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配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雷达的保护组件、雷达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激光雷达在驾驶辅助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般来说,激光雷达通常安装在车顶、车身防撞梁、车前机舱盖等车的外围。基于激光雷达的功能性需求,激光雷达的视窗需要裸露在外,不能被遮挡。相关技术中,激光雷达的视窗通常为玻璃材质或者塑料材质,其边缘为脆弱易碎区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激光雷达易受到路边碎石等异物的撞击,在视窗上形成无法修复的凹坑,甚至导致视窗碎裂,进而导致激光雷达的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雷达的保护组件、雷达装置及车辆,以解决传统技术中的车辆上安装的雷达易受到路边碎石等异物撞击,引起视窗损坏或碎裂而导致雷达的功能失效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雷达的保护组件,雷达具有视窗,保护组件包括采用软质材料制成的第一保护件和采用硬质材料制成的第二保护件,第一保护件设置在视窗的边缘的至少两个表面上,第二保护件设置在第一保护件外侧;其中,第一保护件至少设置在视窗的前侧的边缘上。
3、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在视窗的至少两个表面上设置了软质的第一保护件,以实现对视窗周缘的包裹,增强视窗的缓冲性能;同时,在第一保护件的外侧设置了硬质的第二保护件,以通过第二保护件增强视窗周缘的硬度。如此,当外界异物撞击至视窗周缘时,可通过第二保护件提高视窗对外界异物的抗撞击性能,同时,通过第一保护件提高视窗周缘对外界撞击力
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保护件的壁厚大于或者等于第一保护件的壁厚。
5、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可通过增厚的第二保护件增强保护组件的整体硬度和刚性,提高对视窗周缘的包裹厚度,进一步提高视窗周缘的抗撞击性能。
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第一保护部沿视窗所在的平面延伸,第二保护部沿视窗的厚度方向延伸,第一保护部设置在视窗的前侧的边缘上,第二保护部设置在视窗的外周缘上。
7、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将第一保护件配置成倒置l型结构,以至少在视窗的前侧边缘和周缘侧壁上实现对视窗的保护,提高视窗至少在其前侧和周侧上的缓冲性;同时,可方便第一保护件的加工,降低生产成本。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件还包括第三保护部,第三保护部连接在第二保护部远离第一保护部的一侧,且与第一保护部同向延伸,第三保护部设置在视窗的后侧的边缘上。
9、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将第一保护件配置成横置u型结构,以至少在视窗的前侧边缘、周缘侧壁及后侧面边缘上实现对视窗的保护,提高视窗至少在其前侧、周侧及后侧上的缓冲性,增强视窗的抗撞击性能。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保护部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保护部的长度。
11、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对第一保护部和第三保护部的长度进行优化,以节省原材料,降低成产成本。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件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保护部和第三保护部,第一保护部和第三保护部均沿视窗所在的平面延伸,第一保护部设置在视窗的前侧的边缘上,第三保护部设置在视窗的后侧的边缘上。
13、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将第一保护件配置成两个一字型结构,以至少在视窗的前侧边缘和后侧面边缘上实现对视窗的保护,提高视窗至少在其前侧和后侧上的缓冲性;同时,可方便第一保护件的加工,降低生产成本。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部上设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位于第一保护部的内侧,第一斜面在视窗的后侧至前侧的方向上渐扩;和/或,第三保护部上设有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位于第三保护部的内侧,第二斜面在视窗的前侧至后侧的方向上渐扩。
15、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在第一保护部上设置了第一斜面和/或在第二保护部上设置了第二斜面,以防止保护组件对雷达的探测视角的遮挡,确保雷达的作业灵敏性。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保护部的外侧至内侧的方向上,第一保护部的壁厚越来越小;和/或,在第三保护部的外侧至内侧的方向上,第三保护部的壁厚越来越小。
17、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将第一保护部和/第三保护部非均匀设置,使保护组件呈中间薄边缘厚,既保证保护组件的刚性和强度,又降低生产成本。
18、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雷达装置,其包括:雷达本体,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的敞口的视窗;和如上所述的用于雷达的保护组件,保护组件的第一保护件设置在视窗的边缘的至少两个表面上,第二保护件设置在第一保护件的外侧。
19、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将用于雷达的保护组件应用至雷达装置上,以通过该保护组件至少实现对雷达装置的视窗的边缘处的包裹,增强该视窗边缘处的强度和刚性,从而提高视窗对如碎石等外界异物的抗冲击力,延长雷达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雷达装置的性能。
20、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雷达装置。
2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雷达的保护组件、雷达装置及车辆,该保护组件包括采用软质材料制成的第一保护件和采用硬质材料制成的第二保护件,第一保护件设置在视窗的边缘的至少两个表面上,第二保护件设置在第一保护件外侧;其中,第一保护件至少设置在视窗的前侧的边缘上。本申请技术方案,在视窗的至少两个表面上设置了软质的第一保护件,以实现对视窗周缘的包裹,增强视窗的缓冲性能;同时,在第一保护件的外侧设置了硬质的第二保护件,以通过第二保护件增强视窗周缘的硬度。当外界异物撞击至视窗周缘时,可通过第二保护件提高视窗对外界异物的抗撞击性能,同时,通过第一保护件提高视窗周缘对外界撞击力的缓冲,避免碎石等异物撞击引起视窗损坏或碎裂导致雷达失效的问题,延长雷达的使用寿命,提高雷达的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雷达的保护组件,所述雷达具有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组件包括采用软质材料制成的第一保护件和采用硬质材料制成的第二保护件,所述第一保护件设置在所述视窗的边缘的至少两个表面上,所述第二保护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件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一保护件至少设置在所述视窗的前侧的边缘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件的壁厚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保护件的壁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所述第一保护部沿所述视窗所在的平面延伸,所述第二保护部沿所述视窗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保护部设置在所述视窗的前侧的边缘上,所述第二保护部设置在所述视窗的外周缘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件还包括第三保护部,所述第三保护部连接在所述第二保护部远离所述第一保护部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保护部同向延伸,所述第三保护部设置在所述视窗的后侧的边缘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保护部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件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保护部和第三保护部,所述第一保护部和所述第三保护部均沿所述视窗所在的平面延伸,所述第一保护部设置在所述视窗的前侧的边缘上,所述第三保护部设置在所述视窗的后侧的边缘上。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部上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位于所述第一保护部的内侧,所述第一斜面在所述视窗的后侧至前侧的方向上渐扩;和/或,
8.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保护部的外侧至内侧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保护部的壁厚越来越小;和/或,
9.一种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雷达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雷达的保护组件,所述雷达具有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组件包括采用软质材料制成的第一保护件和采用硬质材料制成的第二保护件,所述第一保护件设置在所述视窗的边缘的至少两个表面上,所述第二保护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件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一保护件至少设置在所述视窗的前侧的边缘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件的壁厚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保护件的壁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所述第一保护部沿所述视窗所在的平面延伸,所述第二保护部沿所述视窗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保护部设置在所述视窗的前侧的边缘上,所述第二保护部设置在所述视窗的外周缘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件还包括第三保护部,所述第三保护部连接在所述第二保护部远离所述第一保护部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保护部同向延伸,所述第三保护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春梅,李成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