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建筑修复加强筋的冲击套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11299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24 22:37
本技术涉及冲击配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建筑修复加强筋的冲击套筒,包括:外壳内设置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上堵块沿第一通道长度设置;上止块置于第二通道内,上止块的侧面与上堵块相接触;弹簧的第一端套设在所述上止块上,弹簧的第一端与上止块相抵;下齿轮设置在第二通道内,弹簧的第二端套设在下齿轮上;锁环具有通孔,锁环设置在第二通道的端口;中心杆设置在第二通道内,中心杆的第一端至少一部分延伸至第一通道内,中心杆的第二端延伸至外壳外;中心杆经由外力驱动于外壳内部往复移动。本技术用于建筑修复施工中对加强筋扶持,便于加强筋冲击连接建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冲击配件,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修复加强筋的冲击套筒


技术介绍

1、一些建筑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其建筑结构出现开裂问题,需要对其进行修缮工作。在目前某种修复手段,采用在建筑上进行钻孔,而后在孔内进行安装连接件,进而进行注胶,完成修缮工作。

2、如专利文献cn219196482u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古建筑修复的新型钢筋,由于该新型钢筋的结构,在使用时缺乏相应的配件配合冲击钻对建筑结构进行施工。

3、故需对此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应用于建筑修复加强筋的冲击套筒,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应用于建筑修复加强筋的冲击套筒,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相通,所述第二通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直径;上堵块,所述上堵块为中空结构,所述上堵块沿所述第一通道长度设置;上止块,所述上止块具有通孔,所述上止块置于所述第二通道内,所述上止块的侧面与所述上堵块相接触;弹簧,所述弹簧的第一端套设在所述上止块上,所述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上止块相抵;下齿轮,所述下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内,所述弹簧的第二端套设在所述下齿轮上;锁环,所述锁环具有通孔,所述锁环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的端口;中心杆,所述中心杆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内,所述中心杆的第一端至少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中心杆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外壳外;其中,所述中心杆经由外力驱动于所述外壳内部往复移动。

3、进一步地,所述上堵块与所述第一通道之间设有固定销,所述上堵块通过所述固定销固定在所述第一通道内。

4、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杆上设有沿径向设置的定位部,所述下齿轮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定位部配合限位。

5、进一步地,所述锁环与所述外壳通过螺纹连接固定。

6、进一步地,所述下齿轮与所述锁环之间设有挡环,所述挡环套设在所述中心杆上。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计冲击套筒,在使用时,将新型钢筋置于第一通道内套住,利用中心杆与冲击钻进行连接使用,人工握住冲击套筒,在冲击钻传动至中心杆,中心杆传动至钢筋,采用冲击方式将新型钢筋置于建筑内,适配新型钢筋的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建筑修复加强筋的冲击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建筑修复加强筋的冲击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堵块与所述第一通道之间设有固定销,所述上堵块通过所述固定销固定在所述第一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建筑修复加强筋的冲击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杆上设有沿径向设置的定位部,所述下齿轮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定位部配合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建筑修复加强筋的冲击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环与所述外壳通过螺纹连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应用于建筑修复加强筋的冲击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齿轮与所述锁环之间设有挡环,所述挡环套设在所述中心杆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建筑修复加强筋的冲击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建筑修复加强筋的冲击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堵块与所述第一通道之间设有固定销,所述上堵块通过所述固定销固定在所述第一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建筑修复加强筋的冲击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杆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勇
申请(专利权)人:固瑞建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