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承绕线轮的平绕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086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双轴承绕线轮的平绕机构中,能够顺滑地进行钓线的卷取及抽出。平绕机构(15)备有:丝杠(26)、钓线导引部(27)、引导部件(25)。丝杠(26)在沿着卷筒的旋转轴的第1方向上延伸并在外周面上具有螺旋状槽。钓线导引部(27)具有:主体部件(27a)、配置在主体部件(27a)上并与丝杠(26)卡合的卡合部件(27b)、含有以卷筒一侧的第1方向长度比出线一侧的前述第1方向长度大的方式朝向出线一侧而形成前端较细的锥状的线导引孔(28d)的筒状部件(28)。此时,筒状部件(28)能够嵌合地安装在主体部件(27a)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平绕机构,特别是涉及用于在旋转自如地安装于钓竿上所安装的绕线轮主体的卷筒上,沿卷筒的旋转轴的方向一边错开一边卷绕钓线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平绕机构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在双轴承绕线轮上设有用于在卷筒上沿卷筒的旋转轴的方向一边错开一边卷绕钓线的平绕机构。平绕机构备有在卷筒的出线一侧旋转自如地由绕线轮主体支承且在外周面上具有螺旋状槽的丝杠、沿着丝杠并与卷筒的旋转同步地往复移动的钓线导引部、在沿着丝杠的方向上导引钓线导引部的引导部件。特别是,钓线导引部具有主体部件、配置在主体部件上并与丝杠卡合的卡合部件、含有从卷筒一侧朝向出线一侧贯通地形成的线导引孔且安装在主体部件上的筒状部件。(例如,参照特许文献1)另一方面,也有由主体部件、配置在主体部件上并与丝杠卡合的卡合部件、设置在主体部件上并在沿着卷筒的旋转轴的方向上限制钓线的移动的限制部来构成钓线导引部的形式。通过该限制部,将钓线从出线一侧向卷筒一侧导引。同时,减少钓线能够左右移动的间隔,以使在左右不产生离散(例如,参照特许文献2)。特许文献1特开平11-113461号公报(图5)特许文献2特开平11-220986号公报(图3)在前者的现有技术的平绕机构中,在卷取钓线时,钓线在钓线导引部的线导引孔中左右地移动,担心卷筒的卷线形状会走形。因此,在后者的现有技术的平绕机构中,通过在钓线导引部上设置限制部,而减少钓线能够左右移动的间隔,以使钓线能够均等地卷绕到卷筒上。可是,在设置了限制部的情况下,因为减少了钓线能够左右移动的间隔,所以在抽出钓线时,担心由于卷绕在卷筒上的钓线的位置不同而在卷筒与线导引孔之间的钓线上产生大的倾斜角。因此,在线导引孔中,钓线的阻力变大,难于顺滑地抽出钓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双轴承绕线轮的平绕机构中,能够顺滑地进行钓线的卷取及抽出。专利技术1相关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平绕机构用于在旋转自如地安装于钓竿上所安装的绕线轮主体的卷筒上,沿卷筒的旋转轴方向一边错开钓线一边卷绕。该平绕机构备有丝杠、钓线导引部、引导部件。丝杠在沿着卷筒的旋转轴的第1方向上延伸并在外周面上具有螺旋状槽。钓线导引部具有主体部件、配置在主体部件上并与丝杠卡合的卡合部件、含有以卷筒一侧的第1方向长度比出线一侧的前述第1方向长度大的方式朝向出线一侧而形成前端较细的锥状的线导引孔的筒状部件。此时,筒状部件能够嵌合地安装在主体部件上。在该双轴承绕线轮的平绕机构中,丝杠在卷筒的出线一侧旋转自如地由绕线轮主体支承。钓线导引部沿着丝杠并与卷筒的至少卷线方向的旋转同步地往复移动。此时,引导部件在沿着丝枉的方向上导引钓线导引部。在这里,因为线导引孔以卷筒一侧的第1方向长度比出线一侧的第1方向长度大的方式朝向出线一侧而形成前端较细的锥状,所以在出线一侧,能够一边抑制钓线的离散一边抽出或卷取钓线。由此,在卷线时,能够以稳定的状态将钓线导引到卷筒上,无论钓线被卷取到卷筒上的哪个位置,都能够均等地将钓线卷取到卷筒上。此外,在出线时,无论从卷筒上的哪个位置抽出钓线,都能够减小在卷筒与线导引孔之间的钓线上所产生的倾斜角,能够降低在线导引孔中钓线上所产生的阻力。由此,能够顺滑地进行钓线的卷取及出线。专利技术2相关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平绕机构是在专利技术1所述的平绕机构中,面对钓竿的线导引孔的内周面以出线一侧比卷筒一侧更接近钓竿的方式倾斜并形成为锥状。在这种情况下,因为面对钓竿的线导引孔的内周面以出线一侧比卷筒侧更接近钓竿的方式倾斜并形成为锥状,所以即使随着逐渐将钓线卷取到卷筒上而使卷线直径增大,在面对钓竿的线导引孔的内周面中也能够减小钓线上产生的阻力。专利技术3相关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平绕机构是在专利技术2所述的平绕机构中,线导引孔的开口从出线一侧到卷筒一侧形成为圆形。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线导引孔的开口从出线一侧到卷筒一侧形成为圆形,所以能够有效地减小在线导引孔中钓线上产生的阻力。专利技术4相关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平绕机构是在专利技术3所述的平绕机构中,在线导引孔中,出线一侧的直径相对于卷筒一侧的直径的比率设定为0.2以上且小于0.8。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出线一侧的直径相对于卷筒一侧的直径的比率设定为0.2以上且小于0.8,所以在限定直径以使能够最合适地抑制在出线一侧的钓线的离散时,能够容易地设定卷筒一侧的直径。此时,尽可能地将线导引孔的轴方向长度设定为实际需要的长度,能够将线导引孔形成为最合适的锥状。专利技术5相关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平绕机构是在专利技术3或4所述的平绕机构中,在线导引孔中,卷筒一侧的直径与出线一侧的直径的差值的径差相对于沿着钓竿的中心轴的轴方向长度的比率(径差/轴向长度)设定为0.4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径差相对于轴方向长度的比率设定为0.4以上,所以无论从卷筒上的哪个位置抽出钓线,都能够以有效地减小在线导引孔中钓线上产生的阻力的方式在线导引孔中形成为锥状。另外,在该比率小于0.4时,线导引孔的锥状变得平缓,难于充分地减小钓线上产生的阻力。专利技术6相关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平绕机构是在专利技术1~5的任一项所述的平绕机构中,在线导引孔中,钓竿侧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钓竿的中心轴大致平行地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在线导引孔中,钓竿侧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钓竿的中心轴大致平行地形成,所以能够在线导引孔的内周面上以稳定的状态来维持钓线。专利技术7相关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平绕机构是在专利技术1~6的任一项所述的平绕机构中,线导引孔的内周缘部进行了倒角。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线导引孔的内周缘部进行了倒角,所以即使钓线与线导引孔的周缘部接触,也能够缓和应力向线导引孔的周缘部的钓线的集中,能够减轻在线导引孔的周缘部钓线产生的阻力。专利技术8相关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平绕机构是在专利技术1~7的任一项所述的平绕机构中,在主体部件上形成螺纹孔,在筒状部件上形成与螺合于螺纹孔的螺纹部件卡合的卡合部。筒状部件在卡合部中通过螺纹部件而被挡止在主体部件上。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筒状部件在卡合部中通过螺纹部件而被挡止在主体部件上,所以能够可靠地将筒状部件固定在主体部件上。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双轴承的平绕机构中,因为线导引孔以卷筒一侧的第1方向长度比出线一侧的第1方向长度大的方式朝向出线一侧而形成前端较细的锥状,所以在出线一侧,能够一边抑制钓线的离散一边抽出或卷取钓线。由此,在卷线时,能够以稳定的状态将钓线导引到卷筒上,无论钓线被卷取到卷筒上的哪个位置,都能够均等地将钓线卷取到卷筒上。此外,在出线时,无论从卷筒上的哪个位置抽出钓线,都能够减小在卷筒与线导引孔之间的钓线上所产生的倾斜角,能够降低在线导引孔中钓线上所产生的阻力。由此,能够顺滑地进行钓线的卷取及抽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得的双轴承绕线轮的俯视图。图2是前述双轴承绕线轮的俯视剖视图。图3是前述双轴承绕线轮的平绕机构的钓线导引部的前表面放大图及侧视剖视图。图4是前述双轴承绕线轮的平绕机构的的筒状部件的侧视剖视图及俯视剖视图(V-V)。图5是前述双轴承绕线轮的离合器片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双轴承绕线轮的整体构成〕如图1所示,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双轴承绕线轮备有绕线轮主体1、配置在绕线轮主体1的侧方的卷筒旋转用的手柄2、配置在手柄2的绕线轮主体1一侧的牵引调整用的星型牵引器3。如图1及图2所示,绕线轮主体1具有构件5、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轴承绕线轮的平绕机构,用于在旋转自如地安装于钓竿上所安装的绕线轮主体的卷筒上,沿前述卷筒的旋转轴的方向一边错开钓线一边卷绕,备有:在沿着前述卷筒的旋转轴的第1方向上延伸并在前述卷筒的出线一侧旋转自如地由绕线轮主体支承、且在外周 面上具有螺旋状槽的丝杠;沿着前述丝杠并与前述卷筒的至少卷线方向的旋转同步地往复移动的钓线导引部,前述钓线导引部具有:主体部件、配置在前述主体部件上并与前述丝杠卡合的卡合部件、含有以前述卷筒一侧的前述第1方向长度比前述出线一侧的前述第 1方向长度大的方式朝向出线一侧而形成前端较细的锥状的线导引孔并能够嵌合地安装在前述主体部件上的筒状部件;在沿着前述丝杠的方向上导引前述钓线导引部的引导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1-23 15151/031.一种双轴承绕线轮的平绕机构,用于在旋转自如地安装于钓竿上所安装的绕线轮主体的卷筒上,沿前述卷筒的旋转轴的方向一边错开钓线一边卷绕,备有在沿着前述卷筒的旋转轴的第1方向上延伸并在前述卷筒的出线一侧旋转自如地由绕线轮主体支承、且在外周面上具有螺旋状槽的丝杠;沿着前述丝杠并与前述卷筒的至少卷线方向的旋转同步地往复移动的钓线导引部,前述钓线导引部具有主体部件、配置在前述主体部件上并与前述丝杠卡合的卡合部件、含有以前述卷筒一侧的前述第1方向长度比前述出线一侧的前述第1方向长度大的方式朝向出线一侧而形成前端较细的锥状的线导引孔并能够嵌合地安装在前述主体部件上的筒状部件;在沿着前述丝杠的方向上导引前述钓线导引部的引导部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平绕机构,面对前述钓竿的前述线导引孔的内周面以前述出线一侧比前述卷筒一侧更接近前述钓竿的方式倾斜并形成为锥状。3.如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崎宪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