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微型顶管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微型顶管施工加固件及一种微型顶管施工后洞口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1、微型顶管施工是在市政管道工程中常用的施工方式,微型顶管施工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可以在不破坏地表植被和周围环境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可以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施工等,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顶管设备将管道逐节顶入土中,在顶进过程中不断切削土体,并排出到管外,直至顶进的管道到达预定位置。
2、微型顶管施工由于微顶管径比普通的顶管施工采用的顶管更小,管节长度普遍较短,在顶管通道开始挖掘时和挖通后,顶管通道与预筑井开口的交界处常由于泥水等进入井室、井外土泥松动等原因造成最末节管道周围的泥土塌陷,由于微型顶管顶力普遍较小,先浇筑洞口的话不利于微型顶管施工,使得在每次新的管节顶进时会使该处的土石进一步松动,影响管节紧密的顶进施工和该处的泥土支护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顶管施工加固件,以更方便地实现微型顶管施工,并有利于顶管通道洞口的结构安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微型顶管施工加固件,包括基盘和固设在基盘上的咬合臂,基盘设置有中心通孔,咬合臂设有多个且沿周向间隔设置在基盘的中心通孔内壁上,基盘的背面侧为与预筑井内壁相适配的贴合固定面,基盘沿周向间隔设置有用于和预筑井内壁连接固定的连接通孔,咬合臂的自由端朝向基盘的后方延伸设置,咬合臂包括前倾板、后倾板和咬齿,前倾板的一端连接在基盘的中心通孔内壁上,前倾板的另一端和后倾板的一端固定连接;
3、优选的是,咬齿设置于前倾板靠近后倾板的一端,且咬齿位于前倾板的两侧。
4、优选的是,咬齿由前倾板的边缘部90°折弯后形成。
5、在前文所述的微型顶管施工加固件基础上,本技术对应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的微型顶管施工后洞口加固结构,包括预筑井、顶管通道和管节,两个预筑井在内壁位置通过顶管通道相互连通,管节设置于顶管通道内,两个预筑井的内壁均在顶管通道的端口位置固定安装有前文所述的微型顶管施工加固件,基盘的中心通孔与顶管通道的端口对齐,且基盘的中心通孔内径大于顶管通道的内径,基盘由紧固件配合连接通孔固定在预筑井的内壁,管节的外壁与前倾板和后倾板形成的管节固定通道内壁形成面接触,前倾板和后倾板背向管节轴心的一侧与顶管通道外周的泥土层相贴合,咬齿嵌入顶管通道外周的泥土层内。
6、优选的是,基盘朝向预筑井中心的一侧叠设有安装盘,安装盘和基盘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固定,安装盘设有与基盘的中心通孔同轴的中心孔,安装盘的中心孔内壁固设有封闭圈,封闭圈对管节的端部起到轴向限位作用,封闭圈的内圈直径不小于管节的内径。
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加固结构通过基盘安装在预筑井内,让基盘上设有的咬合臂从洞口伸入顶管通道内,利用顶管施工中的盾构挖头或管节将前倾板和后倾板向两侧顶开,让前倾板和后倾板贴覆到洞口周边的泥土层上并让咬齿扣住周围的泥土层,从而在顶管通道的前后两个洞口处稳定住洞口周边的泥土环境,避免发生脱落塌陷的情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微型顶管施工加固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盘(1)和固设在基盘(1)上的咬合臂(2),基盘(1)设置有中心通孔,咬合臂(2)设有多个且沿周向间隔设置在基盘(1)的中心通孔内壁上,基盘(1)的背面侧为与预筑井(5)内壁相适配的贴合固定面,基盘(1)沿周向间隔设置有用于和预筑井(5)内壁连接固定的连接通孔(11),咬合臂(2)的自由端朝向基盘(1)的后方延伸设置,咬合臂(2)包括前倾板(21)、后倾板(22)和咬齿(23),前倾板(21)的一端连接在基盘(1)的中心通孔内壁上,前倾板(21)的另一端和后倾板(22)的一端固定连接;咬合臂(2)的内侧壁组合构成管节固定通道,前倾板(21)形成的管节固定通道内径由前往后呈递减趋势,后倾板(22)形成的管节固定通道内径由前往后呈递增趋势;咬齿(23)凸设于咬合臂(2)背向管节固定通道的一侧,咬齿(23)位于咬合臂(2)伸出基盘(1)端面外的部位;前倾板(21)和后倾板(22)在与管节(7)的外壁接触后能够发生塑性形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顶管施工加固件,其特征在于:咬齿(23)设置于前倾板(21)靠近后倾板(22)的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顶管施工加固件,其特征在于:咬齿(23)由前倾板(21)的边缘部90°折弯后形成。
4.微型顶管施工后洞口加固结构,包括预筑井(5)、顶管通道(6)和管节(7),两个预筑井(5)在内壁位置通过顶管通道(6)相互连通,管节(7)设置于顶管通道(6)内,其特征在于:两个预筑井(5)的内壁均在顶管通道(6)的端口位置固定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微型顶管施工加固件,基盘(1)的中心通孔与顶管通道(6)的端口对齐,且基盘(1)的中心通孔内径大于顶管通道(6)的内径,基盘(1)由紧固件配合连接通孔(11)固定在预筑井(5)的内壁,管节(7)的外壁与前倾板(21)和后倾板(22)形成的管节固定通道内壁形成面接触,前倾板(21)和后倾板(22)背向管节(7)轴心的一侧与顶管通道(6)外周的泥土层相贴合,咬齿(23)嵌入顶管通道(6)外周的泥土层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顶管施工后洞口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基盘(1)朝向预筑井(5)中心的一侧叠设有安装盘(3),安装盘(3)和基盘(1)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固定,安装盘(3)设有与基盘(1)的中心通孔同轴的中心孔,安装盘(3)的中心孔内壁固设有封闭圈(4),封闭圈(4)对管节(7)的端部起到轴向限位作用,封闭圈(4)的内圈直径不小于管节(7)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1.微型顶管施工加固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盘(1)和固设在基盘(1)上的咬合臂(2),基盘(1)设置有中心通孔,咬合臂(2)设有多个且沿周向间隔设置在基盘(1)的中心通孔内壁上,基盘(1)的背面侧为与预筑井(5)内壁相适配的贴合固定面,基盘(1)沿周向间隔设置有用于和预筑井(5)内壁连接固定的连接通孔(11),咬合臂(2)的自由端朝向基盘(1)的后方延伸设置,咬合臂(2)包括前倾板(21)、后倾板(22)和咬齿(23),前倾板(21)的一端连接在基盘(1)的中心通孔内壁上,前倾板(21)的另一端和后倾板(22)的一端固定连接;咬合臂(2)的内侧壁组合构成管节固定通道,前倾板(21)形成的管节固定通道内径由前往后呈递减趋势,后倾板(22)形成的管节固定通道内径由前往后呈递增趋势;咬齿(23)凸设于咬合臂(2)背向管节固定通道的一侧,咬齿(23)位于咬合臂(2)伸出基盘(1)端面外的部位;前倾板(21)和后倾板(22)在与管节(7)的外壁接触后能够发生塑性形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顶管施工加固件,其特征在于:咬齿(23)设置于前倾板(21)靠近后倾板(22)的一端,且咬齿(23)位于前倾板(21)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顶管施工加固件,其特征在于: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俊宏,黄宇,赵宗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