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壳模组和空气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07913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7 16:13
本申请提供一种外壳模组及空气调节器,涉及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外壳模组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和支架。第二主体部和第一主体部间隔设置,并形成光效空间。支架支撑于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之间。第一主体部包括壳体以及透光罩,壳体设有容纳空间以及开口。容纳空间用于收纳发光模组,开口位于壳体朝向第二主体部的一端,并与容纳空间连通。透光罩设置于开口处,以允许发光模组的光线穿透透光罩发射至光效空间中。上述外壳模组将透光罩设置于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之间,能够实现见光不见灯的隐藏光源光照效果,提高照明光效或装饰光效,丰富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设备,且特别涉及一种外壳模组和空气调节器


技术介绍

1、空气调节器作为冬季取暖夏天乘凉的工具,备受用户喜爱,无论是生活、办公还是娱乐,其都给用户带来了极舒适的环境温度。以取暖器为例,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用户不再满足基本的环境温度的舒适程度需求,更加注重设备的美观性和多功能性。现有取暖器常将装饰灯或照明灯设置于壳体或支架的外表面,用户可以直接看到装饰灯或照明灯,影响一定的美观性,且装饰灯或照明灯容易直射入用户的眼睛,具有一定的炫目感,影响观看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外壳模组及空气调节器,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外壳模组,外壳模组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和支架。第二主体部和第一主体部间隔设置,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之间形成光效空间。支架支撑于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之间,第一主体部包括壳体以及透光罩。壳体设有容纳空间以及开口,容纳空间用于收纳发光模组,开口位于壳体朝向第二主体部的一端,并与容纳空间连通。透光罩设置于开口处,以允许发光模组的光线穿透透光罩发射至光效空间中。

3、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部还包括用于固定发光模组的盖体。盖体设置于开口处并连接于壳体,盖体还与透光罩连接。

4、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盖体包括封盖开口的盖体本体。盖体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背离。第一表面朝向容纳空间,第二表面设有用于容纳发光模组的凹槽,透光罩封盖凹槽并与盖体共同封盖开口。

5、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盖体本体设有多个沉头通孔。沉头通孔设置于凹槽的底部,透光罩朝向盖体本体的一侧设有连接凸柱,外壳模组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穿设于沉头通孔并连接于凸柱。

6、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槽具有底壁和环绕于底壁的侧壁。盖体本体还包括多个第一安装筋,第一安装筋设置于底壁,并相对于凹槽的底壁凸伸并与侧壁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安装筋沿侧壁的周向依次间隔排布,第一安装筋和侧壁共同形成用于固定发光模组的安装部。

7、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透光罩包括罩体和导光围边,所述罩体封盖所述凹槽,导光围边设置于罩体朝向凹槽的一侧并相对于罩体凸伸。导光围边嵌入侧壁和第一安装筋之间的空间,发光模组产生的部分光线经由导光围边出射后,再经由罩体出射至光效空间。

8、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罩体包括还第一围边,第一围边设置于罩体朝向凹槽的一侧,并与导光围边间隔设置。第一安装筋至少部分抵持于所述第一围边使所述罩体和所述底壁保持间隔。

9、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朝向盖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套结构,盖体本体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表面的第二导套结构。第二导套结构和第一导套结构对应设置,第二导套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导套结构。

10、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第二围边,第二围边设置于壳体本体朝向开口处的一侧,盖体本体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表面的第一限位筋,多个第一限位筋卡持于第二围边。

11、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架间隔设置。每个支架连接于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之间,第一主体部的两侧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两个支架,第二主体部用于支撑在外壳模组的使用平台上。

12、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器,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外壳模组和主机部。其中,主机部设置于壳体内。

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壳模组,外壳模组的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间隔设置并形成光效空间。第一主体部还包括壳体和透光罩,壳体设有容纳空间和开口,容纳空间用于收纳发光模组使光源能够被隐藏,避免光线直接直射入用户的眼睛,提高使用安全性。透光罩设置于开口处,发光模组产生的光线能够经由透光罩出射至光效空间,从而形成见光不见灯的光照效果并具有一定渲染光线氛围的作用;同时透光罩能够对光线进行弱化散光,使光线扩散更加均匀,降低眩光值提升光线舒适感,使得该空气调节器能够被应用在对照明具有高要求的场景。其次,透光罩、壳体以及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之间的连接简单,快捷,便于安装和维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壳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模组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发光模组的盖体,所述盖体设置于所述开口处并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盖体还与所述透光罩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封盖所述开口的盖体本体,所述盖体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背离,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发光模组的凹槽,所述透光罩封盖所述凹槽并与所述盖体共同封盖所述开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壳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本体设有多个沉头通孔,所述沉头通孔连通于所述凹槽,所述透光罩朝向所述盖体本体的一侧设有连接凸柱,所述外壳模组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沉头通孔并连接于所述凸柱。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壳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具有底壁和环绕于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盖体本体还包括多个第一安装筋,所述第一安装筋设置于所述底壁,并相对于所述凹槽的底壁凸伸并与所述侧壁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安装筋沿所述侧壁的周向依次间隔排布,所述第一安装筋和所述侧壁共同形成用于固定所述发光模组的安装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壳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罩包括罩体和导光围边,所述罩体封盖所述凹槽,所述导光围边设置于所述罩体朝向所述凹槽的一侧并相对于所述罩体凸伸;所述导光围边嵌入与所述侧壁和所述第一安装筋之间的空间,所述发光模组产生的部分光线经由所述导光围边出射后,再经由所述罩体出射至所述光效空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壳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还包括第一围边,所述第一围边设置于所述罩体朝向所述凹槽的一侧,并与所述导光围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安装筋至少部分抵持于所述第一围边使所述罩体和所述底壁保持间隔。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壳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朝向盖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套结构,所述盖体本体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表面的第二导套结构,所述第二导套结构和所述第一导套结构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导套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套结构。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壳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第二围边,所述第二围边设置于所述壳体本体朝向所述开口处的一侧,所述盖体本体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表面的第一限位筋,多个所述第一限位筋卡持于所述第二围边。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外壳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架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之间,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两侧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架,所述第二主体部用于支撑在所述外壳模组的使用平台上。

11.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壳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模组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发光模组的盖体,所述盖体设置于所述开口处并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盖体还与所述透光罩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封盖所述开口的盖体本体,所述盖体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背离,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发光模组的凹槽,所述透光罩封盖所述凹槽并与所述盖体共同封盖所述开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壳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本体设有多个沉头通孔,所述沉头通孔连通于所述凹槽,所述透光罩朝向所述盖体本体的一侧设有连接凸柱,所述外壳模组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沉头通孔并连接于所述凸柱。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壳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具有底壁和环绕于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盖体本体还包括多个第一安装筋,所述第一安装筋设置于所述底壁,并相对于所述凹槽的底壁凸伸并与所述侧壁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安装筋沿所述侧壁的周向依次间隔排布,所述第一安装筋和所述侧壁共同形成用于固定所述发光模组的安装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壳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罩包括罩体和导光围边,所述罩体封盖所述凹槽,所述导光围边设置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朝伟吴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智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