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超低温夹套隔层结构,属于降温夹套领域。
技术介绍
1、传统针对超高压低温气体压力进行实验的装置,都需要使用到工作缸,如专利号为cn201721561668.9的一种超高压低温气体压力实验装置,该专利就提出该实验装置中,气体作为传压介质在冷等静压
尚未被运用起来,主要是因为气体受压将释放大量热量,导致工作缸内温度急剧上升,将无法形成高压低温的工作环境,所以采用气体作为传压介质,需要考虑气体被压缩至超高压力状态下如何降温的问题,一方面既要实现高压,另一方面又需保持低温状态。
2、该专利就记载压力缸内的温度和压力传感器将探测到的实时温压参数作为plc控制器的输入信号,将输入信号反馈到中央处理单元(cpu),与预设参数值进行对比,最后由cpu控制导流孔和传压介质的增压电磁阀、流量电磁阀,分别通过控制冷却介质的流量及温度和传压介质的流量来实现缸内保持高压低温的平衡状态。当工作缸内需要快速降温时,可通过降低冷却介质温度同时提高流量的方式来实现快速降低缸内温度;当缸内需要微调温度时,可通过单独调节冷却介质温度或冷却介质流量的方式进行温度微调;在超高压低温处理制品时,可同时启动在线数据监测、采集功能,通过信息处理系统在线观察实验过程及记录不同温度、压力下的实验参数。
3、根据上述专利可知,仅仅利用冷却介质单一的对压力缸进行降温,从而存在降温工作时间长的情况,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多种化降温的夹套隔层,对工作缸进行多样化降温,且加快压力缸降温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超低温夹套隔层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超低温夹套隔层结构,压力缸和套设在压力缸上的冷却罩,所述冷却罩内部设置有呈环形的冷却盘管,所述冷却盘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媒进入管,所述冷却盘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媒排出管,所述冷却罩上设有带控制阀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连接有冷却组件,所述压力缸顶端安装有缸盖,所述缸盖上设置有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的探头伸入所述压力缸内,所述缸盖的顶端通过支架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冷却组件和所述温度检测器。
4、进一步的,所述压力缸底端固定设有多个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固定在所述冷却罩的内底端,所述冷媒进入管和所述冷媒排出管上均设置有控制阀。
5、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组件包括与所述出水管连接的制冷器,所述制冷器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泵,所述循环泵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冷却罩的排水管,所述循环泵和所述制冷器分别通过电机架固定在所述冷却罩外壁上。
6、进一步的,所述压力缸的缸体上固定设有贯穿式的贯穿管,所述贯穿管的顶部为实心状,所述贯穿管底部贯穿出所述冷却罩,且底部为开口状。
7、进一步的,所述贯穿管的数量为多个,且呈环形设置,所述贯穿管顶部外表面共同套设有一个圆环,所述圆环内部为空腔状,所述圆环内部与所述贯穿管内部相通,所述圆环上通过对接管连接有一个风腔,所述风腔内部安装有风机,所述风腔内部安装有位于所述风机下方的半导体制冷器,半导体制冷器底端设置有导冷片,所述导冷片底部连接有导冷板,所述导冷板底部设置有导冷棒。
8、进一步的,所述风腔顶部内设置有过滤框架,所述过滤框架内侧设有过滤网。
9、进一步的,所述对接管顶部插入所述风腔内底部,且所述对接管外表面设置多个安装耳,所述安装耳配合螺钉固定在所述风腔底端面上。
10、进一步的,所述压力缸和所述冷却罩顶部之间安装有t型圆台,所述t型圆台上设置有副安装耳,所述副安装耳安装配合螺钉固定在所述冷却罩顶端面上,所述t型圆台底部套设有密封圈。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2、本申请的工作缸内温度急剧上升,通过温度检测器进行检测工作缸内部的温度,压力缸和冷却罩之间形成制冷的空间,提前从出水管内对制冷空间内进行加水,设计的控制器控制冷却组件将制冷空间内部的水进行吸取,并且对内部水进行制冷,再将制冷的水重新排至制冷的空间,从而对压力缸的缸体表面进行制冷,实现压力缸的制冷,控制器控制温度检测器进行智能检测缸体内部温度,并且智能化实现降温工作,保持压力缸处于低温状态下工作。
13、在实际应用时,通过冷媒进入管向冷却盘管的内部输送冷却液,对压力缸和冷却罩之间形成的空间内部水进行制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低温夹套隔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缸(1)和套设在压力缸(1)上的冷却罩(2),所述冷却罩(2)内部设置有呈环形的冷却盘管(3),所述冷却盘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媒进入管(4),所述冷却盘管(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媒排出管(5),所述冷却罩(2)上设有带控制阀的进水管(6)和出水管(7),所述出水管(7)连接有冷却组件,所述压力缸(1)顶端安装有缸盖(11),所述缸盖(11)上设置有温度检测器(12),所述温度检测器(12)的探头伸入所述压力缸(1)内,所述缸盖(11)的顶端通过支架安装有控制器(13),所述控制器(13)控制连接所述冷却组件和所述温度检测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温夹套隔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缸(1)底端固定设有多个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固定在所述冷却罩(2)的内底端,所述冷媒进入管(4)和所述冷媒排出管(5)上均设置有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低温夹套隔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包括与所述出水管(7)连接的制冷器(8),所述制冷器(8)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泵(9),所述循环泵(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低温夹套隔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缸(1)的缸体上固定设有贯穿式的贯穿管(14),所述贯穿管(14)的顶部为实心状,所述贯穿管(14)底部贯穿出所述冷却罩(2),且底部为开口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低温夹套隔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管(14)的数量为多个,且呈环形设置,所述贯穿管(14)顶部外表面共同套设有一个圆环(15),所述圆环(15)内部为空腔状,所述圆环(15)内部与所述贯穿管(14)内部相通,所述圆环(15)上通过对接管(23)连接有一个风腔(16),所述风腔(16)内部安装有风机(17),所述风腔(16)内部安装有位于所述风机(17)下方的半导体制冷器(18),半导体制冷器(18)底端设置有导冷片(19),所述导冷片(19)底部连接有导冷板(20),所述导冷板(20)底部设置有导冷棒(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低温夹套隔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腔(16)顶部内设置有过滤框架(22),所述过滤框架(22)内侧设有过滤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超低温夹套隔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管(23)顶部插入所述风腔(16)内底部,且所述对接管(23)外表面设置多个安装耳(24),所述安装耳(24)配合螺钉固定在所述风腔(16)底端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低温夹套隔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缸(1)和所述冷却罩(2)顶部之间安装有T型圆台(25),所述T型圆台(25)上设置有副安装耳(26),所述副安装耳(26)安装配合螺钉固定在所述冷却罩(2)顶端面上,所述T型圆台(25)底部套设有密封圈(2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温夹套隔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缸(1)和套设在压力缸(1)上的冷却罩(2),所述冷却罩(2)内部设置有呈环形的冷却盘管(3),所述冷却盘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媒进入管(4),所述冷却盘管(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媒排出管(5),所述冷却罩(2)上设有带控制阀的进水管(6)和出水管(7),所述出水管(7)连接有冷却组件,所述压力缸(1)顶端安装有缸盖(11),所述缸盖(11)上设置有温度检测器(12),所述温度检测器(12)的探头伸入所述压力缸(1)内,所述缸盖(11)的顶端通过支架安装有控制器(13),所述控制器(13)控制连接所述冷却组件和所述温度检测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温夹套隔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缸(1)底端固定设有多个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固定在所述冷却罩(2)的内底端,所述冷媒进入管(4)和所述冷媒排出管(5)上均设置有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低温夹套隔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包括与所述出水管(7)连接的制冷器(8),所述制冷器(8)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泵(9),所述循环泵(9)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冷却罩(2)的排水管(10),所述循环泵(9)和所述制冷器(8)分别通过电机架固定在所述冷却罩(2)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低温夹套隔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缸(1)的缸体上固定设有贯穿式的贯穿管(14),所述贯穿管(14)的顶部为实心状,所述贯穿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加永,李小丰,穆天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科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