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底板、底板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1、目前,电池的极柱可以实现电池内部产生的电能与外部电路的连接,注液塞可以对电池的注液孔进行密封,两者对电池均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技术中,极柱和注液塞安装在底板的外表面上,且极柱和注液塞均凸出于底板的外表面,从而限制了电池上方的空间,减少了电池外部空间利用率和电池壳体内部空间,导致电池的能量密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底板、底板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解决电池外部空间利用率低导致电池能量密度低的问题。
2、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底板,包括:板体,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用于朝向极芯;第一沉台,与所述板体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一沉台形成第一腔,所述第一腔的底壁开设有贯通的极柱孔,所述第一腔用于收容设置于所述极柱孔的极柱;第二沉台,与所述板体连接,所述第二沉台与所述第一沉台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沉台形成第二腔,所述第二腔的底壁开设有贯通的注液孔,所述第二腔用于收容设置于所述注液孔的注液塞。
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板体、所述第一沉台与所述第二沉台为一体式结构。
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沉台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和/或,所述第二沉台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
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沉台与所述第二沉台设置于靠近所述板体的第一边沿,且沿所
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沉台的形状为长方形,和/或,所述第二沉台的形状为圆形,所述注液孔为圆形孔。
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腔的深度。
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的深度是h1,满足:0.8mm≤h1≤1.2mm。
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的长度是a1,所述第一腔的宽度是a2,满足:13mm≤a1≤15mm,5mm≤a2≤7mm。
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腔的深度是h2,满足:0.5mm≤h2≤0.7mm。
1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腔的直径是b,满足:3.0mm≤b≤4.0mm。
1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沉台的中心与所述第二沉台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是c,满足:3.0mm≤c≤10.0mm。
1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为钢材料。
1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上开设有泄压槽,所述泄压槽的深度为d1,所述板体的厚度为d2,满足:d1<d2。
16、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底板组件,包括极柱、注液塞和如第一方面各种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板,所述极柱穿设于所述极柱孔,所述注液塞穿设于所述注液孔。
1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组件还包括密封盖和注液塞,所述密封盖围合有容纳空间,所述密封盖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端面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腔的底壁之间。
1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组件还包括第一绝缘件,所述极柱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杆部,所述第一绝缘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板部和筒部,所述第二杆部伸入所述筒部,所述筒部伸入所述极柱孔,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抵接。
19、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包括中框、极芯和第二方面各种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板组件,所述中框与所述底板组件连接并围合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注液孔以及所述极柱孔连通,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极芯。
20、第四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用电装置和如第三方面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用于为所述用电装置供电。
21、通过设置板体、第一沉台和第二沉台,板体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二表面用于朝向极芯;第一沉台与板体连接,第一表面延伸至第一沉台形成第一腔,第一腔的底壁开设有贯通的极柱孔,第一腔用于收容设置于极柱孔的极柱;第二沉台与板体连接,第二沉台与第一沉台间隔设置,第一表面延伸至第二沉台形成第二腔,第二腔的底壁开设有贯通的注液孔,第二腔用于收容设置于注液孔的注液塞,由于第一腔与第二腔将极柱和注液塞收容,极柱和注液塞不会凸出于第一表面,不会影响电池外部空间,本技术提升了电池外部空间利用率以及电池壳体内部空间从而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所述第一沉台与所述第二沉台为一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台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和/或,所述第二沉台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台与所述第二沉台设置于靠近所述板体的第一边沿,且沿所述第一边沿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台的形状为长方形,和/或,所述第二沉台的形状为圆形,所述注液孔为圆形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腔的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的深度是H1,满足:0.8mm≤H1≤1.2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的长度是A1,所述第一腔的宽度是A2,满足:13mm≤A1≤15mm,5mm≤A2≤7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的深度是H2,满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的直径是B,满足:3.0mm≤B≤4.0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台的中心与所述第二沉台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是C,满足:3.0mm≤C≤10.0m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钢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上开设有泄压槽,所述泄压槽的深度为D1,所述板体的厚度为D2,满足:D1<D2。
14.一种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极柱、注液塞和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底板,所述极柱穿设于所述极柱孔,所述注液塞穿设于所述注液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组件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围合有容纳空间,所述密封盖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端面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腔的底壁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组件还包括第一绝缘件,所述极柱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杆部,所述第一绝缘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板部和筒部,所述第二杆部伸入所述筒部,所述筒部伸入所述极柱孔,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抵接。
17.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极芯和如权利要求14至16任一项所述的底板组件,所述中框与所述底板组件连接并围合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注液孔以及所述极柱孔连通,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极芯。
18.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电装置和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用于为所述用电装置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所述第一沉台与所述第二沉台为一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台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和/或,所述第二沉台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台与所述第二沉台设置于靠近所述板体的第一边沿,且沿所述第一边沿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台的形状为长方形,和/或,所述第二沉台的形状为圆形,所述注液孔为圆形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腔的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的深度是h1,满足:0.8mm≤h1≤1.2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的长度是a1,所述第一腔的宽度是a2,满足:13mm≤a1≤15mm,5mm≤a2≤7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的深度是h2,满足:0.5mm≤h1≤0.7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的直径是b,满足:3.0mm≤b≤4.0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台的中心与所述第二沉台的中心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二吉,王旭生,黄烽,黄运生,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