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光伏组件,具体为一种超薄型光伏组件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光伏发电组件得到广泛应用,一些小型光伏组件被应用于户外人群,如将光伏组件安装在房车顶部进行发电,以及露营时利用光伏组件进行发电等,目前常用的小型光伏组件一般为刚性和柔性两种,刚性光伏组件体积较大,比较占用空间,而且耐碰撞性能不好,很容易受到碰撞而损坏,柔性光伏组件容易因过渡弯折而损坏,使用效果不好,而且散热性能也不理想,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超薄型光伏组件结构,以实现对现有的光伏组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超薄型光伏组件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光伏组件使用效果不好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薄型光伏组件结构,包括若干半柔性光伏板单元,所述半柔性光伏板单元之间通过若干柔性连接带固定连接,半柔性光伏板单元背面的四角均固定设置有安装支座,半柔性光伏板单元由半柔性背板、若干硅晶板、四氟乙烯共聚物膜层和抗拉加强层构成,硅晶板固定连接于半柔性背板的一侧,四氟乙烯共聚物膜层固定连接于硅晶板的一侧并包覆于半柔性背板的侧边,抗拉加强层穿插连接于半柔性背板的内部并与硅晶板贴合连接。
3、优选的,所述半柔性背板的外边缘开设有环形凹槽,四氟乙烯共聚物膜层的侧边缘形成与环形凹槽相匹配的融合型环形凸肋,融合型环形凸肋卡接于环形凹槽的内部。
4、优选的,所述四氟乙烯共聚物膜层与半柔性背板和硅晶板均为胶连接结构,融合型环形
5、优选的,所述半柔性背板上开设有若干与抗拉加强层相匹配的通槽和卡接槽。
6、优选的,所述抗拉加强层由米字型框型铝基板、若干导热铜薄板、若干铜导热连接板和若干散热铝翅片构成,米字型框型铝基板嵌入设置于半柔性背板的侧边,导热铜薄板通过铜导热连接板与米字型框型铝基板固定连接,散热铝翅片固定连接于米字型框型铝基板远离导热铜薄板的一侧,导热铜薄板卡接于卡接槽的内部并与硅晶板贴合连接,铜导热连接板穿插连接于通槽的内部。
7、优选的,所述安装支座与抗拉加强层之间形成与散热铝翅片相匹配的通风散热槽。
8、优选的,所述半柔性背板由若干加强网和环氧树脂胶构成,环氧树脂胶包覆于加强网的外表面,加强网由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编织构成。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0、(1)、在工作中,通过设置有四氟乙烯共聚物膜层,能够实现对硅晶板进行包覆设置,避免硅晶板直接暴露在外部,同时能够有效提高透光度,通过设置有环形凹槽和融合型环形凸肋,能够提高四氟乙烯共聚物膜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发生翘边的情况;
11、(2)、通过设置由米字型框型铝基板、若干导热铜薄板、若干铜导热连接板和若干散热铝翅片构成的抗拉加强层,能够提高抗拉性能,同时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能够实现对硅晶板进行散热,通过设置由若干加强网和环氧树脂胶构成的半柔性背板,能够实现对其它组件进行支撑,同时具有一定的柔性和抗拉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型光伏组件结构,包括若干半柔性光伏板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柔性光伏板单元(1)之间通过若干柔性连接带(2)固定连接,半柔性光伏板单元(1)背面的四角均固定设置有安装支座(3),半柔性光伏板单元(1)由半柔性背板(4)、若干硅晶板(5)、四氟乙烯共聚物膜层(6)和抗拉加强层(7)构成,硅晶板(5)固定连接于半柔性背板(4)的一侧,四氟乙烯共聚物膜层(6)固定连接于硅晶板(5)的一侧并包覆于半柔性背板(4)的侧边,抗拉加强层(7)穿插连接于半柔性背板(4)的内部并与硅晶板(5)贴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型光伏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柔性背板(4)的外边缘开设有环形凹槽(8),四氟乙烯共聚物膜层(6)的侧边缘形成与环形凹槽(8)相匹配的融合型环形凸肋(9),融合型环形凸肋(9)卡接于环形凹槽(8)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薄型光伏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氟乙烯共聚物膜层(6)与半柔性背板(4)和硅晶板(5)均为胶连接结构,融合型环形凸肋(9)与环形凹槽(8)之间为胶连接结构。
4.根据权利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薄型光伏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加强层(7)由米字型框型铝基板(12)、若干导热铜薄板(13)、若干铜导热连接板(14)和若干散热铝翅片(15)构成,米字型框型铝基板(12)嵌入设置于半柔性背板(4)的侧边,导热铜薄板(13)通过铜导热连接板(14)与米字型框型铝基板(12)固定连接,散热铝翅片(15)固定连接于米字型框型铝基板(12)远离导热铜薄板(13)的一侧,导热铜薄板(13)卡接于卡接槽(11)的内部并与硅晶板(5)贴合连接,铜导热连接板(14)穿插连接于通槽(10)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薄型光伏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座(3)与抗拉加强层(7)之间形成与散热铝翅片(15)相匹配的通风散热槽(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型光伏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柔性背板(4)由若干加强网(17)和环氧树脂胶(18)构成,环氧树脂胶(18)包覆于加强网(17)的外表面,加强网(17)由玻璃纤维(19)和碳纤维(20)编织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型光伏组件结构,包括若干半柔性光伏板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柔性光伏板单元(1)之间通过若干柔性连接带(2)固定连接,半柔性光伏板单元(1)背面的四角均固定设置有安装支座(3),半柔性光伏板单元(1)由半柔性背板(4)、若干硅晶板(5)、四氟乙烯共聚物膜层(6)和抗拉加强层(7)构成,硅晶板(5)固定连接于半柔性背板(4)的一侧,四氟乙烯共聚物膜层(6)固定连接于硅晶板(5)的一侧并包覆于半柔性背板(4)的侧边,抗拉加强层(7)穿插连接于半柔性背板(4)的内部并与硅晶板(5)贴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型光伏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柔性背板(4)的外边缘开设有环形凹槽(8),四氟乙烯共聚物膜层(6)的侧边缘形成与环形凹槽(8)相匹配的融合型环形凸肋(9),融合型环形凸肋(9)卡接于环形凹槽(8)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薄型光伏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氟乙烯共聚物膜层(6)与半柔性背板(4)和硅晶板(5)均为胶连接结构,融合型环形凸肋(9)与环形凹槽(8)之间为胶连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型光伏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宫,李恒兵,徐森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绿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