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开采,具体地,涉及一种采空区注浆充填治理质量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1、采空区注浆治理是一种向采空区破碎岩层中进行高压注浆以使浆体充填于破碎岩石之间的治理方法,从而可以降低岩层的沉缩率并可以减少地表的下沉和变形。但是现有技术中,采空区在注浆充填后存在注浆效果难以检测,不利于施工单位对工程的把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采空区注浆充填治理质量检测方法,该采空区注浆充填治理质量检测方法能够实现对注浆效果的检测,使得施工单位能够对注浆工程的质量进行把控,保证了整体的注浆品质。
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采空区注浆充填治理质量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勘察采空区并得到勘察参数;
5、s2:基于所述勘察参数设计注浆工艺并得到设计参数;
6、s3:依据所述勘察参数和所述设计参数建立理想化模型;
7、s4:基于设计的所述注浆工艺对采空区进行充填治理施工;
8、s5:对比所述理想化模型确定的采空区密度和注浆治理后的采空区密度并获得密度变化量,若比对的所述密度变化量符合要求,则判定注浆充填治理合格,若比对的所述密度变化量不符合要求,则再次对所述采空区充填治理施工或调整所述注浆工艺。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理想化模型确定的采空区密度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10、
11、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5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13、确定参考岩层,并确定所述参考岩层的密度平均值;
14、获取注浆治理后测量的采空区的测量密度;
15、求取所述测量密度和所述密度平均值的实际比值;
16、比对所述实际比值和所述理想化模型确定的理想比值以判断所述密度变化量是否符合要求。
17、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双源距补偿密度测井方法获得所述测量密度。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源距补偿密度测井方法设有激发源、第一接收点和第二接收点,所述第一接收点和所述激发源的距离为15cm至25cm,所述第二接收点和所述激发源的距离为35cm至45cm。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源距补偿密度测井方法设有检测孔,所述检测孔的成孔时间滞后于检测区域注浆结束时间14天以上。
2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5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21、沿着纵向方向对采空区进行分段;
22、获取划分后的所述采空区的每一段的所述测量密度;
23、求取每一段的所述测量密度和所述密度平均值的实际比值;
24、比对分析确定的每一段的所述实际比值和所述理想化模型确定每一段的所述理想比值。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划分后的所述采空区的每一段的所述测量密度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获得:
26、
27、式中:tc1、2...为c1、2…段采空区比例系数;ρc1、2、...为c1、2…段采空区密度平均数值;ρw为参考岩层的密度平均数值。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参考岩层为与开采煤层覆岩岩性相同的岩层。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勘察参数包括垮落带高度、垮落带平均密度、空隙率;
30、和/或,所述设计参数包括充填系统、浆液密度。
31、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采空区注浆充填治理质量检测方法能够实现对注浆效果的检测,使得施工单位能够对注浆工程的质量进行把控,保证了整体的注浆品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空区注浆充填治理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空区注浆充填治理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理想化模型确定的采空区密度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空区注浆充填治理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空区注浆充填治理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双源距补偿密度测井方法获得所述测量密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空区注浆充填治理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源距补偿密度测井方法设有激发源、第一接收点和第二接收点,所述第一接收点和所述激发源的距离为15cm至25cm,所述第二接收点和所述激发源的距离为35cm至45c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空区注浆充填治理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源距补偿密度测井方法设有检测孔,所述检测孔的成孔时间滞后于检测区域注浆结束时间14天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空区注浆充填治理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8.根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空区注浆充填治理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岩层为与开采煤层覆岩岩性相同的岩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采空区注浆充填治理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勘察参数包括垮落带高度、垮落带平均密度、空隙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空区注浆充填治理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空区注浆充填治理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理想化模型确定的采空区密度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空区注浆充填治理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空区注浆充填治理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双源距补偿密度测井方法获得所述测量密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空区注浆充填治理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源距补偿密度测井方法设有激发源、第一接收点和第二接收点,所述第一接收点和所述激发源的距离为15cm至25cm,所述第二接收点和所述激发源的距离为35cm至45c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广鑫,曹新款,方军,李伟,陈天合,郑志刚,郭轲轶,李星,李悦,邢龙龙,李和平,南江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