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具体涉及一种均温板外壳及均温板。
技术介绍
1、均温板是一种高效热传导的散热元件,通过封闭于板状腔体中的散热介质,因蒸发凝结的相态变化循环作动,使之具有快速均温的特性,从而具有快速热传导及热扩散的功能。一般来说,均温板的构造基本上包括外壳体形成的真空密封容器、内部毛细结构及内部相变工质,现有的大多数均温板采用铜基板、不锈钢基板或铝基板做为壳体。不锈钢基板虽然具有较好的抗拉屈服强度,但其钎焊工艺较复杂、成本高、可靠性差,常规应用较难实现,故而现有技术中仍是以铜基板、铝基板居多。
2、现有技术中,在一些使用场景下,对均温板的强度有较高要求,一是均温板在150-350℃高温中散热应用,而在此温度环境下产生的腔体内部气压,远大于其一般设计厚度壳体的抗拉强度,会发生胀板、变形现象;二是均温板需要在锁具的锁紧下与发热源保持固定,而均温板很容易在锁紧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
3、因此,在有限的成本内,如何提升均温板的强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均温板外壳及均温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在有限的成本内,提升均温板的强度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均温板外壳,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位置相对,至少所述第一板部设置为包括:
4、主板体;
5、加强体,嵌合在所述主板体中;
6、其中,所述主
7、可选的,所述加强体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加强体包括多个分体结构。
8、可选的,所述加强体包括多个条状加强体和/或多个块状加强体。
9、可选的,所述加强体包括多个条状加强体;其中,
10、所有所述条状加强体并排排列;
11、或者,所有所述条状加强体纵横交叉并形成栅格结构。
12、可选的,任意所述条状加强体相对于所述主板体的边缘满足平行或垂直条件;
13、或者,任意所述条状加强体相对于所述主板体的边缘满足夹角条件。
14、可选的,所述加强体还包括多个块状加强体,所有所述块状加强体分散分布在所有所述条状加强体之间。
15、可选的,所述条状加强体的宽度为0.5mm-5mm,且相邻的两条所述条状加强体之间的距离为3mm-10mm。
16、可选的,所有所述块状加强体均为圆形且直径为1mm-10mm,所有所述块状加强体呈矩形阵列分布,且位于同一排或同一列的相邻两个所述块状加强体之间的中心距离为10mm-15mm。
17、可选的,所述主壳体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密封连接在所述第二盖体的敞口,所述第一盖体为所述第一板部。
18、一种均温板,包括:
19、外壳,设有空腔;
20、第一毛细结构,位于所述空腔中且与所述第一板部贴合;
21、第二毛细结构,位于所述空腔中且与所述第二板部贴合;
22、注液管,设置在所述外壳外部且与所述空腔连通;
23、支撑体,支撑在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
24、其中,所述外壳为上述任一项中的均温板外壳。
25、本申请提供的均温板外壳,包括主壳体,主壳体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位置相对,至少第一板部设置为包括主板体和嵌合在主板体中的加强体;其中,主板体为第一材质体,加强体为第二材质体,且加强体的强度大于主板体的强度。如此设置,第二板部用于与发热源接触,第一材质体可以是常规的铜材,第二材质体可以是不锈钢材,将不锈钢材嵌入铜材,在保留了原有铜材主体的基础上,引入不锈钢材的高强度优势,通过结构复合来对均温板外壳的强度进行强化,满足均温板越来越高的强度要求;而且,本申请提供的均温板外壳不是进行材质复合,仍旧以原有的铜基板或铝基板为主体,这样可以继续沿用现有的基于铜基板或铝基板生产的均温板的制造工艺与制造设备,避免了添加新工艺造成的成本高昂,避免了治具费用昂贵的问题,极大程度地节省生产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如何在有限的成本内,提升均温板的强度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均温板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位置相对,至少所述第一板部设置为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体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加强体包括多个分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体包括多个条状加强体(12)和/或多个块状加强体(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体包括多个条状加强体(12);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均温板外壳,其特征在于,任意所述条状加强体(12)相对于所述主板体(11)的边缘满足平行或垂直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均温板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体还包括多个块状加强体(13),所有所述块状加强体(13)分散分布在所有所述条状加强体(1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均温板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加强体(12)的宽度为0.5mm-5mm,且相邻的两条所述条状加强体(12)之间的距离为3mm-10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包括第一盖体(1)和第二盖体(2),所述第一盖体(1)密封连接在所述第二盖体(2)的敞口,所述第一盖体(1)为所述第一板部。
10.一种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温板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位置相对,至少所述第一板部设置为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体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加强体包括多个分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体包括多个条状加强体(12)和/或多个块状加强体(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体包括多个条状加强体(12);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均温板外壳,其特征在于,任意所述条状加强体(12)相对于所述主板体(11)的边缘满足平行或垂直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均温板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体还包括多个块状加强体(13),所有所述块状加强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周,王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英维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