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可调节透光率和反射率的窗户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可调节透光率和反射率的窗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09387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21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透光率和反射率的窗户,涉及窗户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的内壁上下均开设有滑动槽,且滑动槽的槽底前后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卡条,前后对应的所述滑动卡条分别滑动连接有窗框,且窗框的前后均固定连接有外层隔离玻璃,所述窗框的内壁前后安装有两组可调节玻璃格栅,前侧所述可调节玻璃格栅为热反射玻璃格栅,且后侧的所述可调节玻璃格栅使用电致变色玻璃,通过调整翻转玻璃格栅的倾斜角度,改变翻转玻璃格栅的覆盖面积,从而改变窗户的透光率,窗户系统能根据外部光线的强弱自动调节透光率,使室内光线保持在一个舒适的水平,减少对眼睛的刺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窗户,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透光率和反射率的窗户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的窗户不可调节透光率和反射率。这意味着在不同的天气和光照条件下,窗户无法自动适应,导致室内光线过强或过暗,对眼睛造成刺激。此外,无法调节反射率意味着在夏季无法有效阻挡热量进入室内,而在冬季则无法充分利用太阳的热辐射,这不仅影响舒适度,还增加了空调和供暖的能耗,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调节透光率和反射率的窗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窗户不可调节透光率和反射率。这意味着在不同的天气和光照条件下,窗户无法自动适应,导致室内光线过强或过暗,对眼睛造成刺激。此外,无法调节反射率意味着在夏季无法有效阻挡热量进入室内,而在冬季则无法充分利用太阳的热辐射,这不仅影响舒适度,还增加了空调和供暖的能耗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透光率和反射率的窗户。

2、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可调节透光率和反射率的窗户,包括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的内壁上下均开设有滑动槽,且滑动槽的槽底前后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卡条,前后对应的所述滑动卡条分别滑动连接有窗框,且窗框的前后均固定连接有外层隔离玻璃,所述窗框的内壁前后安装有两组可调节玻璃格栅,前侧所述可调节玻璃格栅为热反射玻璃格栅,且后侧的所述可调节玻璃格栅使用电致变色玻璃。

4、进一步地,所述可调节玻璃格栅包括顶部转座和翻转调节驱动转座,所述顶部转座和翻转调节驱动转座分别固定连接于窗框的内壁上下,且顶部转座和翻转调节驱动转座之间转动安装有多片翻转玻璃格栅,多片所述翻转玻璃格栅的两端中心均固定连接有翻转端轴。

5、进一步地,所述翻转调节驱动转座内腔中空,且翻转调节驱动转座的内腔对应多片翻转玻璃格栅的一侧滑动连接有驱动齿条,且翻转端轴对应翻转调节驱动转座一侧外壁中部固定连接有与驱动齿条匹配的齿轮套,所述翻转调节驱动转座的内腔外侧固定连接有微型驱动电机,且驱动齿条的对应微型驱动电机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螺套,且微型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与连接螺套配合的螺纹丝杆。

6、进一步地,后侧的可调节玻璃格栅内的多个翻转端轴对应顶部转座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电滑环,且顶部转座内对应多个翻转端轴外壁导电滑环分别设置有导电触片。

7、进一步地,所述窗框的外侧上下均埋设有驱动器,上侧的所述驱动器与后侧的顶部转座内的多个导电触片电性连接,下侧的所述驱动器与前后两个微型驱动电机的供电端电性连接。

8、进一步地,上侧所述滑动卡条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电滑轨,且窗框的上端与滑动卡条配合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滑动导电触点,所述滑动导电触点活动插接与导电滑轨内,且滑动导电触点与对应的窗框内的驱动器电性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框架的上端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温湿度传感器和光线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和光线传感器均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驱动器连接通信。

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主体框架和滑动卡条,主体框架通过滑动卡条滑动安装两个窗框,两个窗框交错设置,形成通过外层隔离玻璃形成真空双层玻璃窗体,通过设置的可调节玻璃格栅,可调节玻璃格栅通过多片能够被驱动旋转的翻转玻璃格栅组成,前侧的翻转玻璃格栅为热反射玻璃,设置于室外一侧,通过调节翻转玻璃格栅的倾斜角度,改变翻转玻璃格栅的覆盖面积和反射角度,从而改变窗户的反射率,后侧的翻转玻璃格栅为电致变色玻璃,设置于室内一侧,能够通过通电改变翻转玻璃格栅的颜色,通过调整翻转玻璃格栅的倾斜角度,改变翻转玻璃格栅的覆盖面积,从而改变窗户的透光率,窗户系统能根据外部光线的强弱自动调节透光率,使室内光线保持在一个舒适的水平,减少对眼睛的刺激。还能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反射率,有效阻挡室外的热量进入室内,降低空调的使用频率,在冬季吸收太阳的热辐射,提高室内温度,降低供暖的能耗,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这种窗户不仅为居住者提供了舒适的室内环境,还为实现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12、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微型驱动电机,微型驱动电机能够驱动螺纹丝杆与连接螺套的配合,带动驱动齿条左右移动,从而通过驱动齿条与翻转端轴外壁齿轮套的啮合传动,带动多个翻转玻璃格栅同步旋转,实现翻转玻璃格栅倾斜角度的调节。

13、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导电滑环和导电触片实现对电致变色玻璃的供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透光率和反射率的窗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1),所述主体框架(1)的内壁上下均开设有滑动槽,且滑动槽的槽底前后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卡条(2),前后对应的所述滑动卡条(2)分别滑动连接有窗框(3),且窗框(3)的前后均固定连接有外层隔离玻璃(4),所述窗框(3)的内壁前后安装有两组可调节玻璃格栅,前侧所述可调节玻璃格栅为热反射玻璃格栅,且后侧的所述可调节玻璃格栅使用电致变色玻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透光率和反射率的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玻璃格栅包括顶部转座(6)和翻转调节驱动转座(7),所述顶部转座(6)和翻转调节驱动转座(7)分别固定连接于窗框(3)的内壁上下,且顶部转座(6)和翻转调节驱动转座(7)之间转动安装有多片翻转玻璃格栅(5),多片所述翻转玻璃格栅(5)的两端中心均固定连接有翻转端轴(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透光率和反射率的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调节驱动转座(7)内腔中空,且翻转调节驱动转座(7)的内腔对应多片翻转玻璃格栅(5)的一侧滑动连接有驱动齿条(9),且翻转端轴(8)对应翻转调节驱动转座(7)一侧外壁中部固定连接有与驱动齿条(9)匹配的齿轮套,所述翻转调节驱动转座(7)的内腔外侧固定连接有微型驱动电机(10),且驱动齿条(9)的对应微型驱动电机(10)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螺套(11),且微型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与连接螺套(11)配合的螺纹丝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透光率和反射率的窗户,其特征在于:后侧的可调节玻璃格栅内的多个翻转端轴(8)对应顶部转座(6)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电滑环,且顶部转座(6)内对应多个翻转端轴(8)外壁导电滑环分别设置有导电触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透光率和反射率的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3)的外侧上下均埋设有驱动器(12),上侧的所述驱动器(12)与后侧的顶部转座(6)内的多个导电触片电性连接,下侧的所述驱动器(12)与前后两个微型驱动电机(10)的供电端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透光率和反射率的窗户,其特征在于:上侧所述滑动卡条(2)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电滑轨,且窗框(3)的上端与滑动卡条(2)配合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滑动导电触点,所述滑动导电触点活动插接与导电滑轨内,且滑动导电触点与对应的窗框(3)内的驱动器(12)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透光率和反射率的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1)的上端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温湿度传感器(13)和光线传感器(14),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3)和光线传感器(14)均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驱动器(12)连接通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透光率和反射率的窗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1),所述主体框架(1)的内壁上下均开设有滑动槽,且滑动槽的槽底前后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卡条(2),前后对应的所述滑动卡条(2)分别滑动连接有窗框(3),且窗框(3)的前后均固定连接有外层隔离玻璃(4),所述窗框(3)的内壁前后安装有两组可调节玻璃格栅,前侧所述可调节玻璃格栅为热反射玻璃格栅,且后侧的所述可调节玻璃格栅使用电致变色玻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透光率和反射率的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玻璃格栅包括顶部转座(6)和翻转调节驱动转座(7),所述顶部转座(6)和翻转调节驱动转座(7)分别固定连接于窗框(3)的内壁上下,且顶部转座(6)和翻转调节驱动转座(7)之间转动安装有多片翻转玻璃格栅(5),多片所述翻转玻璃格栅(5)的两端中心均固定连接有翻转端轴(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透光率和反射率的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调节驱动转座(7)内腔中空,且翻转调节驱动转座(7)的内腔对应多片翻转玻璃格栅(5)的一侧滑动连接有驱动齿条(9),且翻转端轴(8)对应翻转调节驱动转座(7)一侧外壁中部固定连接有与驱动齿条(9)匹配的齿轮套,所述翻转调节驱动转座(7)的内腔外侧固定连接有微型驱动电机(10),且驱动齿条(9)的对应微型驱动电机(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芊蔚季强王文翔颜永毫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