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副仪表板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目前,车辆副仪表板上通常设置有储物空间,包括杯托和储物盒等,以满足前排乘坐人员的使用需求,但由于整车开发成本和空间的限制,一般无法兼顾车辆后排用户的储物需求。
2、当然,也有部分车型在副仪表板中设有一个储物盒,副仪表板的顶部设有开口,以使前排人员能够使用该储物盒,储物盒还能够向后拉动,以使后排人员能够使用该储物盒,但是储物盒被拉出时,前排人员使用不便,同时,副仪表板内部的空间被分割,在拉动储物盒的过程中存储在储物盒中的物品容易被卡住,影响储物盒滑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副仪表板结构及车辆。
2、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副仪表板结构,包括内斗和储物盒骨架,所述内斗设置在所述储物盒骨架上;
3、所述内斗上形成有一个储物腔,所述储物腔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储物腔上还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朝向车辆的后排设置;
4、在沿车身长度方向上,所述内斗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形成为变形部,所述内斗与所述储物盒骨架滑动连接以带动所述变形部形变并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开口。
5、可选地,所述内斗包括相连接的斗体和连接部分,所述斗体与所述储物盒骨架滑动连接;
6、所述斗体和所述连接部分共同限定出所述储物腔,所述斗体通过所述连接部分和所述储物盒骨架相连,且在沿车身长度方向上,所述连接部分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形成为所述变形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副仪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斗和储物盒骨架,所述内斗设置在所述储物盒骨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仪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斗包括相连接的斗体和连接部分,所述斗体与所述储物盒骨架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仪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分形成为柔性筒状结构,所述连接部分的远离所述斗体的一端形成为所述第一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副仪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盒骨架包括上骨架和下骨架,所述内斗的顶部和所述上骨架滑动连接,所述内斗的底部和所述下骨架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仪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斗的底部设置有滑动部,所述下骨架上设置有滑动导轨,所述滑动导轨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滑动部与所述滑动导轨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仪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斗的顶部设置有随动部,所述上骨架上设置有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随动部插设于所述凹槽结构中,并与所述凹槽结构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副仪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与所述随动部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凹槽结构分设在所述储物盒骨架的沿车身宽度方向的两侧,两个所述随动部分设在所述内斗的顶部两侧,且分别插设于对应侧的所述凹槽结构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副仪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盒骨架的顶部对应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设置有上门体,所述上门体与所述储物盒骨架转动连接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开口;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副仪表板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仪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斗和储物盒骨架,所述内斗设置在所述储物盒骨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仪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斗包括相连接的斗体和连接部分,所述斗体与所述储物盒骨架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仪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分形成为柔性筒状结构,所述连接部分的远离所述斗体的一端形成为所述第一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副仪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盒骨架包括上骨架和下骨架,所述内斗的顶部和所述上骨架滑动连接,所述内斗的底部和所述下骨架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仪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斗的底部设置有滑动部,所述下骨架上设置有滑动导轨,所述滑动导轨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滑动部与所述滑动导轨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仪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斗的顶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