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冷却液的控制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108091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24 22:3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冷却液的控制阀装置,包括座体以及设置于座体上的电子调温器组件,电子调温器组件包括封盖、调温器本体、蜡包、大循环盖板及小循环盖板、本体弹簧以及电加热管;封盖用于与座体连接;调温器本体设置在封盖处;蜡包设置在调温器本体内;大循环盖板及小循环盖板设置在蜡包的两端处;本体弹簧设置在大循环盖板与小循环盖板之间;电加热管设置在蜡包内;其中电加热管能够加热蜡包并使之融化,从而实现电子调温器组件的大循环状态或小循环状态。本技术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控制阀装置,能够在环境需要的情况下,通过电加热的方式实现电子调温器组件的冷却液大循环口的快速打开,避免水温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发动机设计,特别是关于一种发动机冷却液的控制阀装置。


技术介绍

1、为立足汽车产业发展,面向2035年汽车产业发展愿景,进一步强化汽车产业技术“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现有技术的商用车动力总成包括:传统能源动力总成;新能源动力总成。前者,包括:柴油发动机、天然气发动机等;后者包括:氢燃料发动机、甲醇发动机、氨气发动机、混合燃料发动机、燃料电池动力等。

2、针对现有传统能源动力,需使用机械蜡式调温器实现冷却液流通通道的转换,简述工作原理:发动机怠速或低速空载时,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不高,流通阀关闭,冷却液于发动机内部闭环流动,实现快速暖机;当冷却液温度升高至流通阀开启温度,冷却液部分流入散热器,此时散热器主要通过车辆迎风完成散热;当冷却液温度达到流通阀全开温度及以上时,冷却液全部流入散热器,冷却风扇持续工作散热,发动机散热能力达到最大。若水温仍持续高于108℃,发动机触发高温报警,发动机完成限扭自救,降低转速,直至报警解除。

3、现有机械蜡式调温器存在以下缺陷:

4、1、基于石蜡配方特性,开启温度固定,出厂后不可调节,无法实现客户范围性调整;全开周期长,响应速度慢,无法实现快速降温,容易出现水温冲高,诱发缸盖、缸体等高温部件出现局部过热开裂故障;

5、2、发动机设置的正常工作水温低,导致机油温度低,机油粘度变大,内部运动件运行阻力大,油耗大;发动机燃烧产生的热量,被冷却液吸收多,整机热效率低;

6、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液的控制阀装置,其能够在环境需要的情况下,通过电加热的方式实现电子调温器组件的冷却液大循环口的快速打开,避免水温过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液的控制阀装置,包括座体以及设置于座体上的电子调温器组件,座体包括第一安装面及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用于跟发动机机体的冷却水路连接,第二安装面用于电子调温器组件的连接,电子调温器组件包括封盖、调温器本体、蜡包、大循环盖板及小循环盖板、本体弹簧以及电加热管;封盖用于与座体连接;调温器本体设置在封盖处;蜡包设置在调温器本体内;大循环盖板及小循环盖板设置在蜡包的两端处;本体弹簧设置在大循环盖板与小循环盖板之间;电加热管设置在蜡包内;其中电加热管能够加热蜡包并使之融化,从而实现电子调温器组件的大循环状态或小循环状态。

3、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座体还包括冷却液入口、冷却液储存腔、冷却液小循环汇总口以及冷却液小循环口;冷却液入口设置在第一安装面处,冷却液入口与发动机机体的冷却水路连通;冷却液储存腔设置在座体内部,冷却液储存腔与冷却液入口连通;冷却液小循环汇总口设置在第一安装面处,冷却液小循环汇总口与发动机机体的冷却水路连通,且冷却液入口与冷却液小循环汇总口在第一安装面处不连通;冷却液小循环口设置在座体内部,并连通于冷却液储存腔和冷却液小循环汇总口之间;其中当电子调温器组件处于小循环状态时,冷却液从冷却液入口进入座体的冷却液储存腔,经过冷却液小循环口汇集于冷却液小循环汇总口,最后流回发动机机体的冷却水路。

4、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座体还包括冷却液大循环口,其设置在座体的第二安装面处,冷却液大循环口能够与冷却液储存腔连通;其中当电子调温器组件处于大循环状态时,冷却液从冷却液入口进入座体的冷却液储存腔,最后经冷却液大循环口流出。

5、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调温器组件的封盖通过第二安装面安装在座体上时,调温器本体以及小循环盖板一体穿过座体的冷却液大循环口进入到冷却液储存腔内部,同时大循环盖板将冷却液大循环口封堵住。

6、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调温器组件还包括大循环出口,其设置在封盖上,大循环出口在调温器组件处于大循环状态时,能够通过打开的冷却液大循环口连通。

7、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随着冷却液温度的逐渐升高,蜡包开始逐渐融化并挤压电子调温器组件的本体弹簧,使大循环盖板和小循环盖板同步移动,能够实现小循环盖板将冷却液小循环口逐渐封死,而大循环盖板逐渐离开冷却液大循环口,并使其逐渐打开,从而实现电子调温器组件从小循环状态转化为大循环状态。

8、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电子调温器组件处于大循环状态时,冷却液从冷却液入口进入到冷却液储存腔,并通过冷却液大循环口进入封盖的内腔,最后从大循环出口流出。

9、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调温器组件还包括电控接插件,其设置在封盖处,并与电加热管电性连接,电控接插件和电加热管均与整车ecu典型数据连接,电加热管能够辅助并加快蜡包的融化速度,实现冷却液大循环口的快速打开。

10、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座体还包括水温传感器孔以及除气孔;水温传感器孔用于安装水温传感器;除气孔用于安装除气接头。

11、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座体还包括密封圈槽以及调温器密封槽;密封圈槽设置在第二安装面上,并环设在冷却液大循环口的周围,密封圈槽用于安装密封圈;调温器密封槽设置在冷却液大循环口处,并用以通过o型圈与大循环盖板配合封堵冷却液大循环口。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控制阀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保证发动机高水温正常运行机制,实现水温与开闭动作分层联动,高低水温均可实现快速开闭;

14、2、细分市场差异化水温控制:实现发动机针对不同地域、工况,录入不同水温控制程序,通用化高,开发成本低;

15、3、发动机热平衡整体水温升高,发动机内部运动件摩擦阻力下降,附件功耗降低;

16、4、电控加热,指令响应快,总反应时间<30s,足够面对复杂运行工况,保证发动机运行安全;

17、5、模块化设计开发,配套除气接口,保证冷却液进入装置前完成除气,避免冷却液中夹杂空气,对发动机内部零件造成不可逆腐蚀,降低水泵泵送效率等危害,提高了发动机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冷却液的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座体上的电子调温器组件,所述座体包括第一安装面及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用于跟发动机机体的冷却水路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面用于所述电子调温器组件的连接,所述电子调温器组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还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还包括冷却液大循环口,其设置在所述座体的第二安装面处,所述冷却液大循环口能够与所述冷却液储存腔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调温器组件的所述封盖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面安装在所述座体上时,所述调温器本体以及所述小循环盖板一体穿过所述座体的所述冷却液大循环口进入到所述冷却液储存腔内部,同时所述大循环盖板将所述冷却液大循环口封堵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调温器组件还包括大循环出口,其设置在所述封盖上,所述大循环出口在所述调温器组件处于大循环状态时,能够通过打开的所述冷却液大循环口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当随着冷却液温度的逐渐升高,所述蜡包开始逐渐融化并挤压所述电子调温器组件的本体弹簧,使所述大循环盖板和所述小循环盖板同步移动,能够实现所述小循环盖板将所述冷却液小循环口逐渐封死,而所述大循环盖板逐渐离开所述冷却液大循环口,并使其逐渐打开,从而实现所述电子调温器组件从小循环状态转化为大循环状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调温器组件处于大循环状态时,冷却液从所述冷却液入口进入到所述冷却液储存腔,并通过所述冷却液大循环口进入所述封盖的内腔,最后从所述大循环出口流出。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调温器组件还包括电控接插件,其设置在所述封盖处,并与所述电加热管电性连接,所述电控接插件和所述电加热管均与整车ECU典型数据连接,所述电加热管能够辅助并加快所述蜡包的融化速度,实现所述冷却液大循环口的快速打开。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还包括: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还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冷却液的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座体上的电子调温器组件,所述座体包括第一安装面及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用于跟发动机机体的冷却水路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面用于所述电子调温器组件的连接,所述电子调温器组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还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还包括冷却液大循环口,其设置在所述座体的第二安装面处,所述冷却液大循环口能够与所述冷却液储存腔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调温器组件的所述封盖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面安装在所述座体上时,所述调温器本体以及所述小循环盖板一体穿过所述座体的所述冷却液大循环口进入到所述冷却液储存腔内部,同时所述大循环盖板将所述冷却液大循环口封堵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控制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调温器组件还包括大循环出口,其设置在所述封盖上,所述大循环出口在所述调温器组件处于大循环状态时,能够通过打开的所述冷却液大循环口连通。

6.如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月罗威毛龙归郑业熹卢杰康陈培苏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