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肛管排气,尤其涉及一种小儿肛管排气管。
技术介绍
1、肛管排气是比较常见的一个医疗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排除肠道里多余的气体来减轻腹胀的症状。
2、现有的肛管排气主要是通过一根软管进行盘排气的,这种管道结构简单,功能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小儿肛管排气管,减轻进管时小儿不适感,可以有效缓解喷出时管内压力,使气、便液更顺利排出。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小儿肛管排气管,包括前管体,所述前管体的左端顶部开设有顶孔,所述前管体的右端设置有后管体,所述后管体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外壁固定连接在前管体的右端内部,所述后管体的右端顶部开设有尾孔,所述前管体和后管体的内部设置有导流腔。
4、进一步地,所述前管体的左端后侧开设有第一前侧孔,所述前管体的左端前侧开设有第二前侧孔。
5、进一步地,所述后管体的左端后侧卡设有第一后侧孔,所述后管体左端后侧对应第一后侧孔的右侧开设有第二后侧孔。
6、进一步地,所述后管体的左端前侧开设有第三后侧孔,所述后管体的前侧对应第三后侧孔的右侧开设有第四后侧孔。
7、进一步地,所述前管体和后管体的直径为0.5cm。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侧孔、第二前侧孔、第一后侧孔、第二后侧孔、第三后侧孔、第四后侧孔的直径为0.5cm。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侧
10、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1、本技术中,排气管为圆椎状无尖软管,可减轻进管时小儿不适感,第一前侧孔、第二前侧孔可增加排气时前管体的压力,设置的第一后侧孔、第二后侧孔、第三后侧孔、第四后侧孔可以有效缓解喷出时管内压力,使气、便液更顺利排出;小儿肛管插入深度约4到7cm,第一前侧孔与第一后侧孔的距离为10cm,可以有效避免对第一后侧孔造成阻挡,同时可以确定插入深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儿肛管排气管,包括前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管体(1)的左端顶部开设有顶孔(2),所述前管体(1)的右端设置有后管体(5),所述后管体(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6),所述连接环(6)的外壁固定连接在前管体(1)的右端内部,所述后管体(5)的右端顶部开设有尾孔(11),所述前管体(1)和后管体(5)的内部设置有导流腔(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肛管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管体(1)的左端后侧开设有第一前侧孔(3),所述前管体(1)的左端前侧开设有第二前侧孔(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肛管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管体(5)的左端后侧卡设有第一后侧孔(7),所述后管体(5)左端后侧对应第一后侧孔(7)的右侧开设有第二后侧孔(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肛管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管体(5)的左端前侧开设有第三后侧孔(9),所述后管体(5)的前侧对应第三后侧孔(9)的右侧开设有第四后侧孔(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肛管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管体(1)和后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儿肛管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侧孔(3)、第二前侧孔(4)、第一后侧孔(7)、第二后侧孔(8)、第三后侧孔(9)、第四后侧孔(10)的直径为0.5c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儿肛管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侧孔(3)与第一后侧孔(7)之间的距离为10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儿肛管排气管,包括前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管体(1)的左端顶部开设有顶孔(2),所述前管体(1)的右端设置有后管体(5),所述后管体(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6),所述连接环(6)的外壁固定连接在前管体(1)的右端内部,所述后管体(5)的右端顶部开设有尾孔(11),所述前管体(1)和后管体(5)的内部设置有导流腔(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肛管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管体(1)的左端后侧开设有第一前侧孔(3),所述前管体(1)的左端前侧开设有第二前侧孔(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肛管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管体(5)的左端后侧卡设有第一后侧孔(7),所述后管体(5)左端后侧对应第一后侧孔(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飞,孙珠君,彭雪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