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截面装配式地下防渗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06952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7 16:0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变截面装配式地下防渗墙,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预制构件没有结合防渗墙受力特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或施工,使得防渗墙构件截面利用率低的不足。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包括:标准截面预制板型构件、转换接头和非标准截面预制板型构件,转换接头的两端端面设置有预留钢筋孔洞,标准截面预制板型构件和非标准截面预制版型构件上均设置有和预留钢筋孔洞相配合的纵向受力钢筋。本技术根据防渗墙受力分布情况,于构件截面弯矩较大处采用增大截面设计,截面弯矩较小处采用减小截面设计,并通过转换接头实现不同截面构件的可靠连接,提高预制构件截面利用率,降低防渗墙设计工程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下防渗墙,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变截面装配式地下防渗墙


技术介绍

1、地下防渗墙广泛应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室防渗抗浮、大坝防渗、垃圾填埋场防渗和遗址保护等领域,在松散透水性好以及承压水头较高的地层中有更高的防渗要求。深大基坑工程中,为满足建筑地下室施工阶段或正常使用阶段的抗浮要求,防渗墙设计通常与基坑围护结构、排水系统等相结合。

2、对于富水地层中的深埋防渗墙,墙体垂直度、墙体厚度和强度等施工质量等难以保证,墙体易因变形而出现开裂现象,开裂部位受地下水长期侵蚀而形成渗流通道,加速了防渗墙的失效。因此,防渗墙设计除需满足耐久性、密闭性和承载性能外,还应具备一定抵抗变形的能力。

3、现有技术方案:地下防渗墙按构造可分为现浇式和预制式。现浇式主要包含通过渠式切割、搅拌、旋喷、铣削等工法形成的水泥土连续墙以及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如trd(渠式切割水泥土连续墙)、csm(铣削深层搅拌水泥土连续墙)、高压旋喷桩、水泥搅拌桩等;预制式则通过在水泥土连续墙内嵌入预制装配式构件实现,如国内新兴的渠式切割预制装配式混凝土连续墙(简称tad工法)。

4、水泥土连续墙属柔性防渗墙,其承载力和强度相对较低,抵抗变形能力较差,故基坑工程中仅作为止水帷幕,以阻隔地下水或土体进入基坑内。需要承担水土压力时,可在连续墙内侧增设围护桩或在连续墙内插入预制板材,通过围护桩或预制板材抵抗变形,形成集受力与止水于一体的复合结构。前者本质上不能达到变形协调目的,加之施工质量难以保障,水泥土连续墙与围护桩贴合较差,实际工程中因围护桩外侧水泥土连续墙开裂而渗漏水的现象层出不穷;后者与现浇式地下连续墙均可共同受力,协调变形,较大程度上提高了防渗墙的抗弯、抗裂能力。

5、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5482877u,公告日2022年1月11日,申请的名称为一种地下预制构件及装配墙体,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地下预制构件及装配墙体,上述专利文件中,上下截面相同,未结合防渗墙受力特征进行针对性设计或施工,使得截面防渗墙构件截面利用率低,材料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预制构件没有结合防渗墙受力特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或施工,使得防渗墙构件截面利用率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变截面装配式地下防渗墙,它能够根据防渗墙的受力分布情况,在构件截面弯矩较大处采用增大截面设计,截面弯矩较小处采用减小截面设计,并通过转换接头实现不同截面构件的可靠连接,提高预制构件截面利用率,降低防渗墙设计工程成本;并且在不同截面处设置转换接头,使得实现不同截面预制构件的快速拼装,提高接头抗弯、抗剪和抗渗性能。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变截面装配式地下防渗墙,包括:标准截面预制板型构件、转换接头和非标准截面预制板型构件,转换接头的两端端面设置有预留钢筋孔洞,标准截面预制板型构件和非标准截面预制版型构件上均设置有和预留钢筋孔洞相配合的纵向受力钢筋。

3、本技术中,采用预制装配式构件,工厂化生产,无养护时间,进而保证施工期间防渗墙的成墙质量;另外根据防渗墙受力分布情况,于构件截面弯矩较大处采用增大截面设计,截面弯矩较小处采用减小截面设计,并通过转换接头实现不同截面构件的可靠连接,提高预制构件截面利用率,降低防渗墙设计工程成本。

4、作为优选,转换接头包括接头箱,接头箱包括上端板和下端板;上端板和下端板的长度方向两端的侧边通过侧板连接;上端板和下端板的宽度方向两端的侧边通过加劲板连接。

5、上端板、下端板、侧板和加劲板焊接形成整体结构,使得整体的结构更加的牢固。

6、作为优选,上端板和下端板均设置有预留开口。

7、预留开口能够减小材料的损耗,不仅降低整体的重量,同时减少了制造成本。

8、作为优选,上端板沿着其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上预留钢筋孔洞,标准截面预制板型构件的下端面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和上若干个预留钢筋孔洞配合的上纵向受力钢筋。

9、通过上预留钢筋孔洞和上纵向受力钢筋配合,使得标准截面预制板型构件能够和转换结构方便的连接。

10、作为优选,上端板沿着其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膨胀止水条。

11、通过标准截面预制板型构件的自重,挤压膨胀止水条变形以密封标准截面预制板型构件与转换接头间的空隙,提高防渗透的效果。

12、作为优选,转换接头长度方向的一端端面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宽度从上至下依次变窄,转换接头长度方向的一端端面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和凹槽配合的凸榫。

13、转换接头处采用变截面流线型凹凸榫设计,凹槽上大下小,相邻墙幅可通过凸榫嵌入凹槽,避免偏位,延长相邻墙幅间接头处的渗透路径,提高墙体纵向防渗效果。

14、作为优选,下端板沿着其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下预留钢筋孔洞,非标准截面预制板型构件的上端面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和若干个下预留钢筋孔洞配合的下纵向受力钢筋。

15、通过下预留钢筋孔洞和下纵向受力钢筋配合,使得非标准截面预制板型构件能够和转换结构方便的连接。

16、作为优选,接头箱内设置有微膨胀混凝土。

17、微膨胀混凝土应具备快硬性能,用以填充接头箱和加劲板间的空隙,提高转换接头的抗剪、抗渗性能。

18、作为优选,下端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锚板。

19、由于转换接头与非标准截面预制板型构件应于工厂完成结构连接,因此,在连接的时候,将锚板与接头箱的下端板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工厂非标准截面预制板型构件生产时,将锚杆嵌入非标准预制板型构件,并将非标准预制板型构件的下纵向受力钢筋穿过下预留钢筋孔洞,通过高强螺母完成与接头箱的下端板的结构连接后,再进行非标准截面预制板型构件的混凝土浇筑,从而达到非标准截面预制板型构件与转换接头间可靠止水,受力与变形相互协调的目的。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采用预制装配式构件,工厂化生产,无养护时间,进而保证施工期间防渗墙的成墙质量;另外防渗墙受力分布情况,于构件截面弯矩较大处采用增大截面设计,截面弯矩较小处采用减小截面设计,并通过转换接头实现不同截面构件的可靠连接,提高预制构件截面利用率,降低防渗墙设计工程成本;并且在接头处采用膨胀止水条、焊接、锚板等方式提高防渗透能力,实现不同截面预制构件的快速拼装,提高接头抗弯、抗剪和抗渗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截面装配式地下防渗墙,其特征是,包括:标准截面预制板型构件、转换接头和非标准截面预制板型构件,转换接头的两端端面设置有预留钢筋孔洞,标准截面预制板型构件和非标准截面预制版型构件上均设置有和预留钢筋孔洞相配合的纵向受力钢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装配式地下防渗墙,其特征是,转换接头包括接头箱,接头箱包括上端板和下端板;上端板和下端板的长度方向两端的侧边通过侧板连接;上端板和下端板的宽度方向两端的侧边通过加劲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截面装配式地下防渗墙,其特征是,上端板和下端板均设置有预留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截面装配式地下防渗墙,其特征是,上端板沿着其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上预留钢筋孔洞,标准截面预制板型构件的下端面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和上若干个预留钢筋孔洞配合的上纵向受力钢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截面装配式地下防渗墙,其特征是,上端板沿着其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膨胀止水条。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变截面装配式地下防渗墙,其特征是,转换接头长度方向的一端端面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宽度从上至下依次变窄,转换接头长度方向的一端端面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和凹槽配合的凸榫。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截面装配式地下防渗墙,其特征是,下端板沿着其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下预留钢筋孔洞,非标准截面预制板型构件的上端面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和若干个下预留钢筋孔洞配合的下纵向受力钢筋。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或7所述的变截面装配式地下防渗墙,其特征是,接头箱内设置有微膨胀混凝土。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或7所述的变截面装配式地下防渗墙,其特征是,下端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锚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截面装配式地下防渗墙,其特征是,包括:标准截面预制板型构件、转换接头和非标准截面预制板型构件,转换接头的两端端面设置有预留钢筋孔洞,标准截面预制板型构件和非标准截面预制版型构件上均设置有和预留钢筋孔洞相配合的纵向受力钢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装配式地下防渗墙,其特征是,转换接头包括接头箱,接头箱包括上端板和下端板;上端板和下端板的长度方向两端的侧边通过侧板连接;上端板和下端板的宽度方向两端的侧边通过加劲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截面装配式地下防渗墙,其特征是,上端板和下端板均设置有预留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截面装配式地下防渗墙,其特征是,上端板沿着其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上预留钢筋孔洞,标准截面预制板型构件的下端面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和上若干个预留钢筋孔洞配合的上纵向受力钢筋。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瑛谢锡荣童星刘兴旺卢臣涛刘晓燕黄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