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加工,特别涉及一种上料装置以及车床。
技术介绍
1、为了提高历史悠久的老旧车床的工作效率,在一些技术中,利用振动盘上料代替人工上料,上料过程中工件自振动盘的出料口部分伸出,再经由夹爪抓取并移动至车床进行加工,然而,由于振动盘在上料过程中其振动引起的工件的位移的不确定性,导致工件伸出出料口时的长度不一致,由此,在加工过程中存在工件自振动盘出料口掉落,或者夹爪夹取部位不足而掉落的情况,由此影响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上料装置,能够有效地降低工件掉落的风险,从而确保工作效率。
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上料装置的车床。
3、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上料装置,包括:振动盘、定位机构和夹持机构。
4、所述振动盘包括第一振动器以及料仓,所述料仓连接于所述第一振动器,所述料仓具有容置腔,以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第一出料口,所述容置腔用于存储工件,所述第一振动器振动,能够带动所述料仓振动,以使工件自第一出料口排出,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件、第一顶块、第一动力件、第二顶块以及第二动力件,所述定位件具有定位槽,以及与所述定位槽连通第一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动力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顶块,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顶块在所述第一进料口和所述第二出料口之间移动,以将所述工件由所述第一进料口驱动至所述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动力件连接所述第二顶块,用于驱动所述第二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上料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6、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定位件、第一顶块和第二顶块,其中定位件具有定位槽、第一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当工件经由第一进料口进入定位槽后,第一顶块将工件移动至第二出料口,并经由第二顶块驱动工件,以使工件自第二出料口部分伸出,由此可通过第二顶块的移动距离精准控制工件自第二出料口伸出的长度,从而降低工件自第一出料口掉落风险,同时能够确保夹持件能够夹持足够的长度,从而降低工件自夹持机构掉落风险,因此,将本实施例的上料装置用于车床时,能够确保车床的加工效率。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件还具有穿设口,所述穿设口连通所述定位槽,所述第二顶块穿设于所述穿设口,所述第二动力件为气缸,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顶块,并位于所述定位槽的外部,所述第一限位件能够抵持于所述定位件,以限制所述第二顶块的移动距离。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气缸包括活塞杆,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活塞杆和所述第二顶块,所述连接件包括所述第一限位件。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顶块沿所述第二顶块的移动方向移动,并能够固定于所述第二顶块。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第四动力件和支撑件,所述第三动力件连接所述支撑件,所述第四动力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件,并连接所述夹持件,所述第四动力件用于驱动所述夹持件沿所述工件伸出所述第二出料口的方向往复移动。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连接于所述定位件,并与所述第一顶块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够抵持所述工件,以将所述工件限制在第二出料口处。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顶块连接为一体结构,并限定形成沿第一方向贯通的限位槽,所述定位机构具有所述限位槽与所述第一进料口对齐的第一状态,和所述限位槽与所述第二出料口对齐的第二状态。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振动送料机构,所述振动送料机构包括第二振动器和输送件,所述输送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振动器,所述输送件具有输送槽,所述输送槽的一端连通第一出料口,另一端连通第二出料口。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振动送料机构还包括遮挡件,所述遮挡件遮盖于所述输送槽的朝上的槽口处,所述遮挡件具有还具有引导孔,所述引导孔贯穿所述遮挡件,并沿所述工件的输送方向倾斜设置。
15、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床,包括:车床主体和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上料装置。所述车床主体包括支架、旋转轴和夹爪,所述旋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夹爪连接于所述旋转轴,所述振动盘、所述定位机构和所述夹持机构均连接于所述支架。
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床,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采用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上料装置,上料装置的定位机构包括定位件,第一顶块和第二顶块,其中定位件具有定位槽、第一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当工件经由第一进料口进入定位槽后,第一顶块将工件移动至第二出料口,并经由第二顶块驱动工件,以使工件自第二出料口部分伸出,由此可通过第二顶块的移动距离精准控制工件自第二出料口伸出的长度,从而降低工件自第一出料口掉落风险,同时能够确保夹持件能够夹持足够的长度,从而降低工件自夹持机构掉落风险,由此确保本实施例的车主的加工效率。
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还具有穿设口,所述穿设口连通所述定位槽,所述第二顶块穿设于所述穿设口,所述第二动力件为气缸,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顶块,并位于所述定位槽的外部,所述第一限位件能够抵持于所述定位件,以限制所述第二顶块的移动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气缸包括活塞杆,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活塞杆和所述第二顶块,所述连接件包括所述第一限位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第四动力件和支撑件,所述第三动力件连接所述支撑件,所述第四动力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件,并连接所述夹持件,所述第四动力件用于驱动所述夹持件沿所述工件伸出所述第二出料口的方向往复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顶块沿所述第二顶块的移动方向移动,并能够固定于所述第二顶块。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顶块连接为一体结构,并限定形成沿第一方向贯通的限位槽,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二顶块的移动方向,所述定位机构具有所述限位槽与所述第一进料口对齐的第一状态,和所述限位槽与所述第二出料口对齐的第二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振动送料机构,所述振动送料机构包括第二振动器和输送件,所述输送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振动器,所述输送件具有输送槽,所述输送槽的一端连通第一出料口,另一端连通第二出料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送料机构还包括遮挡件,所述遮挡件遮盖于所述输送槽的朝上的槽口处,所述遮挡件具有还具有引导孔,所述引导孔贯穿所述遮挡件,并沿所述工件的输送方向倾斜设置。
10.车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还具有穿设口,所述穿设口连通所述定位槽,所述第二顶块穿设于所述穿设口,所述第二动力件为气缸,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顶块,并位于所述定位槽的外部,所述第一限位件能够抵持于所述定位件,以限制所述第二顶块的移动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气缸包括活塞杆,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活塞杆和所述第二顶块,所述连接件包括所述第一限位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第四动力件和支撑件,所述第三动力件连接所述支撑件,所述第四动力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件,并连接所述夹持件,所述第四动力件用于驱动所述夹持件沿所述工件伸出所述第二出料口的方向往复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顶块沿所述第二顶块的移动方向移动,并能够固定于所述第二顶块。
6.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道海,李文祥,韩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国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