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采油,具体为一种井下分层注气管柱。
技术介绍
1、随着石油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超临界co2驱油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超临界co2驱油过程中,井下分层注气是一项关键技术。目前在井下注气作业中,常用的注气管柱存在着一些显著的问题,比如传统注气管柱的分层效果不够理想,难以实现对不同层位的精确注气控制,这导致注气分布不均匀,影响了驱油效果,降低了石油采收率。而且,由于无法准确地将超临界co2注入预定的地层层位,可能会造成部分层位注气过量,而其他层位注气不足,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地质问题。
2、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cn201510255717.5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超临界co2井下分层注气管柱及操作方法,用于co2井下分层注气;油管安装在套管内,顶部封隔器、层间封隔器、可调配气器和盲堵用油管相连,对应每个油层安装一个可调配气器,测调仪位于可调配气器内且可在各可调配气器间移动;可调配气器的配气孔设有单向阀机构;配气孔以上部位设有内光管段,测调仪包括挤压密封段,挤压密封段上的胶筒与内光管段相密封。其操作方法是:完井后,用电缆带测调仪打开配气孔注气,然后用测调仪定位于可调配气器处,通过地面控制仪完成各级配气量的测调。由于在顶部封隔器以上安装了滑套,解决了环空防腐保护液的潜入和保持问题;由于在测调仪上设置了挤压密封段,解决小流量测试难的问题。
3、上述专利提供的技术方案是通过测调仪对配气量进行调节,而往注气层排气则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分层注气管柱,旨在改善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配注器的喷气嘴不能够对气体的压力进行减缓,不利于安全稳定的对注气层进行供气的问题。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井下分层注气管柱,包括套管和油管,所述油管设置于套管内侧,且所述油管由上到下设有多个封隔器,所述油管沿每个封隔器下方的位置均安装有配注组件,所述配注组件对齐注气层设置,所述套管对齐注气层的位置均设有注气口,所述配注组件用于将气体注入注气层中,并减小气体的压力;所述油管底端设有丝堵。
4、优选的,所述配注组件包括配注器、气嘴和固定接头,所述配注器内侧设有多组气嘴,每组所述气嘴由上到下依次设置多个,且相邻所述气嘴相互接通,每组所述气嘴顶部进气口的位置与配注器内腔相通;每组所述气嘴进气口处与固定接头相连,所述固定接头压紧在配注器内侧面。
5、优选的,所述配注器内侧面和外侧面中空设置,所述气嘴设置于该中空腔体内部;所述配注器外侧面设有多个出气孔;所述配注器顶端和底端均设有转接环,所述配注器内侧顶端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气嘴。
6、优选的,相邻的所述气嘴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每组所述气嘴顶端设有弯管,所述弯管未与气嘴连接的一端从安装孔处探出。
7、优选的,所述气嘴一端设有进气孔,另一端设有排气孔,所述进气孔的直径小于排气孔的直径;且所述进气孔轴心与气嘴的轴心不在同一直线上。
8、优选的,所述固定接头朝向弯管的一端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弯管内侧螺纹相连;所述固定接头另一端设有连接槽。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0、1、本技术的配注组件包括配注器、气嘴和固定接头,气嘴设有多个,多个气嘴堆叠设置,通过多次缩径过程让二氧化碳产生能量损失,从而降低单层二氧化碳注入压力;同时气嘴纵向堆叠,使得气体从配注器顶端进入,并通过气嘴减压后从配注器侧面流出,从而达到对注气层注气的目的。
11、2、本技术的固定接头方便将气嘴进气口的位置固定在配注器内侧面,保证了气体能够顺利的进入气嘴内部,便于整个注气管柱的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分层注气管柱,包括套管(1)和油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2)设置于套管(1)内侧,且所述油管(2)由上到下设有多个封隔器(3),所述油管(2)沿每个封隔器(3)下方的位置均安装有配注组件(4),所述配注组件(4)对齐注气层(6)设置,所述套管(1)对齐注气层(6)的位置均设有注气口(5),所述配注组件(4)用于将气体注入注气层(6)中,并减小气体的压力;所述油管(2)底端设有丝堵(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分层注气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注组件(4)包括配注器(41)、气嘴(42)和固定接头(43),所述配注器(41)内侧设有多组气嘴(42),每组所述气嘴(42)由上到下依次设置多个,且相邻所述气嘴(42)相互接通,每组所述气嘴(42)顶部进气口的位置与配注器(41)内腔相通;每组所述气嘴(42)进气口处与固定接头(43)相连,所述固定接头(43)压紧在配注器(41)内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下分层注气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注器(41)内侧面和外侧面中空设置,所述气嘴(42)设置于该中空腔体内部;所述配注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井下分层注气管柱,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气嘴(42)之间通过连接管(421)相连,每组所述气嘴(42)顶端设有弯管(422),所述弯管(422)未与气嘴(42)连接的一端从安装孔(413)处探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井下分层注气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嘴(42)一端设有进气孔(423),另一端设有排气孔(424),所述进气孔(423)的直径小于排气孔(424)的直径;且所述进气孔(423)轴心与气嘴(42)的轴心不在同一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井下分层注气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接头(43)朝向弯管(422)的一端设有固定环(431),所述固定环(431)与弯管(422)内侧螺纹相连;所述固定接头(43)另一端设有连接槽(4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分层注气管柱,包括套管(1)和油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2)设置于套管(1)内侧,且所述油管(2)由上到下设有多个封隔器(3),所述油管(2)沿每个封隔器(3)下方的位置均安装有配注组件(4),所述配注组件(4)对齐注气层(6)设置,所述套管(1)对齐注气层(6)的位置均设有注气口(5),所述配注组件(4)用于将气体注入注气层(6)中,并减小气体的压力;所述油管(2)底端设有丝堵(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分层注气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注组件(4)包括配注器(41)、气嘴(42)和固定接头(43),所述配注器(41)内侧设有多组气嘴(42),每组所述气嘴(42)由上到下依次设置多个,且相邻所述气嘴(42)相互接通,每组所述气嘴(42)顶部进气口的位置与配注器(41)内腔相通;每组所述气嘴(42)进气口处与固定接头(43)相连,所述固定接头(43)压紧在配注器(41)内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下分层注气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注器(41)内侧面和外侧面中空设置,所述气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甲申,张晓刚,安润森,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盛乙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