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头部调节,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头部位置调节装置及枕头。
技术介绍
1、估计全球30-69岁的成人中有9.36亿患有轻度至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30-69岁的成人中有4.25亿患有中度至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中国受影响的人数最多,其次是美国、巴西和印度。
2、中国有约3.5亿人睡觉时打鼾。30岁以上人群30%打鼾,40岁以上人群40%打鼾,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会加入打鼾队伍,到65岁之后,一半的人都无鼾不眠。
3、儿童鼾症的发病率大概为1%-3%。打鼾人群中的男女比例为2:1,2/3的人抱怨其配偶打鼾。
4、打鼾分为原发性的打鼾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需要注意的是,单纯常年习惯性的打鼾的人,1/4以上都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其中80%的人自己并不知道。
5、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的特征是睡眠过程中上气道反复塌陷导致的阻塞性呼吸暂停和低通气。65岁以上人群高达20%~40%,全世界每天有3000人由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导致死亡,我国osa患病率为总人口的3%~4%,其中56%-75%的osa患者可通过体位治疗来改善。
6、我们估计全球30-69岁的成人(男性和女性)中,有9.36亿患有轻度至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30-69岁的成人中有4.25亿患有中度至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中国受影响的人数最多,其次是美国、巴西和印度。
7、打鼾的原因多种多样,
8、治疗打鼾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低温微创消融技术,以及使用医疗器械进行监测和治疗。此外,改善生活习惯,如加强体育锻炼、戒烟戒酒、控制体重、避免使用某些药物和采取侧卧位睡眠等,也对缓解打鼾症状有帮助。
9、现有技术中往往会使用止鼾枕在人们睡眠过程中,通过调节其高度以改变人体的气道形状,继而减缓打鼾的情况出现。
10、例如,申请号为cn201621494435.7以及其同日申请且申请号为cn201611266448.3的一种止鼾枕头,其技术要点为:包括位于底层的硬质垫板、位于中间层的安装板、位于表层的弹性面板,安装板的表面中部固定有弹性气囊,弹性面板底面中部设有容纳弹性气囊的第一容纳槽,弹性气囊通过外置的气泵供气;安装板上还设有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上设有用于检测鼾声特征频率的声音传感器、处理声音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并控制气泵启闭的中央处理器;安装板的表面中部偏前侧固定有硬度大于弹性面板的颈部支撑条,弹性面板底面中部偏前侧壁设有容纳颈部支撑条的第二容纳槽;弹性气囊前后侧壁分别设有v形槽,v形槽沿弹性气囊轴向依次排列,弹性气囊上的v形槽对应卡接在第一容纳槽前后侧壁上的v形凸条上;弹性面板上表面的在一侧设有喷气孔,弹性面板内部设有存放止鼾药物的储药腔,喷气孔连通储药腔;安装板上分布有三种气管,分别为气囊连接管、气泵连接管和储药腔连接管,三种气管分别连接在一个三通控制阀上,三通控制阀包括阀座、阀芯、控制电机,阀座固定在安装板上,阀芯为圆形且转动连接在阀座中心,控制电机位于阀芯下方并传动连接阀芯,控制电机由中央处理器控制动作;阀芯内部设有通气管道,通过电机带动阀芯转动,实现通气管道将气囊连接管与气泵连接管连通,或者气囊连接管与储药腔连接管连通。
11、上述方案在患者打鼾时,声音传感器采集到信号,中央处理器关闭气泵供气,并卸掉弹性气囊内部的空气,使得弹性面板中部失去支撑而下凹,患者头枕部位下沉,同时颈部支撑条托举患者颈部,从而使得患者整个头部缓慢后仰,让咽部和上呼吸道保持畅通,有效降低了打鼾现象。当患者停止打鼾后,声音传感器感应到环境分贝降低,中央处理器控制气泵供气,让气囊重新鼓起来,让患者有更好的头部睡姿。
12、对比文件通过令患者头部后仰,从而完成降低打鼾情况。但是,仰卧时,重力会向下拉舌头和软腭,使它们塌陷到喉咙后部,导致打鼾,简单地通过调节头部是否进行后仰动作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止鼾效果,但由于其变化种类存在一定限制,仅能反复调节头部进行后仰动作,来减缓打鼾的情况。但对于止鼾而言,仰睡的姿势依旧保持舌根后坠的情况,这一问题是导致气道闭塞引起打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医学治疗中,医生往往会建议患者能够进行侧睡,以避免舌根后坠导致气道闭塞引起打鼾,但先有技术并无法做到该动作,现有技术仍旧以仰睡调节头部后仰程度来打开气道减缓打鼾,无法改善舌根后坠导致气道闭塞引起打鼾的情况。
13、故而提出一种头部位置调节装置及枕头用以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头部位置调节装置及枕头。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头部位置调节装置,包括底垫、固定连接在底垫之上的压力传感器、均匀间隔设置于其之上的五个大三层气囊以及设置于底垫之上的气控结构;
4、所述气控结构与三层大气囊连通;
5、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气控结构中的控制器电路板耦接,且所述控制器电路板还耦接有声音传感器;
6、所述控制器电路板根据声音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控制气控结构调节五个大三层气囊于四种状态间切换,所述控制器电路板根据大三层气囊内气压反馈控制气控结构调节五个大三层气囊内的气量。
7、可选地,所述气控结构包括气泵、和控制器电路板;
8、所述控制器电路板包括电路板、设置于其之上的气压传感器以及mcu,所述mcu的输入端分别与气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声音传感器耦接,所述mcu的输出端耦接气泵。
9、可选地,五个所述大三层气囊包括气囊一、气囊二、气囊三、气囊四以及气囊五;
10、五个所述大三层气囊的四种状态包括全鼓状态、全扁状态、两鼓三扁状态以及三鼓两扁状态;
11、所述全鼓状态包括五个大三层气囊均充气;
12、所述全扁状态包括五个大三层气囊均泄气;
13、所述两鼓三扁状态包括气囊二、气囊四充气,气囊一、气囊三、气囊五泄气;
14、所述三鼓两扁状态包括气囊二、气囊四泄气,气囊一、气囊三、气囊五鼓气。
15、可选地,所述气控结构还包括与mcu耦接的电磁阀一和电磁阀二;
16、所述电磁阀一的第一开口与连通至气泵,所述电磁阀一的第二开口与电磁阀二的第一开口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头部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垫(101)、固定连接在底垫(101)之上的压力传感器(102)、均匀间隔设置于其之上的五个大三层气囊(2)以及设置于底垫(101)之上的气控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部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控结构包括气泵(402)和控制器电路板(40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头部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五个所述大三层气囊(2)包括气囊一、气囊二、气囊三、气囊四以及气囊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头部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控结构还包括与MCU耦接的电磁阀一(406)和电磁阀二(40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头部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控结构还包括一级减速降噪组件和二级减速降噪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头部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减速降噪组件包括气壳(403)以及填充于气壳(403)内的弹性块,所述弹性块为具有弹性形变性能的多孔状结构,一侧所述气壳(403)与连接气管一(4031)连通,另一侧所述气壳(40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头部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减速降噪组件包括小三层气囊(404),以及固定连接小三层气囊(404)上且连通设置的管接头一(4041)和管接头二(4042),所述管接头一(4041)与连接气管二(4032)连通,所述管接头二(4042)连通有连接气管三(405)。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头部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控结构还包括呈筒状且至少一端开口的外壳(301)、可拆卸连接于其中的安装座(401)、封闭外壳(301)开口的端盖(302)以及气泵(402)悬挂结构,所述气泵(402)通过气泵(402)悬挂结构悬挂于安装座(401)之中,所述一级减速降噪组件、二级减速降噪组件、控制器电路板(408)、电磁阀一(406)和电磁阀二(407)亦均设置于安装座(40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头部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402)悬挂结构包括支撑架(4022)、弹性连接件(4023)、支撑弧板(4011)以及缓冲圈(4021);
10.一种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枕头本体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头部位置调节装置,所述头部位置调节装置设置于枕头本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部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垫(101)、固定连接在底垫(101)之上的压力传感器(102)、均匀间隔设置于其之上的五个大三层气囊(2)以及设置于底垫(101)之上的气控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部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控结构包括气泵(402)和控制器电路板(40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头部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五个所述大三层气囊(2)包括气囊一、气囊二、气囊三、气囊四以及气囊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头部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控结构还包括与mcu耦接的电磁阀一(406)和电磁阀二(40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头部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控结构还包括一级减速降噪组件和二级减速降噪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头部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减速降噪组件包括气壳(403)以及填充于气壳(403)内的弹性块,所述弹性块为具有弹性形变性能的多孔状结构,一侧所述气壳(403)与连接气管一(4031)连通,另一侧所述气壳(403)连通有连接气管二(4032)。
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初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众信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