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10290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24 22:3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和车辆,副车架总成包括副车架总成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二板体设置于第一板体上并与第一板体连接,以在彼此之间限定出结构腔体;其中,第一板体和/或第二板体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心至边缘上依次形成有第一等厚部与第二等厚部,且第一等厚部的厚度h1小于第二等厚部的厚度h2。根据本技术的副车架总成,通过第一等厚部与第二等厚部的厚度差异化,副车架总成能够在保证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实现副车架的轻量化,并且可以更好地满足车辆在不同使用环境下的性能需求,提高了副车架的刚性和韧性,并有助于提升整车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副车架作为车辆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制造对车辆的操控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2、传统的前副车架通常采用具有不同等料厚的片件进行成型,以适应不同部位的性能需求。然而,当单一等料厚的片件无法满足性能要求时,传统的解决策略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增加整个片件的料厚,二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在局部增加适当料厚的加强件。

3、尽管这两种方法能够提高副车架的性能,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首先,增加整个片件的料厚会直接导致零件重量的增加,不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设计,还可能影响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操控性能。其次,通过焊接加强件的方式虽然可以在局部增强结构强度,但焊缝的增加不仅增加了制造工艺的复杂性,还可能引入新的应力集中点,影响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此外,焊缝的存在还会增加车辆的重量,进一步加剧成本和性能之间的矛盾。

4、例如cn210116546u公开了一种前副车架及具有该前副车架的车辆。该前副车架包括:副车架本体,副车架本体包括上板和下板,上板与下板之间形成有空腔;加强板,加强板设置在空腔内,加强板包括:两个立板和至少两个横板,每个立板的上端与上板固定,每个立板的下端与下板固定,且立板的左端朝向副车架本体的左端延伸,立板的右端朝向副车架本体的右端延伸,横板设置在两个立板之间,且每个横板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立板固定,每个横板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立板固定。


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副车架总成。根据本技术的副车架总成,通过第一等厚部与第二等厚部的厚度差异化,副车架总成能够在保证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实现副车架的轻量化,并且可以更好地满足车辆在不同使用环境下的性能需求,提高了副车架的刚性和韧性,并有助于提升整车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2、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副车架总成的车辆。

3、根据本技术的副车架总成用于车辆,所述副车架总成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上并与所述第一板体连接,以在彼此之间限定出结构腔体;其中,所述第一板体和/或所述第二板体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心至边缘上依次形成有第一等厚部与第二等厚部,且所述第一等厚部的厚度h1小于所述第二等厚部的厚度h2。

4、根据本技术的副车架总成,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连接并在彼此之间限定出结构腔体,使得副车架总成具有特定的形状以满足车辆底盘的装配需求。同时,通过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第一等厚部和第二等厚部,第一等厚部与第二等厚部的厚度是恒定的且不相等,即第一等厚部的厚度为h1不等于第二等厚部的厚度为h2,实现了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中的至少一个在不同部位的厚度差异化。副车架总成在不同部位的性能需求不同,而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承担着重要的结构支撑和功能分工。通过设置第一等厚部和第二等厚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中的至少一个的局部厚度进行灵活调整。比如对于需要承受较大冲击或振动的部位,需要更高的结构强度和刚性,因此可以设置厚度较大的第一等厚部;而对于其他对强度要求相对较低的部位,可以采用厚度较小的第二等厚部以减轻整体重量。具体来说,第一等厚部邻近副车架总成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设置,而第二等厚部邻近副车架总成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边缘设置。由于副车架总成在邻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对结构强度的要求低,因此第一等厚部采用了相对较薄的厚度h1,有助于减轻整体重量,降低材料成本,并且提高了车辆的燃油经济性。而副车架总成在邻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边缘位置对结构强度的要求高,第二等厚部则采用了相对较厚的厚度h2,使得副车架总成在边缘位置能够承受更大的应力和变形。较厚的厚度h2能够提供更好的刚性和强度,能够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满足车辆对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

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等厚部的厚度h1与所述第二等厚部的厚度h2满足:1<h2/h1≤1.25。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等厚部的厚度h1与所述第二等厚部的厚度h2满足:1.6mm≤h1≤2.0mm<h2≤2.6mm。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板体上形成有所述第一等厚部与所述第二等厚部,所述第一等厚部与所述第二等厚部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等厚部与所述第二等厚部之间形成第一过渡部,所述第一过渡部从所述第一等厚部至所述第二等厚部厚度逐渐增加。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等厚部构造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的两个,所述第二板体上的所述第一等厚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二等厚部之间。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等厚部构造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的多个,且相邻的两个的所述第一等厚部的厚度不相等。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板体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等厚部之间形成有厚度逐渐变化的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二过渡部的厚度从厚的所述第一等厚部逐渐减小至薄的所述第一等厚部。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分别构造为一体成型件。

13、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技术的车辆。

14、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副车架总成。由于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因此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具有优化的结构设计和轻量化特点,通过在不同部位设置厚度差异化的第一等厚部和第二等厚部,实现结构强度与轻量化的平衡,提高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性能表现。

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等厚部(121)的厚度h1与所述第二等厚部(122)的厚度h2满足:1<h2/h1≤1.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等厚部(121)的厚度h1与所述第二等厚部(122)的厚度h2满足:1.6mm≤h1≤2.0mm<h2≤2.6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12)上形成有所述第一等厚部(121)与所述第二等厚部(122),所述第一等厚部(121)与所述第二等厚部(122)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等厚部(121)与所述第二等厚部(122)之间形成第一过渡部(123),所述第一过渡部(123)从所述第一等厚部(121)至所述第二等厚部(122)厚度逐渐增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等厚部(122)构造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的两个,所述第二板体(12)上的所述第一等厚部(121)位于两个所述第二等厚部(12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等厚部(121)构造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的多个,且相邻的两个的所述第一等厚部(121)的厚度不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12)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等厚部(121)之间形成有厚度逐渐变化的第二过渡部(124),所述第二过渡部(124)的厚度从厚的所述第一等厚部(121)逐渐减小至薄的所述第一等厚部(1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1)与所述第二板体(12)分别构造为一体成型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副车架总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等厚部(121)的厚度h1与所述第二等厚部(122)的厚度h2满足:1<h2/h1≤1.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等厚部(121)的厚度h1与所述第二等厚部(122)的厚度h2满足:1.6mm≤h1≤2.0mm<h2≤2.6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12)上形成有所述第一等厚部(121)与所述第二等厚部(122),所述第一等厚部(121)与所述第二等厚部(122)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等厚部(121)与所述第二等厚部(122)之间形成第一过渡部(123),所述第一过渡部(123)从所述第一等厚部(121)至所述第二等厚部(122)厚度逐渐增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蓉周继学陈宋兵杨秋佳
申请(专利权)人: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