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水组件。本技术所述的防水组件包括接水盘,所述换热器固设于所述接水盘的接水面;所述接水盘开设有第一穿管孔,所述冷媒管穿过所述第一穿管孔延伸至所述接水盘背离所述换热器的一侧;防水件,抵接于所述接水盘的接水面且覆盖所述第一穿管孔;所述防水件开设有套孔,所述套孔套设于所述冷媒管。本技术所述的防水组件可防止水流从冷媒管与接水盘连接的缝隙处渗漏至热泵机组内部,保证了热泵机组的正常运行,从而提升热泵机组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泵,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水组件及热泵机组。
技术介绍
1、热泵机组是一种利用高位能使热量从低位热源空气流向高位热源的节能装置,热泵机组作为一种新兴的节能装置,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热泵系统包括换热器、压缩机等组件。在制热模式下,室外机中的换热器因空气中的水蒸气的热量被换热器带走而在表面凝结成水雾,同时,雨水也会落入室外机。通常,在换热器底部设置接水盘和排水结构将换热器本身产生的水雾和雨水排出,以防止水流淌到电气回路中。在实际应用中,接水盘上需开始通孔,以便与换热器连接的冷媒管穿过通孔外接冷媒管道连接,然而,冷媒管与接水盘的通孔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缝隙,导致经常出现漏水现象,影响机组正常运行,严重影响客户供热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组件,通过在冷媒管上套设防水件且与接水盘充分抵接,同时对防水件在密封性能和导水性能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以增强冷媒管与接水盘之间连接处的密封性,并且能够及时将水导至接水盘其它区域,从而防止水流从冷媒管与接水盘连接的缝隙处渗漏至热泵机组内部。
2、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泵机组,通过在冷媒管上套设防水件且与接水盘充分抵接,同时对防水件在密封性能和导水性能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以增强冷媒管与接水盘之间连接处的密封性,并且能够及时将水导至接水盘其它区域,从而防止水流从冷媒管与接水盘连接的缝隙处渗漏至热泵机组内部,保证了热泵机组的正常运行,从而提升热泵机组整体性能。
3、一种防水组件,包括:</p>4、接水盘,所述换热器固设于所述接水盘的接水面;所述接水盘开设有第一穿管孔,所述冷媒管穿过所述第一穿管孔延伸至所述接水盘背离所述换热器的一侧;
5、防水件,抵接于所述接水盘的接水面且覆盖所述第一穿管孔;所述防水件开设有套孔,所述套孔套设于所述冷媒管。
6、进一步地,所述防水件设有导水部和与所述导水部一体连接的管套部,所述导水部远离所述管套部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接水盘;
7、所述导水部开设有第一套孔,所述管套部开设有第二套孔,所述第二套孔与所述第一套孔相对设置,所述冷媒管同时穿过所述第一套孔和所述第二套孔。
8、进一步地,所述导水部设有第一导水面;
9、所述第一导水面沿水流流向倾斜设置,其流路初始端位于所述导水部与所述管套部相连接的一端,流路末端位于所述导水部与所述接水盘相连接的一端。
10、进一步地,还包括:防水座;
11、所述防水座一端抵接于所述接水盘的接水面且覆盖所述第一穿管孔,另一端朝背离所述接水盘方向延伸;
12、所述防水座开设有第二穿管孔,所述第二穿管孔与所述第一穿管孔相对设置;
13、所述导水部的边缘处围设有卡接部,所述防水座与所述卡接部相互卡接。
14、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座包括抵接部和与所述抵接部一体连接的延伸部;
15、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接水盘相抵接,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卡接部相互卡接;
16、所述抵接部设有第二导水面;
17、所述第二导水面沿水流流向倾斜设置,其流路初始端位于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延伸部相连接的一端,流路末端位于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接水盘相连接的一端。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孔与所述冷媒管之间、所述第二套孔与所述冷媒管之间、以及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卡接部之间均采用过盈设置。
19、进一步地,所述管套部远离所述导水部的一端的端部设有导水翻边,所述导水翻边与所述管套部的外周一体连接,且朝向所述导水部方向延展设置。
20、进一步地,所述防水件和所述防水座与水流接触的表面涂覆有疏水层。
21、进一步地,所述接水盘的边缘间隔开设有多个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之间设有凸台,所述换热器固设于所述凸台。
22、同时,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热泵机组,包括本技术所述的防水组件。
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24、(1)通过在冷媒管上套设防水件且与接水盘充分抵接,同时对防水件在密封性能和导水性能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以增强冷媒管与接水盘之间连接处的密封性,并且能够及时将水流导至接水盘其它区域,从而防止水从冷媒管与接水盘连接的缝隙处渗漏至热泵机组内部;
25、(2)通过在穿管孔处设置防水座,防水件与防水座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可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同时方便防水件与接水盘之间的连接;
26、(3)防水件、防水座、冷媒管和接水盘之间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进一步提高连接处的密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
27、(4)在导水部和抵接部上均设置导水面,以及在管套部的端部设置导水翻边,可防止水流积聚于防水件和防水座上造成缓慢渗水;
28、通过在防水件和防水座与水流接触的表面涂覆有一层疏水层,避免水流附着于防水件和防水座;
29、(5)在接水盘边缘设置凸台,从而增加换热器与接水盘之间的缝隙,当落入接水盘中间位置的水流量较大时,更能快速地将水流从缝隙排出。
30、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组件,涉及换热器和与换热器连接的冷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
10.一种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组件,涉及换热器和与换热器连接的冷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黄莱茵,雷朋飞,张利,蔡拓,江宗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芬尼克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