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中控屏,具体涉及一种中控台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智能座舱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车辆选择采用中控屏隐藏设计。当车辆的中控屏装置在不被使用时能够被收纳于中控台内,以节省驾驶舱内空间。
2、相关技术中,中控屏装置采用直板设置,这种结构收纳不便,且收纳后对于中控台内的空间侵占大,且外界或驾驶舱内的灰尘等易从仪表板的开口处进入中控台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控台以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中控屏装置收纳不易,且收纳后对于中控台内的空间侵占大及外界或驾驶舱内的灰尘等易从仪表板的开口处进入中控台内的问题。
2、为实现本申请的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中控台,所述中控台包括:台体;仪表板,设于所述台体内;所述仪表板开设有贯穿所述仪表板的开口;中控屏装置,设于所述台体内且包括柔性屏,所述柔性屏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以及隐藏门机构,包括隐藏门,所述隐藏门活动设于所述台体或所述仪表板内;当所述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且隐藏于所述台体内时,所述隐藏门遮蔽所述开口;当所述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且显露于所述台体外时,所述隐藏门脱离所述开口。
3、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隐藏门机构还包括:第三驱动组件,与所述隐藏门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隐藏门遮蔽或脱离所述开口。
4、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5021具有相对设置的固定部和安装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台体相连,所述安装部沿上下向活动设于所述台体,所述
5、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杆座,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连杆座;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杆端和第二杆端,所述第一杆端与所述连杆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连杆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杆端围绕所述第一杆端转动;及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具有第三杆端和第四杆端,所述第三杆端和所述第二杆端转动连接,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第四杆端。
6、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控屏装置还包括:翻折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柔性屏在所述展开状态和所述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及伸缩机构,与所述翻折机构滑动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翻折机构向所述中控台内或外移动;所述伸缩机构和所述隐藏门机构联动。
7、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具有沿其厚度方向贯穿的长形孔,所述长形孔沿所述第一连杆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驱动件包括卡接块,所述卡接块一端与所述中控屏装置相连,另一端活动设于所述长形孔内。
8、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控屏装置还包括屏体机构,所述屏体机构与所述柔性屏固定连接且用于承载所述柔性屏;所述翻折机构通过驱动所述屏体机构运动,以驱动所述柔性屏在所述展开状态和所述折叠状态切换;所述屏体机构包括铰接件,所述铰接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转动连接;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转动连接。
9、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折机构包括:中控屏支撑座;翻转滑移座,位于所述中控屏支撑座一侧;第一翻转杆,所述第一翻转杆一端与所述翻转滑移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第二翻转杆,所述第二翻转杆一端与所述翻转滑移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及第一驱动组件,设于所述中控屏支撑座且用于驱动所述翻转滑移座运动。
10、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接块一端与所述中控屏支撑座相连,另一端活动设于所述长形孔内。
11、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柔性屏自所述展开状态切换为所述折叠状态的过程中,所述屏体机构带动所述柔性屏收回至所述中控台内,所述卡接块在所述中控屏支撑座的带动下沿所述长形孔运动,且与所述长形孔的上端面相抵触,并推动所述第二杆端沿逆时针方向运动,所述隐藏门盖设在仪表板的开口处;及/或在所述柔性屏自所述折叠状态切换为所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卡接块在所述中控屏支撑座的带动下沿所述长形孔方向运动,所述卡接块与长形孔下端面相抵触,并推动所述第二杆端沿顺时针运动,所述隐藏门从所述仪表板的开口脱离;同时,所述屏体机构穿过所述仪表板的开口,显露于所述中控台外。
12、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接块为橡胶轴承。
13、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且显露于所述中控台外时,所述隐藏门脱离所述开口且隐藏于所述台体或所述仪表板内。
14、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隐藏门机构还包括滑轨,所述滑轨具有滑槽,所述滑轨固定于所述台体;所述隐藏门卡设于所述滑槽内。
15、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隐藏门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隐藏门501面向所述台体的一侧。
16、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固定座,固定设于所述台体;和第二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固定座,所述中控屏支撑座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中控屏支撑座向远离或靠近所述仪表板的方向滑动。
17、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控屏装置还包括:遮挡门,固定于所述中控屏支撑座且位于屏体机构和中控屏支撑座之间;当所述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遮挡门在所述翻折机构的带动下覆盖所述开口。
18、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中控台。
19、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柔性屏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当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时,柔性屏可以显示信息或提供驾驶员交互界面。当不需要柔性屏可以显示信息或提供驾驶员交互界面时,柔性屏可以由展开状态转为折叠状态并以折叠状态穿过仪表板的开口,收纳于仪表板的内侧面。柔性屏可以显示信息或提供驾驶员交互界面如此,可以减小中控屏装置的收纳难度,降低中控屏装置收纳后对于中控台内部的空间侵占,优化中控台布局。另外,设置隐藏门机构,隐藏门机构包括隐藏门,所述隐藏门活动设于所述台体或所述仪表板内;当所述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且隐藏于所述台体内时,所述隐藏门遮蔽所述开口;当所述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且显露于所述台体外时,所述隐藏门脱离所述开口。隐藏门可以在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时防止外界或驾驶舱内的灰尘等通过仪表板的开口进入中控台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控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隐藏门沿上下向遮蔽或脱离所述开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隐藏门机构还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屏装置还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具有沿其厚度方向贯穿的长形孔,所述长形孔沿所述第一连杆长度方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屏装置还包括屏体机构,所述屏体机构与所述柔性屏固定连接且用于承载所述柔性屏;所述翻折机构通过驱动所述屏体机构运动,以驱动所述柔性屏在所述展开状态和所述折叠状态切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机构包括: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块一端与所述中控屏支撑座相连,另一端活动设于所述长形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中控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柔性屏自所述展开状态切换为所述折叠状态的过程中,所述屏体机构带动所述柔性屏收回至所述中控台内,所述卡接块在所述中控屏支撑座的带动下沿所述长形孔运动,且与所述长形孔的上端面相抵触,并推动所述第二杆端沿逆时针方向运动,所述隐藏门盖设在仪表板的开口处;及/或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块为橡胶轴承。
13.如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中控台,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且显露于所述中控台外时,所述隐藏门脱离所述开口且隐藏于所述台体或所述仪表板内。
14.如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隐藏门机构还包括滑轨,所述滑轨具有滑槽,所述滑轨固定于所述台体;
15.如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隐藏门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隐藏门面向所述台体的一侧。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包括: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屏装置还包括:
1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中控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控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隐藏门沿上下向遮蔽或脱离所述开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隐藏门机构还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屏装置还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具有沿其厚度方向贯穿的长形孔,所述长形孔沿所述第一连杆长度方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屏装置还包括屏体机构,所述屏体机构与所述柔性屏固定连接且用于承载所述柔性屏;所述翻折机构通过驱动所述屏体机构运动,以驱动所述柔性屏在所述展开状态和所述折叠状态切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机构包括: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块一端与所述中控屏支撑座相连,另一端活动设于所述长形孔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中控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才浩,全明珠,敬华伟,柏茂,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