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复位器,尤其涉及一种复位钳。
技术介绍
1、复位钳是一种用于骨折复位的手术器械,通常由高强度不锈钢制成,具有特殊的设计和结构,能够提供稳定的力量和准确的操作,实现骨折部位的临时固定,以便进行后继螺钉或克氏针等固定物的置入。
2、现有技术中的复位钳的夹持部一般具有尖端,复位钳的尖端需要抵靠在骨壁,以此作为支点。但是由于目前骨折手术朝向微创手术方式方向发展,复位钳的尖端在通过微小的肌肉切口时,需要反复刺入才能抵在骨壁上。且由于微创手术方式无法直接观察肌肉切口,大多数时候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抵靠到位。
3、在上述过程中,复位钳的尖端会对肌肉切口处造成二次伤害,增加感染或损伤神经血管的风险。且传统的复位钳在调整抵靠夹持方向时的灵活性不足,不利于手术的进行。
4、因此,亟需一种复位钳,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位钳,该复位钳能够在通过微小肌肉切口时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且灵活性高,便于复位操作。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复位钳,包括:
4、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钳臂和第一抵靠组件,所述第一抵靠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钳臂的端部;
5、第二夹持机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第二钳臂和第二抵靠组件,所述第二抵靠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钳臂的端部,所述第二钳臂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钳臂,所述第一抵靠组件和所述第二抵靠组件能够在所述第二钳臂和所述第一钳
6、所述第二抵靠组件包括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凸起侧连接于所述第二钳臂,所述弧形板的凹陷侧能够抵靠于骨折处对侧的皮肤。
7、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复位钳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抵靠组件还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连接于所述弧形板的凸起侧,开设卡装槽,所述第二钳臂的端部设置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能够沿所述卡装槽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卡接块还能够定位于所述卡装槽中。
8、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复位钳的优选方案,所述卡接块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钳臂的端部,所述第二钳臂能够相对于所述卡接块绕垂直于所述卡装槽的长度方向的轴线进行摆动。
9、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复位钳的优选方案,所述复位钳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弧形卡板和第二弧形卡板,所述第一弧形卡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钳臂,所述第二弧形卡板连接于所述第二钳臂;
10、所述第一弧形卡板能够定位连接于所述第二弧形卡板,以锁定所述第一钳臂和所述第二钳臂,固定所述第一抵靠组件和所述第二抵靠组件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弧形卡板能够与所述第二弧形卡板分离,以解锁所述第一钳臂和所述第二钳臂。
11、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复位钳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弧形卡板设置第一齿条,所述第二弧形卡板设置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能够卡接于所述第二齿条。
1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复位钳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弧形卡板设置有卡块,所述第二弧形卡板设置第二齿条,所述卡块能够卡接于所述第二齿条在所述第二弧形卡板的延伸方向上的任一卡齿中。
13、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复位钳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钳臂和所述第二钳臂均呈弧形结构,所述第一钳臂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钳臂本体和第一夹持段,所述第二钳臂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钳臂本体和第二夹持段,所述第一钳臂本体和所述第二钳臂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段和所述第二夹持段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抵靠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段,所述第二抵靠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段。
14、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复位钳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抵靠组件包括锥体部,所述锥体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钳臂的夹持端,沿远离所述第一钳臂的夹持端的方向,所述锥体部的侧壁逐渐靠近所述锥体部的中心轴线,所述锥体部的尖端能够刺入骨壁。通过上述设置,锥体部的尖端刺入骨壁,达到稳定骨块的作用。
15、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复位钳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抵靠组件还包括球体部,所述锥体部通过所述球体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钳臂,所述球体部的直径大于所述锥体部的底部直径。通过上述设置,球体部能够止挡于骨壁外,防止锥体部的尖端刺入深度过大。
16、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复位钳的优选方案,所述复位钳还包括连接铆钉,所述第一钳臂和所述第二钳臂通过所述连接铆钉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钳臂和所述第二钳臂能够以所述连接铆钉为轴转动。
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8、本技术提供的复位钳包括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该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钳臂和第一抵靠组件,该第一抵靠组件设置于该第一钳臂的端部;该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第二钳臂和第二抵靠组件,该第二抵靠组件设置于该第二钳臂的端部,该第二钳臂可转动地连接于该第一钳臂,该第一抵靠组件和该第二抵靠组件能够在该第二钳臂和该第一钳臂的转动带动下相互靠近或远离。也就是说,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转动,能够实现复位钳在夹持状态和释放状态之间的切换。该第二抵靠组件包括弧形板,该弧形板的凸起侧连接于该第二钳臂,该弧形板的凹陷侧能够抵靠于骨折处对侧的皮肤外侧。也就是说,该弧形板能够避免在复位钳刺入皮肤肌肉时,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且该复位钳灵活性高,便于复位操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复位钳,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靠组件(220)还包括安装块(222),所述安装块(222)连接于所述弧形板(221)的凸起侧,开设卡装槽(223),所述第二钳臂(210)的端部设置有卡接块(213),所述卡接块(213)能够沿所述卡装槽(223)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卡接块(213)还能够定位于所述卡装槽(223)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块(213)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钳臂(210)的端部,所述第二钳臂(210)能够相对于所述卡接块(213)绕垂直于所述卡装槽(223)的长度方向的轴线进行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钳还包括定位机构(300),所述定位机构(300)包括第一弧形卡板(310)和第二弧形卡板(320),所述第一弧形卡板(310)连接于所述第一钳臂(110),所述第二弧形卡板(320)连接于所述第二钳臂(2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卡板(310)设置第一齿条(31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卡板(310)设置有卡块,所述第二弧形卡板(320)设置第二齿条,所述卡块能够卡接于所述第二齿条在所述第二弧形卡板(320)的延伸方向上的任一卡齿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臂(110)和所述第二钳臂(210)均呈弧形结构,所述第一钳臂(1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钳臂本体(111)和第一夹持段(112),所述第二钳臂(2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钳臂本体(211)和第二夹持段(212),所述第一钳臂本体(111)和所述第二钳臂本体(2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段(112)和所述第二夹持段(2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抵靠组件(120)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段(112),所述第二抵靠组件(220)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段(2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靠组件(120)包括锥体部(121),所述锥体部(121)连接于所述第一钳臂(110)的夹持端,沿远离所述第一钳臂(110)的夹持端的方向,所述锥体部(121)的侧壁逐渐靠近所述锥体部(121)的中心轴线,所述锥体部(121)的尖端能够刺入骨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靠组件(120)还包括球体部(122),所述锥体部(121)通过所述球体部(122)连接于所述第一钳臂(110),所述球体部(122)的直径大于所述锥体部(121)的底部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钳还包括连接铆钉(400),所述第一钳臂(110)和所述第二钳臂(210)通过所述连接铆钉(40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钳臂(110)和所述第二钳臂(210)能够以所述连接铆钉(400)为轴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复位钳,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靠组件(220)还包括安装块(222),所述安装块(222)连接于所述弧形板(221)的凸起侧,开设卡装槽(223),所述第二钳臂(210)的端部设置有卡接块(213),所述卡接块(213)能够沿所述卡装槽(223)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卡接块(213)还能够定位于所述卡装槽(223)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块(213)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钳臂(210)的端部,所述第二钳臂(210)能够相对于所述卡接块(213)绕垂直于所述卡装槽(223)的长度方向的轴线进行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钳还包括定位机构(300),所述定位机构(300)包括第一弧形卡板(310)和第二弧形卡板(320),所述第一弧形卡板(310)连接于所述第一钳臂(110),所述第二弧形卡板(320)连接于所述第二钳臂(2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卡板(310)设置第一齿条(311),所述第二弧形卡板(320)设置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311)能够卡接于所述第二齿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卡板(310)设置有卡块,所述第二弧形卡板(320)设置第二齿条,所述卡块能够卡接于所述第二齿条在所述第二弧形卡板(320)的延伸方向上的任一卡齿中。
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硬铁,周晓康,毛振,罗鹏远,何明哲,冯彦华,商浩,任强,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