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物料输送的接收结构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07714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7 16:11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物料输送的接收结构及系统,接收结构包括支撑单元、第一接收单元、第一筛选单元、驱动单元、第二接收单元和第二筛选单元。其优点在于,利用第一接收单元和第二接收单元两者的配合使用,便于后续对不同大小粒径的物料进行分开排入研磨桶内;利用第一筛选单元和驱动单元之间的配合使用可对物料进行筛选,使得小粒径物料先进入研磨桶内进行研磨,过滤后的大粒径物料后进入研磨桶内进行研磨,避免了小粒径物料研磨过度,提高了后续的研磨效果;利用第二筛选单元对大粒径物料进行筛分使得区分大粒径物料和超大粒径物料,进一步提高了后续的研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物料输送设备相关,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物料输送的接收结构及系统


技术介绍

1、砂磨机是物料适应性最广、最为先进、效率最高的研磨设备,研磨腔最为狭窄,拨杆间隙最小,研磨能量最密集,配合高性能的冷却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可实现物料连续加工连续出料,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2、砂磨机在对物料进行研磨处理时,一般是单缸物料接收物料后进入研磨桶,循环研磨时,物料在研磨桶与物料接收缸之间循环流动。物料从物料接收缸进入研磨桶,研磨桶研磨后物料又流入物料接收缸,这时物料接收缸中存在大小不一的物料,而直接排入研磨桶研磨,使得大一不一的物料同时研磨时,会造成物料有的研磨过度,从而导致研磨效果不好,使得研磨桶中的物料的研磨遍数不是相同遍数。

3、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研磨桶中的物料的研磨遍数不是相同遍数、小颗粒物料过度研磨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物料输送的接收结构及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研磨桶中的物料的研磨遍数不是相同遍数、小颗粒物料过度研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物料输送的接收结构,包括:

4、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设置于水平面;

5、第一接收单元,所述第一接收单元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内部,并与所述支撑单元连接,用于对物料进行一次接收;

6、第一筛选单元,所述第一筛选单元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的内部,用于对一次接收的物料进行过滤以分别输送小粒径物料、大粒径物料;

7、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的内部,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所述第一筛选单元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筛选单元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以过滤物料;

8、第二接收单元,所述第二接收单元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的下方,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砂磨装置连通,用于对小粒经物料、大粒径物料依次接收并分别输送至砂磨装置;

9、第二筛选单元,所述第二筛选单元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的内部,用于对超大粒径物料进行过滤。

1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单元包括:

11、若干第一支撑元件,若干所述第一支撑元件设置于水平面;

12、第一安装元件,所述第一安装元件设置于若干所述第一支撑元件的顶端,所述第一安装元件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二接收单元,并分别与若干所述第一支撑元件、所述第二接收单元连接;

13、若干第二支撑元件,若干所述第二支撑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元件的顶端,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元件连接;

14、第二安装元件,所述第二安装元件设置于若干所述第二支撑元件的顶端,所述第二安装元件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并分别与若干所述第二支撑元件、所述第一接收单元连接。

1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包括:

16、第一接收元件,所述第一接收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内部,并与所述支撑单元连接,用于对物料进行一次接收;

17、第一进口元件,所述第一进口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接收元件的顶端,用于供物料进入所述第一接收元件;

18、第一输送元件,所述第一输送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接收元件的底端,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接收元件、所述第二接收单元连通,用于供经所述第一筛选单元过滤的物料排出所述第一接收元件;

19、至少一第一滑动元件,所述第一滑动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接收元件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筛选单元滑动连接。

2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收单元还包括:

21、第一通槽元件,所述第一通槽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接收元件的底端,并与所述第一输送元件连通。

2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筛选单元包括:

23、第一筛选元件,所述第一筛选元件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的内部;

24、若干第一过滤元件,若干所述第一过滤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筛选元件,用于过滤物料;

25、至少一活动元件,所述活动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筛选元件的外部;

26、至少一第二滑动元件,所述第二滑动元件设置于所述活动元件的侧部,并与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滑动连接;

27、第一转动元件,所述第一转动元件设置于所述活动元件的顶端,并与所述驱动单元转动连接;

28、第二输送元件,所述第二输送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筛选元件的底端,用于排出过滤后的物料。

2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筛选单元还包括:

30、第二通槽元件,所述第二通槽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筛选元件的底端,并与所述第二输送元件连通。

3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32、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接收单元连接;

33、第二转动元件,所述第二转动元件分别与所述驱动元件、所述第一筛选单元连接,用于在所述驱动元件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筛选单元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以过滤物料。

3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收单元包括:

35、第二接收元件,所述第二接收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的下方,用于对过滤后的物料进行二次接收;

36、第二进口元件,所述第二进口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接收元件的顶端,用于供过滤后的物料进入所述第二接收元件;

37、第三通槽元件,所述第三通槽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接收元件的底端;

38、第三输送元件,所述第三输送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接收元件的底端,并分别与所述第三通槽元件、砂磨装置连通,用于将过滤后的物料输送至砂磨装置;

39、至少一第三支撑元件,所述第三支撑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接收元件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接收元件连接;

40、分散元件,所述分散元件与第三支撑元件的端部连接,用于将过滤后的物料进行分散;

41、至少一卡接元件,所述卡接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接收元件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三支撑元件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筛选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

42、第四通槽元件,所述第四通槽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接收元件的外侧,且与所述卡接元件连通,并与所述第二筛选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

4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筛选单元包括:

44、第二筛选元件,所述第二筛选元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的内部

45、若干第二过滤元件,若干所述第二过滤元件贯穿所述第二筛选元件设置,用于对超大粒径物料进行过滤;

46、拉动元件,所述拉动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筛选元件的侧端,并与所述第二接收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

47、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物料输送的接收系统,包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物料输送的接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10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单元(200)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单元(200)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筛选单元(300)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筛选单元(300)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400)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收单元(500)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筛选单元(600)包括:

10.一种用于物料输送的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物料输送的接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10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单元(200)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单元(200)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筛选单元(300)包括: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凌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