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尤其是涉及一种安装组件以及空调器套装。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窗式空调器通过设置中间连接件,将外机部通过中间连接件的牵引作用实现固定。然而,窗式空调器的体积较大,外机部的重量大,无法保证外机部的稳定固定,且隔热效果较差,导致窗式空调器的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可以提高窗式空调器的温度调节效果和效率,还可以保证窗式空调器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安装组件的空调器套装。
3、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安装组件,用于窗式空调器,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第一隔热件,所述第一隔热件适于设在窗口处且限定出隔开布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室内支架,所述室内支架包括第一顶连接件,所述第一顶连接件插接于所述第一腔室;室外支架,所述室外支架与所述室内支架在纵向上排布,且所述室外支架包括第二顶连接件,所述第二顶连接件插接于所述第二腔室;其中,所述第一顶连接件与所述第二顶连接件直接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紧固件还与所述第一隔热件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顶连接件、所述第二顶连接件和所述第一隔热件连接一起。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组件,通过设置第一隔热件,可以利用第一隔热件将第一顶连接件与第二顶连接件间隔开,以避免两者之间出现热传递,以使内机部与外机部不会互相影响,从而可以提高窗式空调器的温度调节效果以及温度调节效率。
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均沿所述纵向延伸且二者的开口朝向相反。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均沿所述纵向延伸且套设布置,以使所述第一顶连接件和所述第二顶连接件套设布置。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中位于内侧的腔室包括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的横截面为方形且所述第一内腔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壁体和两个相对设置第二壁体;其中,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中位于外侧的腔室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内腔不同侧的第一外腔、第二外腔和第三外腔,所述第一外腔和所述第三外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壁体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外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壁体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外腔连通在所述第一外腔和所述第三外腔之间。
8、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中位于内侧的腔室还包括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位于所述第一内腔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第二内腔的横截面为方形;其中,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中位于外侧的腔室还包括第四外腔和第五外腔,所述第四外腔和所述第五外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壁体的延伸方向一致,且两者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外腔、所述第三外腔连通且另一端朝靠近彼此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内腔位于所述第四外腔和第五外腔之间。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室内支架还包括第一抵接件,所述第一抵接件与所述第一顶连接件连接,且所述第一抵接件适于与墙体的内壁抵接,所述室外支架还包括第二抵接件,所述第二抵接件与所述第二顶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抵接件适于与所述墙体的外壁抵接;所述第一顶连接件和所述第二顶连接件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第一隔热件沿所述纵向可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抵接件和所述第二抵接件在所述纵向上的距离可调。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连接件和所述第二顶连接件中的一个设有多个在所述纵向上排布的第一连接孔且另一个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隔热件设有过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择一地与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过孔对准且均与所述紧固件连接。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件包括两个在横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竖梁且所述第一竖梁沿竖向延伸,所述第一顶连接件包括两个在所述横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连接梁且所述第一连接梁沿所述纵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一竖梁的上端一一对应地连接;所述第二抵接件包括两个在所述横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二竖梁且所述第二竖梁沿竖向延伸,所述第二顶连接件包括两个在所述横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二连接梁且所述第二连接梁沿所述纵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梁的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二竖梁的上端一一对应地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隔热件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隔热件在所述横向上间隔布置且每个所述第一隔热件沿所述纵向延伸,每个所述第一隔热件的所述第一腔室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梁插接配合,每个所述第一隔热件的所述第二腔室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梁插接配合。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第二隔热件,所述第二隔热件适于设在所述窗口处且限定出安装腔,所述第一隔热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接触。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的顶壁具有避让孔,用于避让所述紧固件。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的底部具有开口且所述第一隔热件的底部从所述开口显露,以使所述第一隔热件支撑在所述窗口处;和/或,所述安装腔沿所述纵向贯通所述第二隔热件。
15、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套装,包括:窗式空调器,所述窗式空调器包括外机部、内机部、以及连接所述外机部与所述内机部的连接部;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安装组件,所述连接部支撑在所述第一隔热件上,所述外机部与所述室外支架抵接;和/或,所述内机部与所述室内支架抵接。
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套装,通过采用上述安装组件,不仅可以提高窗式空调器的温度调节效果以及温度调节效率,而且保证运输过程中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均更高。
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装组件,用于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均沿所述纵向延伸且二者的开口朝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均沿所述纵向延伸且套设布置,以使所述第一顶连接件和所述第二顶连接件套设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中位于内侧的腔室包括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的横截面为方形且所述第一内腔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壁体和两个相对设置第二壁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中位于内侧的腔室还包括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位于所述第一内腔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第二内腔的横截面为方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支架还包括第一抵接件,所述第一抵接件与所述第一顶连接件连接,且所述第一抵接件适于与墙体的内壁抵接,所述室外支架还包括第二抵接件,所述第二抵接件与所述第二顶连接件连接,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连接件和所述第二顶连接件中的一个设有多个在所述纵向上排布的第一连接孔且另一个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隔热件设有过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择一地与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过孔对准且均与所述紧固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件包括两个在横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竖梁且所述第一竖梁沿竖向延伸,所述第一顶连接件包括两个在所述横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连接梁且所述第一连接梁沿所述纵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一竖梁的上端一一对应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第二隔热件,所述第二隔热件适于设在所述窗口处且限定出安装腔,所述第一隔热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顶壁具有避让孔,用于避让所述紧固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底部具有开口且所述第一隔热件的底部从所述开口显露,以使所述第一隔热件支撑在所述窗口处;
12.一种空调器套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装组件,用于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均沿所述纵向延伸且二者的开口朝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均沿所述纵向延伸且套设布置,以使所述第一顶连接件和所述第二顶连接件套设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中位于内侧的腔室包括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的横截面为方形且所述第一内腔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壁体和两个相对设置第二壁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中位于内侧的腔室还包括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位于所述第一内腔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第二内腔的横截面为方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支架还包括第一抵接件,所述第一抵接件与所述第一顶连接件连接,且所述第一抵接件适于与墙体的内壁抵接,所述室外支架还包括第二抵接件,所述第二抵接件与所述第二顶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抵接件适于与所述墙体的外壁抵接;
7.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志盛,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