一种可折叠副座椅、驾驶室及矿用自卸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12469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24 22:4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副座椅、驾驶室及矿用自卸车,包括支撑座、连接座和固定座;支撑座具备一个位于底部的连接点Ⅴ和一个位于中部的滑轨;连接座的两端各设有一个连接点,分别为连接点Ⅰ和连接点Ⅱ;连接点Ⅰ与连接点Ⅴ相连构成第一铰点;固定座具备一个位于中部的连接点Ⅲ和一个位于尾部的连接点Ⅳ,连接点Ⅲ与连接点Ⅱ相连构成第二铰点,连接点Ⅳ与滑轨配合使用构成滑动点;当连接点Ⅳ移动到滑轨的下部终点时,连接座被锁止处于水平状态;当连接点Ⅳ向上移动时,连接座向下翻转逐渐靠近支撑座,连接点Ⅳ移动到滑轨的上部始点时,连接座、固定座与支撑座折叠在一起。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节省空间、使用便捷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副座椅,属于自卸车。


技术介绍

1、矿用自卸车驾驶难度大,有跟车指导的需求,大部分刚性车的座椅布置延续公路重卡的理念,在驾驶室前侧布置驾驶员单人座椅,座椅后侧为大通铺,这种设计仅适合于驾驶室空间足够大的情况,而在驾驶室内部空间小的情况下,驾驶座后排无合理空间布置副座椅,此时需有一款可折叠的副座椅,提高空间利用率。目前也有些座椅附带折叠功能,但体感较差,一些产品依靠人的重力将座垫压平,而矿车运行工况差,在颠簸时人体离开座垫时座垫会在回弹装置的作用下自动上弹,存在一定危险。且一般的座椅支架材料较弱,不适合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明提出了一种可折叠副座椅,解决了驾驶室空间狭窄时座椅布置问题。

2、本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副座椅,包括刚性部件和安装在所述刚性部件上用于与人体直接接触的软性部件;所述刚性部件包括:

4、支撑座,具备一个位于底部的连接点ⅴ和一个位于中部的滑轨;

5、连接座,其两端各设有一个连接点,分别为连接点ⅰ和连接点ⅱ;连接点ⅰ与所述连接点ⅴ相连构成第一铰点;

6、固定座,具备一个位于中部的连接点ⅲ和一个位于尾部的连接点ⅳ,所述连接点ⅲ与所述连接点ⅱ相连构成第二铰点,所述连接点ⅳ与所述滑轨配合使用构成滑动点;当所述连接点ⅳ移动到滑轨的下部终点时,连接座被锁止处于水平状态;当所述连接点ⅳ向上移动时,连接座向下翻转逐渐靠近支撑座,连接点ⅳ移动到滑轨的上部始点时,连接座、固定座与支撑座折叠在一起。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为槽型结构,包括一个竖直放置的底板和与该底板相连的一对彼此对置的侧板,所述底板用于固定在预安装面上,两个侧板的中部处各设有一个彼此对置的滑轨;所述滑轨为j型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槽与所述固定座上的下连接孔对齐后,用连接件将二者连接后构成所述滑动点;两个侧板的底部各设有一个同轴布置的下连接孔,所述侧板上的下连接孔与所述连接座上的下连接孔对齐后,用连接件将二者连接后构成所述第一铰点。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侧板在远离所述底板的侧面顶部均向外进行90度翻边,在两侧的翻边上装配有所述软性部件中的靠背。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为槽型结构,包括一个带有折弯的顶板和与该顶板相连的一对彼此对置的侧板;所述顶板上装配有所述软性部件中的座垫;两个侧板的中部各设有一个同轴布置的上连接孔,所述侧板上的上连接孔与所述连接座上的上连接孔对齐后,用连接件将二者连接后构成所述第二铰点。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为槽型结构,包括一个底板和与该底板相连的一对彼此对置的侧板;两个侧板的一端各设有一个同轴布置的下连接孔,所述侧板上的下连接孔与支撑座上的下连接孔对齐后,用连接件将二者连接后构成所述第一铰点;两个侧板的另一端各设有一个同轴布置的上连接孔,所述侧板上的上连接孔与固定座上的上连接孔对齐后,用连接件将二者连接后构成所述第二铰点。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与连接座之间安装有拉力部件,在所述固定座进行收回过程中,在所述拉力部件的作用下连接座自动向支撑座靠近直至收回到位。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力部件由至少一个拉簧组成;所述至少一个拉簧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与连接座相向的底板之间。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点、第二铰点和滑动点使用的连接件由以下部件组成:

14、中空的销轴,用于穿入在第一铰点或者第二铰点中对齐的两个连接孔中;或者,用于穿入在滑动点中对齐的连接孔与滑移槽中;

15、两个中心带有圆孔的垫板,分别布置在所述销轴的两端面,且三者之间同轴线布置;

16、螺栓、螺母,所述螺栓贯穿两个垫板和销轴后通过螺母对其紧固,将销轴限位在两个连接孔中或者连接孔与滑移槽中。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点、第二铰点和滑动点处的连接孔中均安装与之过盈配合的衬套,所述销轴穿入在所述衬套中,两者之间间隙配合。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连接座和固定座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实现轻量化设计的减重孔。

1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驾驶室,安装有上述的可折叠副座椅。

20、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矿用自卸车,安装有上述的可折叠副座椅;或者,安装有上述的驾驶室。

21、基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应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22、解决了驾驶室空间狭窄时座椅布置问题;在不使用座椅时将坐板收起,座垫前侧空间可便于人员通过,使用座椅时直接将座垫拉下放平,即可使用;滑移孔设置为j型,交叉处平滑处理,便于销轴在滑道中移动;圆孔处均预装了耐磨衬套,降低销轴转动时结构磨损;整个结构设计合理,拉簧行程短,固定效果好,座垫放平使用时,拉簧可在后侧拉紧座垫,防止颠簸时座椅晃动;主要结构件上均开有减重孔,进一步优化拉簧受力,延长结构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副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刚性部件和安装在所述刚性部件上用于与人体直接接触的软性部件;所述刚性部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副座椅,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副座椅,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副座椅,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副座椅,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副座椅,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副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点、第二铰点和滑动点使用的连接件由以下部件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副座椅,其特征在于:

9.一种驾驶室,其特征在于:

10.一种矿用自卸车,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副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刚性部件和安装在所述刚性部件上用于与人体直接接触的软性部件;所述刚性部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副座椅,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副座椅,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副座椅,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磊乔奎普王周杜宁冯勋壮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矿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