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预碰撞主动安全座椅控制系统、方法、车辆及车载终端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预碰撞主动安全座椅控制系统、方法、车辆及车载终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09778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21 1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碰撞主动安全座椅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并分析车辆的预碰撞感知危险信号;获取与车辆的目标座椅上的乘员相关信息;当检测到预碰撞感知危险信号达到预设碰撞条件时,确定碰撞感知危险信号所对应碰撞事件的车辆的运动信息;基于运动信息和乘员相关信息,预判车辆的碰撞信息,碰撞信息至少包括碰撞角度和碰撞速度;确定车辆、目标座椅以及乘员三者间的最佳能量分配方案;对目标座椅进行自动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综合驾驶环境数据,对乘客的实际状态进行针对性的碰撞能量管理,由控制系统主动调节座椅至最安全姿态,实现最大程度减小乘员伤害以及优化碰撞能量分配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汽车座椅骨架,具体为一种预碰撞主动安全座椅控制系统、方法、车辆及车载终端


技术介绍

1、当前汽车行驶安全保护系统现状是安全气囊、自动紧急制动等主、被动安全系统,均作用在碰撞发生前的毫秒级时间内。乘员的受伤害程度完全取决于上述系统的作用效果。但这些安全系统的实际效果,受碰撞角度、速度、乘员姿态、被撞击物体的刚度、系统反应时间等综合因素影响较大。

2、当前的主动安全预碰撞系统,主要在碰撞的瞬间发挥作用,如主动刹车/主动预紧安全带等,并未涉及乘员和仓内环境的适应性调整,没有基于乘客的实际状态进行针对性的碰撞能量管理

3、而现有的主动安全系统均关注于车辆姿态和车速的控制,并未涉及乘员和仓内环境的适应性调整。而对于乘员的调整主要在于对其座椅进行调整。座椅作为汽车乘员约束系统的一部分,是关系到乘员安全的重要部件。当汽车发生碰撞时,车体本身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同时这种冲击也会传递至座椅,当座椅的吸能程度达到上限时,将对驾驶员身体造成伤害。

4、现有的汽车座椅,在开发时仅针对特定体型/体重的乘员进行了碰撞试验,且仅验证了特定的座椅调节位置。当碰撞发生时,座椅骨架的刚度与乘客的体型参数不是最优的匹配,这会导致不恰当的碰撞能量传输,造成乘员的伤害值增加。

5、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经过多年研究,设计了一款预碰撞主动安全座椅控制系统,基于综合驾驶环境数据,对乘客的实际状态进行针对性的碰撞能量管理,有效降低碰撞冲击对乘员的伤害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b>

1、针对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预碰撞主动安全座椅控制系统、方法、车辆及车载终端,基于综合驾驶环境数据,对乘客的实际状态进行针对性的碰撞能量管理,由控制系统主动调节座椅至最安全姿态,实现最大程度减小乘员伤害以及优化碰撞能量分配的目的。

2、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碰撞主动安全座椅控制方法,包括:

4、获取并分析车辆的预碰撞感知危险信号;

5、获取与所述车辆的目标座椅上的乘员相关信息,所述乘员相关信息包括乘员的体型信息、坐姿信息,以及座椅的调节信息;

6、当检测到所述预碰撞感知危险信号达到预设碰撞条件时,确定所述碰撞感知危险信号所对应碰撞事件的车辆的运动信息;

7、基于所述运动信息和所述乘员相关信息,预判所述车辆的碰撞信息,所述碰撞信息至少包括碰撞角度和碰撞速度;

8、根据预判的车辆碰撞信息以及开发阶段不同碰撞信息的能量分析,确定所述车辆、目标座椅以及乘员三者间的最佳能量分配方案;

9、根据所述最佳能量分配方案对所述目标座椅进行自动调节。

10、在第一方面可实现的方式中,根据所述最佳能量分配方案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参数进行调节,所述参数包括座椅前后位置、座椅高低位置以及座椅刚度的参数;

11、根据所述座椅的调节参数对所述目标座椅进行自动调节。

12、在第一方面可实现的方式中,根据获取预碰撞感知危险信号时,所述车辆与预测的碰撞源之间的距离不同,所述车辆ecu模块做出不同的应对策略;

13、和/或,当所述预碰撞感知危险信号消失后,将目标座椅重新调整至初始状态。

14、在第一方面可实现的方式中,当所述车辆与碰撞源之间的距离超过2km时,无需干预;

15、当所述车辆与碰撞源之间的距离在1km~2km范围内,若驾驶员主动减速或者变道处理,则不做干预,若驾驶员无反应动作,则启动弱干预;

16、当所述车辆与碰撞源之间的距离小于1km时,若驾驶员主动减速或者变道处理,则启动弱干预,若驾驶员无反应动作,则启动强干预。

17、在第一方面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弱干预包括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刚度进行调节;

18、所述强干预包括对所述目标座椅座椅靠背角度、座椅前后位置以及座椅高低位置进行调节。

19、在第一方面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预碰撞感知危险信号包括:

20、车辆主动安全系统传输的路况异常信息,所述路况异常信息至少包括车辆前方道路的拥堵信息、施工信息、障碍物信息以及高危弯道信息中的一种,所述障碍物信息包括障碍物类型信息和障碍物尺寸信息;

21、和/或,车辆雷达或可视设备传输的车辆周边异常信息,所述车辆周边异常信息至少包括前方事故信息、道路损坏信息和前后车的异常信息中的一种;

22、和/或,车辆主动安全系统传输的异常行驶状态信息,所述异常行驶状态信息至少包括异常超速信息、异常慢速信息和频繁变道信息中的一种。

23、和/或,车辆主动安全系统传输的驾驶员体征异常信息,所述驾驶员体征异常信息至少包括异常心率、异常血压和异常情绪中的一种。

24、在第一方面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乘员相关信息还包括乘员的身体健康状态信息;

25、和/或,所述座椅的调节信息包括座椅靠背角度信息、座椅前后距离信息、座椅刚度信息以及安全带张紧信息。

26、和/或,所述车辆的运动信息至少包括车辆行驶速度信息和车道信息。

27、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碰撞主动安全座椅控制系统,包括:

28、获取模块,所述获取模块包括危险信号获取模块和乘员信息获取模块,所述危险信号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车辆的预碰撞感知危险信号,所述乘员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的目标座椅上的乘员的身体体型信息、身体健康信息、坐姿信息,以及座椅的调节信息;

29、预测碰撞确定模块,用于当获取到预碰撞感知危险信号达到预设碰撞条件时,确定所对应碰撞事件的车辆的运动信息;

30、车辆ecu模块,所述车辆ecu模块基于所述运动信息和所述乘员相关信息,预判所述车辆的碰撞信息,并根据预判的车辆碰撞信息以及开发阶段不同碰撞信息的能量分析,确定所述车辆、目标座椅以及乘员三者间的最佳能量分配方案;

31、座椅调节模块,所述座椅控制模块根据所述车辆ecu模块确定的最佳能量分配方案,对所述目标座椅进行自动调节。

32、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采用上述预碰撞主动安全座椅控制方法。

33、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预碰撞主动安全座椅控制方法。

34、(1)根据不同的碰撞参数、不同的假人体型参数以及假人的不同坐姿参数,传递给防潜管的冲击能量不同,现有技术中的座椅骨架底部的防潜管不能针对上述差异做出针对性的最优化变形。而本专利技术能够更好的做出刚度调整,使防潜管做出针对性的最优化变形,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碰撞过程中乘员的伤害。

35、(2)本专利技术基于综合驾驶环境数据,以最大程度的减小乘员伤害/优化碰撞能量分配为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碰撞主动安全座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碰撞主动安全座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碰撞主动安全座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获取预碰撞感知危险信号时,所述车辆与预测的碰撞源之间的距离不同,所述车辆ECU模块做出不同的应对策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碰撞主动安全座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碰撞主动安全座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碰撞主动安全座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碰撞感知危险信号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碰撞主动安全座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8.一种预碰撞主动安全座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车辆,采用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预碰撞主动安全座椅控制方法。

10.一种车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预碰撞主动安全座椅控制方法。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碰撞主动安全座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碰撞主动安全座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碰撞主动安全座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获取预碰撞感知危险信号时,所述车辆与预测的碰撞源之间的距离不同,所述车辆ecu模块做出不同的应对策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碰撞主动安全座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碰撞主动安全座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碰撞主动安全座椅控制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平王向征张善国李华松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英思泰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