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金属加工,具体涉及一种片状型材的半固态压铸模的顶出机构及压铸模。
技术介绍
1、金属压铸工艺是通过将半固态金属浆料通过注射的方式注入模具型腔,使金属浆料在型腔内冷却成型后得到工件,金属压铸工艺以其制品的致密性好、强度高、表面平整高以及后续处理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3c行业中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外壳加工中。在利用压铸模具加工电子设备外壳等片状型材时,由于产品的厚度相对较小,例如一些笔记本电脑背板的厚度往往小于0.8mm,当利用顶出机构的顶杆向上顶起工件时,极易将工件顶穿造成工件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片状型材半固态压铸模的顶出机构及压铸模,以防止工件被顶出时产生形变或被顶穿,提工件的良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片状型材半固态压铸模的顶出机构,包括上模、下模、顶模板、多个第一顶杆、多个第二顶杆、以及驱动单元;
4、上模的下表面形成上凹位,下模的上表面形成下凹位,下凹位的底面上分布有多个向下凹陷的凹槽;上模和下模在合模后,由上凹位和下凹位共同构成型腔,下模和上模之间设置有连通型腔以将半固态金属浆料注入到型腔中的流道;下模上设置有多个由下凹位的底面向下延伸至下模的下表面的第一通孔,以及多个由凹槽底面向下延伸至下模的下表面的第二通孔;
5、多个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的下端部均固定在顶模板上,多个第一顶杆一一对应的穿接在多个第一通孔中,多个第二顶杆一一对应的穿接在多个第二通孔
6、优选的,上凹位的顶面与下凹位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d1,d1与r1的比值为0.1~0.16;
7、上凹位的顶面与凹槽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d2,d2与r2的比值为1.2~1.5。
8、优选的,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的下端部均设置有径向向外突出的凸缘,顶模板包括上顶模板和下顶模板,上顶模板和下顶模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均穿接在上顶模板上预设的通孔中,凸缘被夹持固定于上顶模板和下顶模板之间。
9、优选的,下凹位包括第一边、与第一边相对的第二边,以及两个分别衔接在第一边和第二边的两端之间的侧边,第一边上设置有与流道连通的进料口;下模的上表面形成第一排气槽,第一排气槽的一端延伸至第二边与型腔连通、另一端延伸至下模的边缘,第一排气槽的底面上设置有向下凹陷形成的溢流槽。
10、优选的,下模的上表面设置有由下凹位的侧边延伸至下模边缘的第二排气槽。
11、优选的,下模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一下模嵌件,上模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一上模嵌件,流道位于上模嵌件和下模嵌件之间。
12、优选的,在流道由外向内的方向上,流道的高度逐渐减小、流道的宽度逐渐增大,流道的内侧端由下凹位第一边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边的另一端。
13、优选的,流道的顶面与进料口之间形成上导流斜面,在流道由外向内的方向上,上导流斜面逐渐向下倾斜;流道的底面与进料口之间形成下导流斜面,在流道由外向内的方向上,下导流斜面逐渐向上倾斜。
14、优选的,第一排气槽的底面上位于溢流槽后侧的位置处设置多个凸起部,多个凸起部沿第一排气槽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
15、片状型材半固态压铸模,包括上述的片状型材半固态压铸模的顶出机构。
16、本技术中,顶面直径较大的多个第一顶杆对应型腔中顶部与底部间距相对较小的位置处,即对应工件厚度相对较薄的位置处,顶面直径较小的多个第二顶杆对应型腔中顶部与底部间距相对较大的位置出,即对应工件厚度相对较厚的位置处,这样一来,使多个第一顶杆和多个第二顶杆能够在型腔的所覆盖的范围内密布,在将工件从型腔向上顶起时,避免工件与下凹位的底面粘结导致工件在被顶出时出现局部变形,并且顶面直径较大的第一顶杆对应工件厚度较薄的位置,第一顶杆与工件的接触面相对较大,能够防止第一顶杆与工件接触时对工件表面施加的顶推力过于集中,防止顶穿工件,使压铸模能够适用于厚度较薄工件的加工,增大了压铸模的适用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片状型材半固态压铸模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顶模板、多个第一顶杆、多个第二顶杆、以及驱动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型材半固态压铸模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上凹位的顶面与下凹位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D1,D1与R1的比值为0.1~0.16;上凹位的顶面与凹槽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D2,D2与R2的比值为1.2~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型材半固态压铸模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的下端部均设置有径向向外突出的凸缘,顶模板包括上顶模板和下顶模板,上顶模板和下顶模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均穿接在上顶模板上预设的通孔中,凸缘被夹持固定于上顶模板和下顶模板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型材半固态压铸模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下凹位包括第一边、与第一边相对的第二边,以及两个分别衔接在第一边和第二边的两端之间的侧边,第一边上设置有与流道连通的进料口;下模的上表面形成第一排气槽,第一排气槽的一端延伸至第二边与型腔连通、另一端延伸至下模的边缘,第一排气槽的底面上设置有向下凹陷形成的溢流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状型材半固态压铸模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下模的上表面设置有由下凹位的侧边延伸至下模边缘的第二排气槽。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状型材半固态压铸模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下模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一下模嵌件,上模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一上模嵌件,流道位于上模嵌件和下模嵌件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片状型材半固态压铸模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流道由外向内的方向上,流道的高度逐渐减小、流道的宽度逐渐增大,流道的内侧端由下凹位第一边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边的另一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片状型材半固态压铸模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流道的顶面与进料口之间形成上导流斜面,在流道由外向内的方向上,上导流斜面逐渐向下倾斜;流道的底面与进料口之间形成下导流斜面,在流道由外向内的方向上,下导流斜面逐渐向上倾斜。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状型材半固态压铸模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排气槽的底面上位于溢流槽后侧的位置处设置多个凸起部,多个凸起部沿第一排气槽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
10.片状型材半固态压铸模,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片状型材半固态压铸模的顶出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片状型材半固态压铸模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顶模板、多个第一顶杆、多个第二顶杆、以及驱动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型材半固态压铸模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上凹位的顶面与下凹位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d1,d1与r1的比值为0.1~0.16;上凹位的顶面与凹槽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d2,d2与r2的比值为1.2~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型材半固态压铸模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的下端部均设置有径向向外突出的凸缘,顶模板包括上顶模板和下顶模板,上顶模板和下顶模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均穿接在上顶模板上预设的通孔中,凸缘被夹持固定于上顶模板和下顶模板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型材半固态压铸模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下凹位包括第一边、与第一边相对的第二边,以及两个分别衔接在第一边和第二边的两端之间的侧边,第一边上设置有与流道连通的进料口;下模的上表面形成第一排气槽,第一排气槽的一端延伸至第二边与型腔连通、另一端延伸至下模的边缘,第一排气槽的底面上设置有向下凹陷形成的溢流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兵,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众山紧固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