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清洁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清洁机构及清洁机器人。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为了丰富清洁工具的应用场景,会在清洁工具底部同时设置滚刷组件和盘刷组件,其中滚刷组件主要用于将干垃圾清扫至集尘系统内,而盘刷组件一般配备有供水系统,其主要用于对待清洁面上粘附的顽固污垢进行清洗。如公告号为cn212788417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清洁机器人,其包括滚刷组件和盘刷组件,其中滚刷组件用于将地面上的灰尘旋转带入到尘盒内,盘刷组件位于所述滚刷组件的前侧,用于将地面上的灰尘向后扫向滚刷组件,通过滚刷组件和盘刷组件的配合,使清洁机器人能够适应不同工况下的清洁需求。公告号为cn215605457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自移动清洁设备,其包括盘式清洁部,以及包围在盘式清洁部外周的第二清洁部,其中盘式清洁部用于对地面进行刷洗,第二清洁部用于防止液体甩出,并且防止大颗粒物进入盘式清洁部内影响其正常工作。然而,上述清洁机器人没有考虑到盘刷转动时飞溅的污水会对滚刷造成污染的问题;而上述自移动清洁设备虽然能够通过第二清洁部对液体起到一定的阻拦作用,但液体还是会从裙边刷毛的间隙和裙边下沿甩出。另外,上述自移动清洁设备主要是为了解决污水对地面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并不涉及滚刷的污染问题,因此现有技术不存在将其与上述清洁机器人相结合并解决滚刷污染问题的启示。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机构及清洁机器人,避免盘刷工作过程中飞溅的水珠对滚刷造成污染,提高整体清洁质量。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清洁机构,包括:
3、滚刷组件、盘刷组件;
4、所述滚刷组件和所述盘刷组件沿第一方向顺序设置;
5、所述滚刷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可绕其轴线转动的滚刷,所述滚刷具有用于清洁的第一表面;
6、所述盘刷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盘刷、刷盘座,所述盘刷朝向待清洁面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刷毛结构,所述盘刷能够被驱动相对所述刷盘座转动,实现所述第一刷毛结构对所述待清洁面的清洗;
7、所述盘刷组件的几何中心在所述待清洁面上的投影到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待清洁面上的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且
8、l≥r×(v×θ/ω+1),
9、其中r为所述第一刷毛结构外侧到所述盘刷旋转中心的半径,v为水珠脱离所述盘刷边缘时的径向速度,θ为10°,ω为所述盘刷的角速度。
10、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为:上述公式的右半部分是阿基米德螺旋线上任意一点的一种数学表达方式,本技术将水珠脱离盘刷后的运动轨迹拟合为阿基米德螺旋线,精确量化了水珠的最大溅射区域,从而能够对滚刷和盘刷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精准控制,避免盘刷溅射的水珠对滚刷造成污染,兼顾了清洁工具的灵活性和清洁质量要求。
11、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清洁机构,包括:
12、滚刷组件、盘刷组件;
13、所述滚刷组件和所述盘刷组件沿第一方向顺序设置;
14、所述滚刷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可绕其轴线转动的滚刷,所述滚刷具有用于清洁的第一表面;
15、所述盘刷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盘刷、刷盘座、裙边,所述盘刷朝向待清洁面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刷毛结构,所述盘刷能够被驱动相对所述刷盘座转动,实现所述第一刷毛结构对所述待清洁面的清洗,所述刷盘座周向外围设置有所述裙边;
16、所述盘刷组件的几何中心在所述待清洁面上的投影到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待清洁面上的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且
17、l≥r×(v×θ/ω+1)+c,
18、其中r为所述第一刷毛结构外侧到所述盘刷旋转中心的半径,v为水珠脱离所述盘刷边缘时的径向速度,θ为10°,ω为所述盘刷的角速度,c为所述裙边到所述第一刷毛结构外侧的距离。
19、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为:本实施例除了通过盘刷的溅射范围对滚刷的位置进行限定外,还设置了裙边,裙边能够对盘刷溅射的水珠进行阻挡,进一步阻止水珠与滚刷接触;由于裙边的存在,滚刷与盘刷之间的距离除了需要满足前一实施例的限定以外,还需要预留裙边的安装空间,因此上述公式在前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裙边到所述第一刷毛结构外侧的距离。
20、在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盘刷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二方向设置的所述盘刷,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当所述盘刷相对所述刷盘座转动并清洗所述待清洁面时,所述盘刷组件的合力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
21、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为:盘刷工作过程中会与待清洁面产生摩擦力,上述盘刷组件的合力方向指的就是各盘刷与待清洁面之间的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本实施例将该合力方向设置成与第一方向一致,一方面能够避免清洁机构沿待清洁面运动时产生侧偏,另一方面也能够减小清洁机构的运动阻力,降低能耗;另外,盘刷组件的合力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意味着至少存在两组旋向相反的盘刷,这种盘刷布局方式能够将污渍聚集到清洁组件的中心位置,方便吸水扒进行清理,提高了清洁效果。
22、在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盘刷组件的至少一个所述盘刷沿第一旋向转动,所述盘刷组件的至少一个所述盘刷沿第二旋向转动,所述第一旋向和所述第二旋向是两个相反的旋转方向。
23、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为:清洁机构工作时沿第一方向运动,由于各盘刷沿第二方向布置,因此沿第一旋向转动的盘刷和沿第二旋向转动的盘刷与待清洁面之间的摩擦力在第二方向上的分量会相互抵消,使各盘刷的合力方向与第一方向一致,进而实现上述减小运动阻力、降低能耗的效果。
24、在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盘刷组件的盘刷数量为4个,其中沿所述第一旋向转动的所述盘刷数量为2个,沿第二旋向转动的所述盘刷数量为2个。
25、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为:首先,盘刷的数量为偶数个,且一半数量的盘刷沿第一旋向转动,另一半数量的盘刷沿第二旋向转动,这能够确保盘刷摩擦力在第二方向上的分量完美抵消;其次,若盘刷的数量过多,会增加传动结构的复杂度,而若盘刷数量过少,则要满足清洁宽度需求就必须将盘刷直径做大,这会增加清洁机构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影响清洁机构的灵活性,因此本实施例将盘刷数量设置为4个是一种相对理想的布置方式。
26、在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沿第一旋向转动和所述沿第二旋向转动的所述盘刷相邻或间隔设置。
27、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为:不同旋向的盘刷相邻设置时,能够使相邻刷盘的邻近侧线速度方向一致,进而防止相邻刷盘的刷毛产生运动干涉,降低刷毛磨损,提高刷盘使用寿命;不同旋向的刷盘间隔设置时,可以将相同旋向的刷盘设置在第二方向的同一侧,这样能够简化刷盘的驱动结构,例如可以通过一个电机同时驱动两个刷盘转动。
28、在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裙边与所述刷盘座可拆卸连接。
29、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为:清洁机构相对于待清洁面运动时,裙边会不可避免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一种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刷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二方向设置的所述盘刷,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当所述盘刷相对所述刷盘座转动并清洗所述待清洁面时,所述盘刷组件的合力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刷组件的至少一个所述盘刷沿第一旋向转动,所述盘刷组件的至少一个所述盘刷沿第二旋向转动,所述第一旋向和所述第二旋向是两个相反的旋转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刷组件的盘刷数量为4个,其中沿所述第一旋向转动的所述盘刷数量为2个,沿第二旋向转动的所述盘刷数量为2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沿第一旋向转动和所述沿第二旋向转动的所述盘刷相邻或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裙边与所述刷盘座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裙边朝向待清洁面的一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刷毛结构包括外圈刷毛,所述外圈刷毛自上而下向远离所述盘刷中心的方向倾斜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刷毛结构还包括内圈刷毛,所述内圈刷毛垂直于所述待清洁面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刷毛套设于所述内圈刷毛,且所述内圈刷毛与所述外圈刷毛交错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盘刷之间的间距被配置为,当所述外圈刷毛受到待清洁面挤压而产生形变时,相邻所述盘刷的所述外圈刷毛的部分区域能够相互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刷盘座还包括至少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刷盘座朝向待清洁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刷毛结构围设于所述出水口。
14.一种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清洁机构;以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载具包括驱动轮,所述盘刷组件安装于所述驱动轮的前方;所述第一刷毛结构的最小长度为H1,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爬坡角α为5°-20°。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驱动轮分别安装在所述移动载具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两个所述驱动轮在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盘刷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边刷,所述边刷安装于所述第二方向的至少一侧,且所述边刷位于所述滚刷的前方,所述边刷在所述待清洁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移动载具在所述待清洁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刷远离所述移动载具的中轴线的一侧到所述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滚刷端部到所述中轴线之间的距离;所述滚刷端部到所述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盘刷组件远离所述中轴线的一侧到所述中轴线之间的距离,所述中轴线是所述移动载具的一条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几何中分线。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升降支架,所述升降支架沿垂直于所述待清洁面的方向与所述移动载具活动连接,所述边刷、所述滚刷组件、所述盘刷组件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升降支架可拆卸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架的数量至少为2个,两个所述升降支架分别与所述滚刷组件和所述盘刷组件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刷和所述滚刷组件与同一个所述升降支架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水扒和/或尘推组件,所述吸水扒和/或所述尘推组件与所述滚刷组件和所述盘刷组件沿第一方向顺序设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扒和/或所述尘推组件与所述移动载具可拆卸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载具包括驱动轮,所述吸水扒和/或尘推组件安装于所述驱动轮的后方,所述吸水扒和/或尘推组件与所述待清洁面接触的部位设有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的最大形变量为H2,且
26.根据权利要求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一种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刷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二方向设置的所述盘刷,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当所述盘刷相对所述刷盘座转动并清洗所述待清洁面时,所述盘刷组件的合力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刷组件的至少一个所述盘刷沿第一旋向转动,所述盘刷组件的至少一个所述盘刷沿第二旋向转动,所述第一旋向和所述第二旋向是两个相反的旋转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刷组件的盘刷数量为4个,其中沿所述第一旋向转动的所述盘刷数量为2个,沿第二旋向转动的所述盘刷数量为2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沿第一旋向转动和所述沿第二旋向转动的所述盘刷相邻或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裙边与所述刷盘座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裙边朝向待清洁面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刷毛,所述第二刷毛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刷毛结构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刷毛结构包括外圈刷毛,所述外圈刷毛自上而下向远离所述盘刷中心的方向倾斜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刷毛结构还包括内圈刷毛,所述内圈刷毛垂直于所述待清洁面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刷毛套设于所述内圈刷毛,且所述内圈刷毛与所述外圈刷毛交错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盘刷之间的间距被配置为,当所述外圈刷毛受到待清洁面挤压而产生形变时,相邻所述盘刷的所述外圈刷毛的部分区域能够相互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刷盘座还包括至少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刷盘座朝向待清洁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刷毛结构围设于所述出水口。
14.一种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清洁机构;以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载具包括驱动轮,所述盘刷组件安装于所述驱动轮的前方;所述第一刷毛结构的最小长度为h1,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立宁,刘国中,刘斌,曾亚骏,石江,吕哲诚,吴闯,
申请(专利权)人:追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