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焖烧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101869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24 22:30
本技术涉及一种焖烧罐,包括:杯体,设有杯口端和敞口的储液腔,所述杯口端的内侧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杯口端的外侧设有第二连接部;内盖,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内盖被配置为至少能够密封所述储液腔;所述内盖的顶部端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可拆卸装配有勺具;外盖,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且罩设于所述内盖上;所述外盖的顶部端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提手,所述提手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提手被配置为能够完全收纳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尤其涉及一种焖烧罐


技术介绍

1、焖烧罐是把食物(特别是汤类)放入罐中,然后注入滚烫的开水,接着用盖子密封焖12h左右时间,借助容器保温的功能,使得食物在近似于开水的温度中焖熟。焖烧罐是一种方便、经济的烹饪器具,常用于焖煮鸡蛋、面条、粥等食物,由于其使用方法简单方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使用。

2、若要食用焖烧罐里的食物需要额外携带汤匙,降低焖烧罐的使用体感。另外,焖烧罐为方便携带多设有提手或者把手,致使其收纳不易。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焖烧罐,用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2、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焖烧罐,包括:

4、杯体,设有杯口端和敞口的储液腔,所述杯口端的内侧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杯口端的外侧设有第二连接部;

5、内盖,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内盖被配置为至少能够密封所述储液腔;所述内盖的顶部端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可拆卸装配有勺具;

6、外盖,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且罩设于所述内盖上;所述外盖的顶部端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提手,所述提手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提手被配置为能够完全收纳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7、进一步地,所述提手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相配合;

8、所述提手的两端分别设有转动部,所述第二凹槽的槽侧壁与所述提手相对应的位置开设与所述转动部相配合的转孔部;

9、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提手的厚度,以备所述提手能够完全收纳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10、优选地,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为圆形凹槽,所述提手的形状为半圆环形;

11、优选地,所述提手包括提起状态和收纳状态;

12、所述提起状态,所述提手至少部分从所述第二凹槽转出,以备通过转出部分将焖烧罐提起;

13、所述收纳状态,所述提手整体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14、进一步地,所述外盖设有敞口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被配置为至少能够罩设于所述内盖外侧;

15、所述第一腔体的部分底壁向外延伸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形成凸起部;

16、所述提手位于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凹槽侧壁之间;

17、优选地,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中央;

18、所述凸起部的形状为圆台形或圆柱形,且所述凸起部的顶壁与侧壁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

19、所述凸起部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提手的直径。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体的腔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配合的外盖连接部,以备所述外盖通过内连接部和所述外盖连接部与所述杯体实现可拆卸装配。

21、进一步地,所述外盖包括内芯盖和围挡部,所述围挡部围设于所述内芯盖外侧构成所述外盖的至少部分外侧壁;

22、所述内芯盖设有所述第一腔体;

23、所述内芯盖的顶部端面设有所述第二凹槽,所述提手与所述内芯盖转动连接,且所述内芯盖与所述围挡部之间形成供所述提手的转动部转动的空间;

24、优选地,所述转动部包括转轴和凸耳,所述凸耳与所述转轴侧壁垂直连接;

25、所述转孔部包括与所述转轴相配合的圆孔和与所述凸耳相配合的凸耳孔,所述凸耳孔与所述圆孔贯通;

26、优选地,所述内芯盖的外侧壁设有与所述凸耳相配合的凸耳槽;所述凸耳槽与所述圆孔贯通,且不与所述第二凹槽贯通。

27、进一步地,所述勺具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

28、所述勺具包括连接的勺体和折叠勺把;

29、所述第一凹槽包括勺槽和卡槽,所述勺槽与所述勺体相配合,所述卡槽与所述折叠勺把相配合,所述折叠勺把可拆卸装配于所述卡槽;

30、优选地,所述卡槽包括位于所述勺槽两端的卡合部和扣合部,以备所述折叠勺把的两端被可拆卸限位于所述卡合部、扣合部之间;

31、所述卡合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卡柱,所述卡柱的内侧设有卡凸。

32、进一步地,所述折叠勺把包括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

33、所述第二折叠部的一端与所述勺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折叠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折叠部转动连接;

34、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叠部与第二折叠部为板状,所述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折叠部与第二折叠部的板面垂直;

35、优选地,所述第二折叠部远离所述勺体的一端设有限位凸起,以备所述第一折叠部只能沿一侧旋转;

36、所述勺体与所述第二折叠部靠近的一端设有限位凸起,以备所述第二折叠部只能沿一侧旋转。

37、进一步地,所述内盖的顶部端面还设有与所述卡槽贯通的侧槽;

38、所述侧槽位于所述卡槽的一侧。

39、进一步地,所述内盖设有密闭腔和贯穿所述密闭腔的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被配置为能够连通内盖顶部空间和底部空间,且流体通道不与密闭腔连通;

40、所述流体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下方,且所述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一凹槽贯通;

41、所述流体通道的上端设有排气控制塞,所述排气控制塞被配置为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流体通道;

42、所述流体通道的下端设有回气塞;

43、所述排气控制塞位于所述勺具的下方。

44、进一步地,所述内盖的外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配合的内盖连接部;

45、所述内盖的外侧壁套设有所述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与杯口端的内侧壁相配合;

46、所述内盖的外侧壁上部设有大于杯口端内径的扭动部,所述扭动部外侧设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纹路或/和凸起;

47、所述杯体的底部设有防滑垫。

4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可实现的有益效果之一:本技术的焖烧罐,一方面,在内盖顶部可拆卸装配有勺具,以便饮用储液腔内的液体,无需额外携带勺具,提高焖烧罐的使用效果,而且勺具位于内盖被外盖保护,不容易丢失损坏;另一方面,在外盖顶部设有可以完全收纳至第二凹槽的提手,不仅使得焖烧罐便携,还不影响外盖的使用。

49、本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内容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文字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焖烧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焖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焖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为圆形凹槽,所述提手的形状为半圆环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焖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包括提起状态和收纳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焖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设有敞口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被配置为至少能够罩设于所述内盖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焖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中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焖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腔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配合的外盖连接部,以备所述外盖通过内连接部和所述外盖连接部与所述杯体实现可拆卸装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焖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包括内芯盖和围挡部,所述围挡部围设于所述内芯盖外侧构成所述外盖的至少部分外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焖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包括转轴和凸耳,所述凸耳与所述转轴侧壁垂直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焖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盖的外侧壁设有与所述凸耳相配合的凸耳槽;所述凸耳槽与所述圆孔贯通,且不与所述第二凹槽贯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焖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勺具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焖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包括位于所述勺槽两端的卡合部和扣合部,以备所述折叠勺把的两端被可拆卸限位于所述卡合部、扣合部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焖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勺把包括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焖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部与第二折叠部为板状,所述转动连接的转动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折叠部与第二折叠部的板面垂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焖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叠部远离所述勺体的一端设有限位凸起,以备所述第一折叠部只能沿一侧旋转;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焖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的顶部端面还设有与所述卡槽贯通的侧槽;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焖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设有密闭腔和贯穿所述密闭腔的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被配置为能够连通内盖顶部空间和底部空间,且流体通道不与密闭腔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0或12至17任一所述的焖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的外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配合的内盖连接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焖烧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焖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焖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为圆形凹槽,所述提手的形状为半圆环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焖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包括提起状态和收纳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焖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设有敞口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被配置为至少能够罩设于所述内盖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焖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中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焖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腔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配合的外盖连接部,以备所述外盖通过内连接部和所述外盖连接部与所述杯体实现可拆卸装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焖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包括内芯盖和围挡部,所述围挡部围设于所述内芯盖外侧构成所述外盖的至少部分外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焖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包括转轴和凸耳,所述凸耳与所述转轴侧壁垂直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焖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盖的外侧壁设有与所述凸耳相配合的凸耳槽;所述凸耳槽与所述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晓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欧若拉极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