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叶轮结构的油气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0970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21 12:30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叶轮结构的油气分离器,包括壳体和底板,壳体和底板之间形成有油气分离腔,油气分离腔内设置有第一撞击板和第二撞击板,第一撞击板和第二撞击板将油气分离腔分隔形成有依次连通的一级分离腔、二级分离腔和三级分离腔;一级分离腔内设有迷宫式进气通道,二级分离腔内设置有叶轮粗分离组件,三级分离腔内设置有纤维棉精分离组件;本申请集撞击板、叶轮粗分离组件、纤维棉精分离组件于一体,能够有效提升油气分离效果,降低制造成本,同时增加整机紧凑性,降低窜油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具体涉及一种带叶轮结构的油气分离器


技术介绍

1、汽车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会有可燃混合气和废气进入曲轴箱内,窜气溶解在机油中会将机油稀释,使机油性能变差;废气中含有的颗粒等污染物与机油混合,会使机油变质,腐蚀零部件;同时,发动机运转时产生热量,机油挥发,使曲轴箱的内部压力增大,机油会从曲轴箱的油封等处渗出流失,导致机油消耗量过大,机油挥发产生的蒸汽也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因此,发动机都需设计曲轴箱通风系统来清除曲轴箱窜气、防止机油变质、减少机油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等。

2、目前,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中的油气分离器主要分为主动式和诸如碰撞式、旋风式之类的被动式。对于主动式油气分离器,其油雾析出体主要是指可高速转动的叶片;对于被动式油气分离器,其油雾析出体包括蛇形流道、过滤装置等。

3、然而现有的油气分离器仍然存在如下技术缺陷:当油气分离结构简单时,其具有方便加工制造、成本低的优点,但是油气分离效果差;当油气分离结构复杂时,其具有油气分离效果相对较好的优点,但是存在不方便加工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也就是说,现有技术的油气分离器难以在成本和分离效果之间实现统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叶轮结构的油气分离器,其能够在提升油气分离器分离效果的同时降低制造成本。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叶轮结构的油气分离器,包括壳体以及固定安装在壳体底部的底板,所述壳体和所述底板之间形成有油气分离腔,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油气分离腔相连通的进气口,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油气分离腔相连通的出气口;所述油气分离腔内沿油气混合气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撞击板和第二撞击板,所述第一撞击板和所述第二撞击板将所述油气分离腔分隔形成有依次连通的一级分离腔、二级分离腔和三级分离腔;

3、其中,所述一级分离腔内通过进气隔板分隔形成有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的迷宫式进气通道;所述二级分离腔内设置有叶轮粗分离组件,所述叶轮粗分离组件与其两侧的所述第一撞击板、所述第二撞击板共同形成一离心式油气粗分离结构;所述三级分离腔内设置有纤维棉精分离组件,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纤维棉精分离组件的出气侧;

4、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底部带出油口的粗分离回油槽和精分离回油槽,所述粗分离回油槽与所述二级分离腔及所述纤维棉精分离组件的进气侧流体连通,所述精分离回油槽与所述纤维棉精分离组件的出气侧流体连通。

5、可选地,所述叶轮粗分离组件包括旋转叶轮以及两个用于安装旋转叶轮的安装支架;所述旋转叶轮的轴心处固定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撞击板、所述第二撞击板的长度方向一致;两个所述安装支架相对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两端,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至对应的所述安装支架。

6、可选地,所述转轴通过预埋注塑工艺与所述旋转叶轮一体成型。

7、可选地,所述安装支架的下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底板,所述安装支架的上端设置有弹性卡扣,所述转轴可转动地插设至所述弹性卡扣。

8、可选地,所述第一撞击板和所述第二撞击板朝向所述旋转叶轮的一侧均设置有多条横截面为v形的纵向凸筋。

9、可选地,所述壳体和所述底板通过振动摩擦焊接工艺固定连接。

10、可选地,所述纤维棉精分离组件包括设有纤维棉过滤结构的精分离隔板,所述精分离隔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粗分离回油槽和所述精分离回油槽之间。

11、可选地,所述精分离回油槽的出油口处安装有回油伞阀。

12、可选地,所述第一撞击板的下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底板,第一撞击板的上端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供油气混合气流通的间隙;所述第二撞击板的上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壳体,第二撞击板的下端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供油气混合气流通的间隙。

13、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第一撞击板和第二撞击板之间设置叶轮粗分离组件,集撞击板、叶轮粗分离组件、纤维棉精分离组件于一体,能够有效提升油气分离效果,降低制造成本,同时增加整机紧凑性,降低窜油风险;叶轮粗分离组件中的旋转叶轮能够在油气混合气的流动冲击作用下旋转,通过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吸附在旋转叶轮上的油滴迅速甩出,被甩出的油滴落在撞击板上,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撞击板流入粗分离回油槽,可以在粗分离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油气分离效率,从而提高油气分离效果,同时,叶轮粗分离组件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具有方便加工制造、成本较低的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叶轮结构的油气分离器,包括壳体以及固定安装在壳体底部的底板,所述壳体和所述底板之间形成有油气分离腔,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油气分离腔相连通的进气口,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油气分离腔相连通的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腔内沿油气混合气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撞击板和第二撞击板,所述第一撞击板和所述第二撞击板将所述油气分离腔分隔形成有依次连通的一级分离腔、二级分离腔和三级分离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叶轮结构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粗分离组件包括旋转叶轮以及两个用于安装旋转叶轮的安装支架;所述旋转叶轮的轴心处固定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撞击板、所述第二撞击板的长度方向一致;两个所述安装支架相对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两端,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至对应的所述安装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叶轮结构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通过预埋注塑工艺与所述旋转叶轮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叶轮结构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的下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底板,所述安装支架的上端设置有弹性卡扣,所述转轴可转动地插设至所述弹性卡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叶轮结构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撞击板和所述第二撞击板朝向所述旋转叶轮的一侧均设置有多条横截面为V形的纵向凸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叶轮结构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底板通过振动摩擦焊接工艺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叶轮结构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棉精分离组件包括设有纤维棉过滤结构的精分离隔板,所述精分离隔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粗分离回油槽和所述精分离回油槽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叶轮结构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分离回油槽的出油口处安装有回油伞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叶轮结构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撞击板的下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底板,第一撞击板的上端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供油气混合气流通的间隙;所述第二撞击板的上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壳体,第二撞击板的下端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供油气混合气流通的间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叶轮结构的油气分离器,包括壳体以及固定安装在壳体底部的底板,所述壳体和所述底板之间形成有油气分离腔,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油气分离腔相连通的进气口,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油气分离腔相连通的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腔内沿油气混合气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撞击板和第二撞击板,所述第一撞击板和所述第二撞击板将所述油气分离腔分隔形成有依次连通的一级分离腔、二级分离腔和三级分离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叶轮结构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粗分离组件包括旋转叶轮以及两个用于安装旋转叶轮的安装支架;所述旋转叶轮的轴心处固定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撞击板、所述第二撞击板的长度方向一致;两个所述安装支架相对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两端,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至对应的所述安装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叶轮结构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通过预埋注塑工艺与所述旋转叶轮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叶轮结构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的下端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如峰孙宏
申请(专利权)人:梦达驰汽车系统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