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本技术还涉及一种暖通设备。
技术介绍
1、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2、目前,大型冷水机组的换热器的换热管比较多,上下不同区域换热管出水温度不同。由于水室混水距离比较短,不能有效将不同温度的水充分混合,导致温度传感器测试温度偏差较大影响机组控制目标,从而影响机组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的换热器出水测温不准确的技术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2、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
3、壳体,具有流出腔;
4、多个换热管,所述多个换热管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多个换热管的出口均与所述流出腔连通;
5、流出管,与所述流出腔连通,所述流出管设有温度传感器接口;
6、混流结构,设置在所述流出腔和/或所述流出管中,且设置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接口的上游,所述混流结构用于将所述多个换热管流出的流体混合。
7、本技术通过在换热器的温度传感器接口的上游设置混流结构,混流结构将至少两个换热管流出的流体混合,使得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与换热器的流体流出温度更加接近,进而使检测温度更加准确。
8、另外,根据本技术的换热器,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具有换热腔和流入腔,所述换热腔、所述流入腔与所述流出腔相互分隔,所述多个换热管设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为圆柱状结构,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所述流入腔和所述流出腔设于所述壳体的轴向第一端,且沿所述壳体的径向方向,所述流入腔和所述流出腔间隔设置,所述换热腔相较所述流出腔和所述流入腔更靠近所述壳体的轴向第二端设置。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流出腔中的多个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与所述换热管的出口端的轴向呈角度设置。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为圆柱状结构,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所述多个折流板间隔设置,且所述多个折流板中,至少两个所述折流板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的投影具有重合区域。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折流板之间限定出过流通道,且所述过流通道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流出管的径向截面积。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位于首端的所述折流板的位置与所述多个换热管的出口相对设置。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位于尾端的所述折流板的位置与所述流出管的进口相对设置。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流出管内的叶轮,所述叶轮配置为能够在所述换热管流出的流体的作用下转动。
17、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暖通设备,具有本技术第一方面提出的换热器。
18、所述本技术第二方面提出的暖通设备具有和本技术第一方面提出的换热器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具有换热腔和流入腔,所述换热腔、所述流入腔与所述流出腔相互分隔,所述多个换热管设置在所述换热腔中,且所述多个换热管的入口均与所述流入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圆柱状结构,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所述流入腔和所述流出腔设于所述壳体的轴向第一端,且沿所述壳体的径向方向,所述流入腔和所述流出腔间隔设置,所述换热腔相较所述流出腔和所述流入腔更靠近所述壳体的轴向第二端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流出腔中的多个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与所述换热管的出口端的轴向呈角度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圆柱状结构,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所述多个折流板间隔设置,且所述多个折流板中,至少两个所述折流板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的投影具有重合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折流板之间限定出过流通道,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位于首端的所述折流板的位置与所述多个换热管的出口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位于尾端的所述折流板的位置与所述流出管的进口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流出管内的叶轮,所述叶轮配置为能够在所述换热管流出的流体的作用下转动。
10.一种暖通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具有换热腔和流入腔,所述换热腔、所述流入腔与所述流出腔相互分隔,所述多个换热管设置在所述换热腔中,且所述多个换热管的入口均与所述流入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圆柱状结构,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所述流入腔和所述流出腔设于所述壳体的轴向第一端,且沿所述壳体的径向方向,所述流入腔和所述流出腔间隔设置,所述换热腔相较所述流出腔和所述流入腔更靠近所述壳体的轴向第二端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流出腔中的多个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与所述换热管的出口端的轴向呈角度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圆柱状结构,沿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要全,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