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流板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10420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24 22:31
本公开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扰流板及车辆。其中扰流板包括板主体和制动灯;板主体的一侧面上间隔设置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制动灯包括灯壳和灯条,灯壳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中的一者卡接连接,与另一者通过紧固件连接,灯壳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配合连接使制动灯稳定的安装在板主体上,板主体上至少与灯条对应的位置可透光,使车辆制动时,灯条发射的光线能够穿过板主体传播至扰流板的外侧;板主体遮蔽制动灯,避免制动灯受到碰撞或污染而对制动灯起到保护作用;制动灯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连接结构稳定,提升了制动灯在板主体上的稳定性,且能避免制动灯使用焊接和粘接的方式在扰流板上留下印痕而影响外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汽车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扰流板及车辆


技术介绍

1、汽车扰流板,也被称作“汽车尾翼”,通常安装在汽车尾部的后备箱门之上,其作用是减少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产生的空气阻力,同时增大下汽车尾部的压力,使汽车运动更加平稳。

2、扰流板为高位制动灯提供安装位置,灯光信号起到警示后车的作用;在扰流板上安装高位制动灯时,通常在扰流板上设置缺口,然后将高位制动灯安装在缺口中,高位制动灯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的方式与扰流板连接,由于焊接或者粘接的连接方式强度有限,影响了高位制动灯在扰流板上的稳定性,并且使用焊接和粘接的连接方式容易在扰流板上出现焊接印和粘接印,影响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扰流板及车辆。

2、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扰流板,包括板主体和制动灯;

3、所述板主体的一侧面上间隔设置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制动灯包括灯壳和灯条,所述灯壳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中的一者卡接连接,与另一者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灯壳与所述板主体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灯条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板主体上至少与所述灯条对应的位置可透光。

4、可选的,所述板主体包括外板和内板;

5、所述内板安装于所述外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内板上,所述灯壳与所述内板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上至少与所述灯条对应的位置可透光。

6、可选的,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卡接部和支撑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支撑部在所述内板上间隔设置,所述灯壳与所述卡接部卡接连接,所述灯壳与所述支撑部连接,以使所述灯壳支撑于所述支撑部上。

7、可选的,所述外板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二面板由所述第一面板的边缘向下倾斜延伸,所述第二面板上至少与所述灯条对应的区域可透光;

8、所述内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的边缘连接,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一面板相对设置且连接,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二面板相对设置且连接,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灯条对应的区域可透光,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上,所述灯壳与所述第二板体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

9、可选的,所述灯壳的顶侧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形成与所述第一板体相对的连接区域,所述连接区域用于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

10、可选的,所述第一板体上设置安装螺孔以形成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灯壳上设有与所述安装螺孔相对的安装孔,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安装螺孔中以连接所述灯壳与所述内板。

11、可选的,部分所述第一板体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面板的方向凸起形成安装凸起,所述安装凸起与所述第一面板之间形成能够容纳部分所述紧固件的容纳腔,所述安装螺孔设置于所述安装凸起上。

12、可选的,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卡接部和支撑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支撑部在所述内板上间隔设置,所述灯壳与所述卡接部卡接连接,所述灯壳与所述支撑部连接;

13、所述卡接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背向所述第二面板的一侧的卡接凸起,所述灯壳朝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面设有与所述卡接凸起卡接配合的卡接槽;

14、和/或,所述支撑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背向所述第二面板的一侧的支撑凸起,所述灯壳靠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面上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凸起与所述支撑槽插接,以使所述支撑凸起对灯壳形成支撑。

15、可选的,所述内板上设有透光窗口,所述透光窗口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外板上设有透光部,所述透光窗口和所述透光部均与所述灯条对应设置。

16、可选的,所述外板为透明板,所述外板背向所述内板的一侧设有喷漆层;所述喷漆层与所述灯条对应的位置设有避让口,所述外板在所述避让口处形成所述透光部。

17、可选的,所述板主体上设有装饰区域,所述装饰区域位于所述板主体背向所述灯壳的一侧。

18、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扰流板。

19、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0、本公开提供的扰流板,包括板主体和制动灯;板主体的一侧面上间隔设置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制动灯包括灯壳和灯条,灯壳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中的一者卡接连接,与另一者通过紧固件连接,灯壳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配合连接使制动灯稳定的安装在板主体上,板主体上至少与灯条对应的位置可透光,使车辆制动时,灯条发射的光线能够穿过板主体传播至扰流板的外侧,以实现在车辆制作时制动灯的提醒功能;板主体遮蔽制动灯,使制动灯的各种电器元件置身于板主体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环境中,避免制动灯受到碰撞或污染而对制动灯起到保护作用,制动灯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连接结构稳定,提升了制动灯在板主体上的稳定性,并且能够避免制动灯使用焊接和粘接的连接方式在扰流板上留下印痕而影响外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扰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主体和制动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主体包括外板和内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卡接部和支撑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支撑部在所述内板上间隔设置,所述灯壳与所述卡接部卡接连接,所述灯壳与所述支撑部连接,以使所述灯壳支撑于所述支撑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二面板由所述第一面板的边缘向下倾斜延伸,所述第二面板上至少与所述灯条对应的区域可透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的顶侧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形成与所述第一板体相对的连接区域,所述连接区域用于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上设置安装螺孔以形成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灯壳上设有与所述安装螺孔相对的安装孔,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安装螺孔中以连接所述灯壳与所述内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扰流板,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第一板体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面板的方向凸起形成安装凸起,所述安装凸起与所述第一面板之间形成能够容纳部分所述紧固件的容纳腔,所述安装螺孔设置于所述安装凸起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卡接部和支撑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支撑部在所述内板上间隔设置,所述灯壳与所述卡接部卡接连接,所述灯壳与所述支撑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上设有透光窗口,所述透光窗口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外板上设有透光部,所述透光窗口和所述透光部均与所述灯条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为透明板,所述外板背向所述内板的一侧设有喷漆层;所述喷漆层与所述灯条对应的位置设有避让口,所述外板在所述避让口处形成所述透光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主体上设有装饰区域,所述装饰区域位于所述板主体背向所述灯壳的一侧。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扰流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扰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主体和制动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主体包括外板和内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卡接部和支撑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支撑部在所述内板上间隔设置,所述灯壳与所述卡接部卡接连接,所述灯壳与所述支撑部连接,以使所述灯壳支撑于所述支撑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二面板由所述第一面板的边缘向下倾斜延伸,所述第二面板上至少与所述灯条对应的区域可透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的顶侧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形成与所述第一板体相对的连接区域,所述连接区域用于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上设置安装螺孔以形成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灯壳上设有与所述安装螺孔相对的安装孔,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安装螺孔中以连接所述灯壳与所述内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扰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鹏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