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的传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减振组件和车辆。
技术介绍
1、发动机减振是车辆行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保证车辆的平稳行驶和乘坐舒适性,同时也可以减少车辆的噪音和振动,提高车辆的使用寿命。减振组件通常固定于发动机曲轴和变速箱之间,减振组件包括沿轴向并排设置的外轮、内轮和减振组件,内轮与发动机曲轴连接,外轮与变速箱连接,减振组件位于内轮和外轮之间,且与内轮和外轮的外表面连接。在外轮的轴向上,减振组件的总厚度为外轮、内轮和减振组件的厚度之和,使得减振组件在轴向上的长度较长,占用的体积较大,不利于减振组件在整车上的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振组件和车辆,解决了减振组件占用体积较大的问题。
2、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振组件,包括:外轮,所述外轮在轴向上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表面用于连接发动机曲轴;内轮,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内轮用于连接变速箱输入轴;弹性件,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弹性件夹设在所述外轮和所述内轮之间。
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具有安装导槽,所述安装导槽的底壁至开口方向与所述外轮的轴向之间具有夹角。
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轮的外周面具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凸出于所述内轮的外周面,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内轮的外周面贴合,所述第一凸部挤压所述弹性件的部分充斥于所述安装导槽
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导槽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上环向延伸,所述第一凸部在所述内轮的外表面上环向延伸。
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导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和开口之间均具有间隔距离,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内轮在轴向上相背的两个表面之间均具有间隔距离。
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轮的外周面具有安装导槽,所述安装导槽的底壁至开口方向与所述内轮的轴向之间具有夹角。
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具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凸出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贴合,所述第一凸部挤压所述弹性件的部分充斥于所述安装导槽中。
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部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上环向延伸,所述安装导槽在所述内轮的外表面上环向延伸。
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和开口之间均具有间隔距离,所述安装导槽与所述内轮在轴向上相背的两个表面之间均具有间隔距离。
1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轮在轴向上的两个表面的其中一者具有第二凹槽,所述内轮在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一侧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1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表面具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孔贯穿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所述第一轴孔用于连接所述发动机曲轴,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上具有环形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外围侧壁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平齐,所述避让槽的内侧壁位于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之间。
1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避让槽在靠近所述第一凹槽侧壁处的深度大于所述避让槽在靠近所述第一轴孔处的深度。
1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避让槽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隔距离。
1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轮具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凸出于所述外轮的外周面,所述第二凸部上具有第三凹槽和/或通孔。
1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凹槽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至少一者。
18、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和上述第一方面任意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减振组件,所述发动机具有发动机曲轴,所述变速箱具有变速箱输入轴,所述发动机曲轴与所述减振组件的外轮固定连接,所述变速箱输入轴与所述内轮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用于驱动所述外轮转动,所述外轮用于带动所述内轮转动,所述内轮用于带动所述变速箱转动。
19、本技术提供的减振组件包括外轮、内轮和弹性件,外轮在轴向上的第一表面具有第一凹槽,内轮至少部分容置于第一凹槽内,弹性件容置于第一凹槽内,弹性件夹设在外轮和内轮之间,使得外轮向内轮传动的过程中,弹性件能够发生形变吸收传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能量,实现了减振组件的减振功能。通过设置第一凹槽,使得内轮和弹性件至少部分容置于第一凹槽内,使得外轮、弹性件和内轮集成后,减振组件在外轮的轴向上的厚度较小,有利于提升了弹性件、内轮和外轮之间集成的紧密性,减小减振组件的空间体积,便于减振组件在整车上的布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具有安装导槽,所述安装导槽的底壁至开口方向与所述外轮的轴向之间具有夹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的外周面具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凸出于所述内轮的外周面,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内轮的外周面贴合,所述第一凸部挤压所述弹性件的部分充斥于所述安装导槽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导槽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上环向延伸,所述第一凸部在所述内轮的外表面上环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导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和开口之间均具有间隔距离,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内轮在轴向上相背的两个表面之间均具有间隔距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的外周面具有安装导槽,所述安装导槽的底壁至开口方向与所述内轮的轴向之间具有夹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具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凸出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上环向延伸,所述安装导槽在所述内轮的外表面上环向延伸。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和开口之间均具有间隔距离,所述安装导槽与所述内轮在轴向上相背的两个表面之间均具有间隔距离。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在轴向上的两个表面的其中一者具有第二凹槽,所述内轮在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一侧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具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孔贯穿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所述第一轴孔用于连接所述发动机曲轴,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上具有环形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外围侧壁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平齐,所述避让槽的内侧壁位于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在靠近所述第一凹槽侧壁处的深度大于所述避让槽在靠近所述第一轴孔处的深度。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避让槽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隔距离。
14.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具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凸出于所述外轮的外周面,所述第二凸部上具有第三凹槽和/或通孔。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至少一者。
1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和上述权利要求1至15任意一项所述的减振组件,所述发动机具有发动机曲轴,所述变速箱具有变速箱输入轴,所述发动机曲轴与所述减振组件的外轮固定连接,所述变速箱输入与所述内轮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用于驱动所述外轮转动,所述外轮用于带动所述内轮转动,所述内轮用于带动所述变速箱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具有安装导槽,所述安装导槽的底壁至开口方向与所述外轮的轴向之间具有夹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的外周面具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凸出于所述内轮的外周面,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内轮的外周面贴合,所述第一凸部挤压所述弹性件的部分充斥于所述安装导槽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导槽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上环向延伸,所述第一凸部在所述内轮的外表面上环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导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和开口之间均具有间隔距离,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内轮在轴向上相背的两个表面之间均具有间隔距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的外周面具有安装导槽,所述安装导槽的底壁至开口方向与所述内轮的轴向之间具有夹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具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凸出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贴合,所述第一凸部挤压所述弹性件的部分充斥于所述安装导槽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上环向延伸,所述安装导槽在所述内轮的外表面上环向延伸。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和开口之间均具有间隔距离,所述安装导槽与所述内轮在轴向上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世翼,李炳,夏志远,高楚轩,吴昊,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