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可旋转的筒灯的,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成型降低成本的可旋转壳体及灯具。
技术介绍
1、筒灯是一种嵌入到天花板内,光线下射式的照明灯具。这种嵌装于天花板内部的隐置性灯具,所有光线都向下投射,属于直接配光,可以用不同的反射器、镜片、百叶窗、灯泡、灯珠来取得不同的光线效果。筒灯不占据空间,可增加空间的柔和气氛,还可以装设多盏筒灯营造温馨的感觉,减轻空间压迫感。筒灯广泛应用于商场、医院、学校、大型超市、办公场所、高档住宅等作为重点照明之用,亮化、美化环境,也为生活增添色彩。
2、其中,旋转筒灯是指筒灯的发光组件能够转动。然而,目前的旋转筒灯其旋转部件结构复杂,零部件过多,导致生产工艺繁琐,生产成本偏高,而且还存在不方便使用的问题。比如在转动时不便于快捷的转动,且在转动完毕后,还需要进行繁琐的固定步骤,对使用者不够友好,因此市场接受度不高。
3、如公告号为cn215446205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旋转式筒灯,包括背壳、设于所述背壳内的发光模组、以及用于使所述发光模组相对所述背壳旋转的调节柱,所述调节柱的一端穿过所述背壳且与所述发光模组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柱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锁紧所述背壳和所述发光模组的锁紧件。
4、其使用调节柱来改变发光模组的角度,从而可以改变筒灯的出光方向,但是调节柱需要对壳体额外开孔,且还需要螺帽了进行紧固,甚至还需要限位件与弹性垫片的辅助,导致零部件过多,安装不便,后期使用也容易出现零部件脱落或遗失的问题,影响筒灯的使用寿命。
5、因此,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2、本技术提供一种注塑成型降低成本的可旋转壳体,包括定壳体和动壳体,所述动壳体转动连接于定壳体,所述定壳体设有第一齿形部,所述动壳体设有第二齿形部,所述第一齿形部与第二齿形部彼此啮合,形成可转动一定角度的间歇性卡接。
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齿形部与第二齿形部均采用具有一定形变特性的材质制成,使二者可彼此配合,形成啮合连接,从而使动壳体间歇性的卡接在定壳体上,进而调整动壳体相对定壳体的转动角度。
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壳体设有轴孔,所述动壳体设有转轴柱,所述轴孔套设于转轴柱,从而使动壳体转动连接于定壳体。
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齿形部设置于轴孔的内壁,所述第二齿形部设置于转轴柱的外壁,从而使转轴柱与轴孔之间形成间歇性卡接。
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齿形部设置于定壳体的内壁,且位于轴孔径向的延长线上,所述第二齿形部设置于动壳体的外壁,且位于转轴柱径向的延长线上,所述动壳体安装于定壳体的内部空间中,从而使动壳体的外壁与定壳体的内壁彼此接近,进而使外壁上的第二齿形部与内壁上的第一齿形部彼此配合,形成进啮合连接。
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齿形部还设有扇状齿部,所述扇状齿部固接于定壳体的内壁,并与轴孔形成同轴设置,且扇状齿部的齿条方向平行于轴孔的轴向;所述第二齿形部还设有楔状齿部,所述楔状齿部固接于动壳体的外壁,并与转轴柱形成同轴设置,且楔状齿部的齿条方向平行于转轴柱的轴向;所述楔状齿部和扇状齿部彼此配合,形成进啮合连接。
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扇状齿部两端的齿条设为阻挡齿,所述阻挡齿用于对楔状齿部进行拦阻。
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齿形部设置于定壳体的外壁,且位于轴孔径向的延长线上;所述动壳体设有附加圆盘,所述附加圆盘固接于转轴柱远离动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二齿形部设置于附加圆盘面向动壳体的内侧壁,且位于转轴柱径向的延长线上,所述动壳体安装于定壳体的内部空间中,从而使定壳体的外壁与附加圆盘的内侧壁之间彼此接近,进而使定壳体外壁上的第一齿形部与附加圆盘内侧壁上的第二齿形部彼此配合,形成进啮合连接。
1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灯具,包括上述的一种注塑成型降低成本的可旋转壳体,还包括安装支架、发光组件和散热组件,所述旋转壳体的定壳体固接于安装支架,所述发光组件和散热组件分别固接于动壳体,从而使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可随动壳体的转动而调节照射角度。
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壳体还设有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用于避让开转动的动壳体或随之转动的散热组件。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直接在注塑生产壳体时,就使用一体成型工艺,对定壳体注塑成型第一齿形部,对动壳体注塑成型第二齿形部,使动壳体装配在定壳体上时,第一齿形部与第二齿形部可以彼此啮合,从而使彼此之间的齿顶可以嵌入到齿槽内部,实现对动壳体的卡位和固定作用。同时还利用塑胶材质具有一定形变特性,从而可以给动壳体施加一定的转动力,使相应的齿顶发生一定的变形后,齿顶与齿顶之间发生滑动,进而调整动壳体的转动角度,实现调整发光组件的光线照射角度的效果。
14、2、可以通过轴孔内壁设置相应的第一齿形部,还通过转轴柱的外壁设置第二齿形部,从而使轴孔套设于转轴柱上时,相应的第一齿形部的胶齿可以与第二齿形部的胶齿形成啮合连接,从而既可以实现对动壳体的卡位固定,还可以实现施加一定旋转力后对其进行转动的效果。
15、3、还可以通过把胶齿设置于定壳体的内壁或外壁,同时设置于动壳体的外壁或内壁,从而形成环形齿部与尖齿的啮合连接,进而实现对动壳体与定壳体的间歇性卡接配合。
16、4、还可以通过把胶齿设置于定壳体内壁向内凸出的部位上,从而形成扇状齿部,同样的,还可以把胶齿设置于动壳体的外壁向扇状齿部延伸的部位上,从而形成楔状齿部,利用扇状齿部与楔状齿部的啮合连接,可以实现动壳体与定壳体的间歇性卡接配合。
17、因此,经过上述的改进,本技术可以提供一种注塑成型降低成本的可旋转壳体及灯具,可以在生产壳体时就直接一体成型相应的旋转部件,使其可以对灯具的发光部件进行旋转,从而调整相应的照射角度。同时还可以简化装配步骤,优化安装和调节模式,降低生产成本。
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成型降低成本的可旋转壳体,包括定壳体(10)和动壳体(20),所述动壳体(20)转动连接于定壳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壳体(10)设有第一齿形部(11),所述动壳体(20)设有第二齿形部(21),所述第一齿形部(11)与第二齿形部(21)彼此啮合,形成可转动一定角度的间歇性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成型降低成本的可旋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形部(11)与第二齿形部(21)均采用具有一定形变特性的材质制成,使二者可彼此配合,形成啮合连接,从而使动壳体(20)间歇性的卡接在定壳体(10)上,进而调整动壳体(20)相对定壳体(10)的转动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成型降低成本的可旋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壳体(10)设有轴孔(12),所述动壳体(20)设有转轴柱(22),所述轴孔(12)套设于转轴柱(22),从而使动壳体(20)转动连接于定壳体(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注塑成型降低成本的可旋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形部(11)设置于轴孔(12)的内壁,所述第二齿形部(21)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注塑成型降低成本的可旋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形部(11)设置于定壳体(10)的内壁,且位于轴孔(12)径向的延长线上,所述第二齿形部(21)设置于动壳体(20)的外壁,且位于转轴柱(22)径向的延长线上,所述动壳体(20)安装于定壳体(10)的内部空间中,从而使动壳体(20)的外壁与定壳体(10)的内壁彼此接近,进而使外壁上的第二齿形部(21)与内壁上的第一齿形部(11)彼此配合,形成进啮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注塑成型降低成本的可旋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形部(11)还设有扇状齿部(14),所述扇状齿部(14)固接于定壳体(10)的内壁,并与轴孔(12)形成同轴设置,且扇状齿部(14)的齿条方向平行于轴孔(12)的轴向;所述第二齿形部(21)还设有楔状齿部(24),所述楔状齿部(24)固接于动壳体(20)的外壁,并与转轴柱(22)形成同轴设置,且楔状齿部(24)的齿条方向平行于转轴柱(22)的轴向;所述楔状齿部(24)和扇状齿部(14)彼此配合,形成进啮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注塑成型降低成本的可旋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扇状齿部(14)两端的齿条设为阻挡齿(15),所述阻挡齿(15)用于对楔状齿部(24)进行拦阻。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注塑成型降低成本的可旋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形部(11)设置于定壳体(10)的外壁,且位于轴孔(12)径向的延长线上;所述动壳体(20)设有附加圆盘(25),所述附加圆盘(25)固接于转轴柱(22)远离动壳体(20)的一端,所述第二齿形部(21)设置于附加圆盘(25)面向动壳体(20)的内侧壁,且位于转轴柱(22)径向的延长线上,所述动壳体(20)安装于定壳体(10)的内部空间中,从而使定壳体(10)的外壁与附加圆盘(25)的内侧壁之间彼此接近,进而使定壳体(10)外壁上的第一齿形部(11)与附加圆盘(25)内侧壁上的第二齿形部(21)彼此配合,形成进啮合连接。
9.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注塑成型降低成本的可旋转壳体,还包括安装支架(31)、发光组件(32)和散热组件(33),所述旋转壳体的定壳体(10)固接于安装支架(31),所述发光组件(32)和散热组件(33)分别固接于动壳体(20),从而使发光组件(32)发出的光线可随动壳体(20)的转动而调节照射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壳体(10)还设有避让缺口(17),所述避让缺口(17)用于避让开转动的动壳体(20)或随之转动的散热组件(3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成型降低成本的可旋转壳体,包括定壳体(10)和动壳体(20),所述动壳体(20)转动连接于定壳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壳体(10)设有第一齿形部(11),所述动壳体(20)设有第二齿形部(21),所述第一齿形部(11)与第二齿形部(21)彼此啮合,形成可转动一定角度的间歇性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成型降低成本的可旋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形部(11)与第二齿形部(21)均采用具有一定形变特性的材质制成,使二者可彼此配合,形成啮合连接,从而使动壳体(20)间歇性的卡接在定壳体(10)上,进而调整动壳体(20)相对定壳体(10)的转动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成型降低成本的可旋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壳体(10)设有轴孔(12),所述动壳体(20)设有转轴柱(22),所述轴孔(12)套设于转轴柱(22),从而使动壳体(20)转动连接于定壳体(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注塑成型降低成本的可旋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形部(11)设置于轴孔(12)的内壁,所述第二齿形部(21)设置于转轴柱(22)的外壁,从而使转轴柱(22)与轴孔(12)之间形成间歇性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注塑成型降低成本的可旋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形部(11)设置于定壳体(10)的内壁,且位于轴孔(12)径向的延长线上,所述第二齿形部(21)设置于动壳体(20)的外壁,且位于转轴柱(22)径向的延长线上,所述动壳体(20)安装于定壳体(10)的内部空间中,从而使动壳体(20)的外壁与定壳体(10)的内壁彼此接近,进而使外壁上的第二齿形部(21)与内壁上的第一齿形部(11)彼此配合,形成进啮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注塑成型降低成本的可旋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形部(11)还设有扇状齿部(14),所述扇状齿部(14)固接于定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大忠,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铱源智能智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