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及装配工装。
技术介绍
1、大兆瓦的整机是目前风电市场的需求,因此为适应当前的市场趋势,各大整机商的风力发电机驱动链(主轴系统、齿轮箱和发电机的组合)也向更大兆瓦方向发展。大功率的驱动链意味着更大的重量和更长的尺寸,这对齿轮箱装配尤其是齿轮箱和主轴系统的装配对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传统的齿轮箱和主轴系统的装配对接方式为竖装,即先将齿轮箱内部的一级行星部件在竖装状态下安装在主轴系统上进行装配对接,再将主轴系统翻转后,与齿轮箱的其他部分完成对接。该对接方式需要翻动主轴系统,极大耗费时间,影响生产进度,且安全隐患较多。而且竖装需要依靠行车的吊装配合,而行车的吊装高度有限制,若驱动链总高大于行车允许高度,则无法按此方式对接安装。在主轴系统与一级行星部件装配时,需要有人进入主轴中间的孔进行穿销子,因为高度高,进出主轴中间孔危险且不方便,往中间孔送固定销的效率低。
3、此外,有的供应商是将一级行星部件与齿轮箱的其他部分安装成一个整体后进行售卖,传统竖装的方式需要先拆下已经安装好的一级行星部件,一旦发生齿轮箱的质量问题,责任主体不明确,容易引起与供应商的质量纠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采用竖装方法组装风力发电机的主轴系统和齿轮箱会导致组装效率较低且安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及装配工装。
2、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一种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风力发电机驱动链包括主轴系统和齿轮箱,所述主轴系统包括主轴和轴承座,所述齿轮箱包括一级齿圈和行星架;所述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控制所述主轴系统的轴线和所述齿轮箱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
5、连接所述一级齿圈和所述行星架,使用第一固定组件固定所述一级齿圈和所述行星架的相对位置;
6、将第一定位组件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一级齿圈上,将第二定位组件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行星架上;
7、控制所述主轴的轴线和所述一级齿圈的轴线在一条水平线上;
8、控制所述齿轮箱沿所述主轴的轴线方向朝向所述主轴系统移动,使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的第二端插入所述轴承座的轴承座定位孔,使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的第二端插入所述主轴的主轴定位孔;
9、拆除所述第一固定组件;
10、固定所述主轴系统和所述齿轮箱,拆除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
11、在本方案中,主轴系统和齿轮箱采用水平对接组装的方式,不再受限于行车的吊装高度,更加适用于大型的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组装过程中,主轴系统和齿轮箱的朝向始终保持不变,不用经过多次翻动,操作人员也能够在主轴水平摆放时进入主轴内部安装定位销,大大缩短工时,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安全性。而且水平对接组装的方式不用再单独先取出齿轮箱的一级行星部件,供应商发来组装好的齿轮箱也能够直接使用,若齿轮箱发生质量问题,也能够明确责任方。
12、较佳地,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块和第一螺栓,所述固定块设于所述行星架的外周侧且安装在所述一级齿圈上,所述固定块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轴线经过所述行星架的外周面,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一螺纹孔配合;
13、使用第一固定组件固定所述一级齿圈和所述行星架的相对位置的步骤包括:
14、控制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配合,旋拧所述第一螺栓,使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行星架的外周面抵接。
15、在本方案中,第一螺栓用于支撑行星架,保证行星架不会在重力作用下下坠,有效防止行星架移位,提高后续行星架与主轴的对准精度,提高组装效率。
16、较佳地,所述齿轮箱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于所述一级齿圈远离所述主轴系统的一侧;
17、在将第一定位组件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一级齿圈上,将第二定位组件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行星架上的步骤之前,所述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18、使用第二固定组件固定所述箱体和所述行星架的相对位置。
19、在本方案中,第二固定组件用于进一步固定行星架在齿轮箱整体内的位置,防止行星架因为重力下坠,进而提高后续行星架与主轴的对准精度,提高组装效率。
20、较佳地,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二螺栓和第三螺栓;所述行星架的上端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箱体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二螺栓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配合;所述箱体的下端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孔的轴线经过所述行星架的外周面,所述第三螺栓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孔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配合;
21、使用第二固定组件固定所述箱体和所述行星架的相对位置的步骤包括:
22、控制所述第二螺栓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配合,旋拧所述第二螺栓,使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与所述箱体的外周面抵接;
23、控制所述第三螺栓与所述第三螺纹孔螺纹配合,旋拧所述第三螺栓,使所述第三螺栓与所述行星架的外周面抵接。
24、在本方案中,位于行星架上端的第二螺栓用于向上拉紧行星架,位于行星架下端的第三螺栓用于向上顶起,从而防止行星架下坠,防止行星架移位,提高后续行星架与主轴的对准精度,提高组装效率。
25、较佳地,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若干个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若干个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的第二端沿所述一级齿圈的轴线方向延伸至超出所述第二定位杆的第二端;
26、在控制所述齿轮箱沿所述主轴的轴线方向朝向所述主轴系统移动,使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的第二端插入所述轴承座的轴承座定位孔,使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的第二端插入所述主轴的主轴定位孔的步骤中:
27、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的第二端先插入所述轴承座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的第二端后插入所述主轴定位孔。
28、在本方案中,第一定位杆用于实现齿轮箱和主轴系统的第一次定位,实现一级齿圈和轴承座的对准;第二定位杆用于实现齿轮箱和主轴系统的第二次定位,实现行星架和主轴的对准。由此提高齿轮箱和主轴系统的对准精度,提高两者的组装效率。
29、较佳地,所述第二定位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杆包括一级定位销、二级定位销和三级定位销;所述一级定位销的第二端沿所述一级齿圈的轴线方向延伸至超出所述二级定位销的第二端,所述二级定位销的第二端沿所述一级齿圈的轴线方向延伸至超出所述三级定位销的第二端;
30、在使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的第二端插入所述主轴的主轴定位孔的步骤中:
31、所述一级定位销先于所述二级定位销插入所述主轴定位孔,所述二级定位销先于所述三级定位销插入所述主轴定位孔。
32、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三种长短不同的定位销,实现行星架和主轴的多次、多处定位,进一步提高行星架和主轴的对准精度。
33、较佳地,所述主轴定位孔包括第一主轴定位孔、第二主轴定位孔和第三主轴定位孔,所述一级定位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风力发电机驱动链包括主轴系统和齿轮箱,所述主轴系统包括主轴和轴承座,所述齿轮箱包括一级齿圈和行星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块和第一螺栓,所述固定块设于所述行星架的外周侧且安装在所述一级齿圈上,所述固定块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轴线经过所述行星架的外周面,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一螺纹孔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于所述一级齿圈远离所述主轴系统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二螺栓和第三螺栓;所述行星架的上端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箱体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二螺栓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配合;所述箱体的下端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孔的轴线经过所述行星架的外周面,所述第三螺栓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孔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杆包括一级定位销、二级定位销和三级定位销;所述一级定位销的第二端沿所述一级齿圈的轴线方向延伸至超出所述二级定位销的第二端,所述二级定位销的第二端沿所述一级齿圈的轴线方向延伸至超出所述三级定位销的第二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定位孔包括第一主轴定位孔、第二主轴定位孔和第三主轴定位孔,所述一级定位销插入所述第一主轴定位孔,所述二级定位销插入所述第二主轴定位孔,所述三级定位销插入所述第三主轴定位孔;
8.如权利要求5-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齿轮箱沿所述主轴朝向所述主轴系统移动的步骤包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比较多组距离之间的最大差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值的步骤中:预设值为2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固定所述主轴系统和所述齿轮箱的步骤包括: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空心的液压千斤顶和螺母,所述液压千斤顶包括能够相对运动的移动部和固定部;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轴承座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杆设有外螺纹;所述液压千斤顶套设在第一定位杆上且位于所述轴承座远离所述齿轮箱的一侧,所述螺母设于所述液压千斤顶远离所述轴承座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外螺纹配合,所述移动部用于向所述轴承座施加沿所述主轴的轴线方向朝向所述一级齿圈方向的作用力;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承座和所述一级齿圈抵接之前:拆除所述第一固定组件;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所述主轴系统和所述齿轮箱,拆除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的步骤中:在拆除所述第二定位组件之后,通过空心销连接所述主轴和所述行星架。
14.一种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工装,风力发电机驱动链包括主轴系统和齿轮箱,所述主轴系统包括主轴和轴承座,所述齿轮箱包括一级齿圈和行星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工装用于如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所述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工装包括第一固定组件、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块和第一螺栓,所述固定块设于所述行星架的外周侧且安装在所述一级齿圈上,所述固定块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轴线经过所述行星架的外周面,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一螺纹孔配合,所述第一螺栓能够与所述行星架的外周面抵接。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于所述一级齿圈远离所述主轴系统的一侧;所述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工装还包括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连接所述箱体和所述行星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用于固定所述箱体和所述行星架的相对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风力发电机驱动链包括主轴系统和齿轮箱,所述主轴系统包括主轴和轴承座,所述齿轮箱包括一级齿圈和行星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块和第一螺栓,所述固定块设于所述行星架的外周侧且安装在所述一级齿圈上,所述固定块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轴线经过所述行星架的外周面,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一螺纹孔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于所述一级齿圈远离所述主轴系统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二螺栓和第三螺栓;所述行星架的上端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箱体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二螺栓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配合;所述箱体的下端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孔的轴线经过所述行星架的外周面,所述第三螺栓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孔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若干个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若干个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的第二端沿所述一级齿圈的轴线方向延伸至超出所述第二定位杆的第二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杆包括一级定位销、二级定位销和三级定位销;所述一级定位销的第二端沿所述一级齿圈的轴线方向延伸至超出所述二级定位销的第二端,所述二级定位销的第二端沿所述一级齿圈的轴线方向延伸至超出所述三级定位销的第二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定位孔包括第一主轴定位孔、第二主轴定位孔和第三主轴定位孔,所述一级定位销插入所述第一主轴定位孔,所述二级定位销插入所述第二主轴定位孔,所述三级定位销插入所述第三主轴定位孔;
8.如权利要求5-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齿轮箱沿所述主轴朝向所述主轴系统移动的步骤包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比较多组距离之间的最大差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值的步骤中:预设值为2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固定所述主轴系统和所述齿轮箱的步骤包括: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空心的液压千斤顶和螺母,所述液压千斤顶包括能够相对运动的移动部和固定部;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轴承座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杆设有外螺纹;所述液压千斤顶套设在第一定位杆上且位于所述轴承座远离所述齿轮箱的一侧,所述螺母设于所述液压千斤顶远离所述轴承座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外螺纹配合,所述移动部用于向所述轴承座施加沿所述主轴的轴线方向朝向所述一级齿圈方向的作用力;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驱动链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承座和所述一级齿圈抵接之前:拆除所述第一固定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腾超,雷斌斌,王应萍,孙欣,董龙梅,王庆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