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实现电动车后靠背高度可调的调节机构,属于电动车。
技术介绍
1、随着当前社会对环保节能议题的日益重视,电动车作为绿色节能减排的交通工具,在大众出行方面已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电动车已经作为日常交通工具被消费者广泛使用。目前,电动车大都具有载人功能,即除了驾驶员外可以乘坐另外的乘员,为了更好保证后乘员乘坐时的安全,通常需要在电动车上设有后扶手及后靠背。
2、目前市面上具有载人功能的电动车,后靠背往往都是固定安装到后扶手上,并且后靠背基本上都是固定不能动的,导致其在实际使用时,不能满足不同后乘员的使用需求,例如:不同身高的后乘员对后靠背的防护高度要求应是不同的,身高低的后乘员所需求的后靠背高度,将对身高高的后乘员而言,不仅起不到安全防护作用,而且太低的后靠背也会导致后乘员乘坐不舒适。为了满足不同身高的后乘员的更好使用需求,本申请人曾于2020年4月申请的两件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212243648 u和cn 212243649 u)中分别公开了两种高度调节结构,虽然这两件专利中所述的调节结构均可实现后靠背的高度调节,但要么存在可调自由度受限(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2243648 u中所述的调节孔结构),要么存在结构较复杂、制作成本较高(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12243649 u中所述的蜗轮蜗杆机构与齿轮齿条的组合结构)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和需求,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可调自由度高、稳固性好,且结构简单、制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实现电动车后靠背高度可调的调节机构,包括h型下支架、矩形上支架和调节螺杆,所述h型下支架的下端设有与电动车后扶手固定连接的固定部,所述h型下支架的上端分别竖直设有导向柱,所述矩形上支架上设有用于导向柱穿设的导向孔和用于与电动车后靠背固定连接的固定耳;在h型下支架的横梁中部设有调节螺杆穿孔,在矩形上支架的中部设有调节螺杆通道,所述调节螺杆同时穿设在调节螺杆穿孔和调节螺杆通道中;并且,在位于调节螺杆穿孔下方的调节螺杆首端设有调节旋钮。
4、一种实施方案,所述调节螺杆设有非螺纹段和螺纹段,所述非螺纹段穿设在调节螺杆穿孔中,所述螺纹段穿设在调节螺杆通道中。
5、一种优选方案,在调节螺杆末端设有限位螺栓。
6、一种实施方案,所述矩形上支架的中心设有矩形通孔。
7、一种优选方案,在矩形通孔的下部设有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调节螺杆通道设在所述突出部上。
8、进一步优选方案,在矩形通孔的上部设有定位凹槽。
9、一种实施方案,h型下支架的固定部固定连接(优选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在电动车后扶手的后部。
10、一种实施方案,矩形上支架的固定耳固定连接(优选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在电动车后靠背的前壳体内壁。
11、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动车后靠背还包括后壳体,所述矩形上支架位于前壳体与后壳体形成的空腔内,且在后壳体的底部设有分别用于h型下支架的两上支臂和调节螺杆穿过的通道。
12、一种优选方案,在调节螺杆首端的外壁与调节旋钮的内壁之间设有平键连接结构。
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4、当本技术提供的调节机构用于电动车后靠背扶手总成时,不仅可实现后靠背高度的自由调节,而且可调自由度大,稳固性好,可实现不同身高的后乘员对电动车后靠背的使用高度需求,并且,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安全防护性好、适合工业化生产等优点,因此,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明显实用价值和进步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现电动车后靠背高度可调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H型下支架、矩形上支架和调节螺杆,所述H型下支架的下端设有与电动车后扶手固定连接的固定部,所述H型下支架的上端分别竖直设有导向柱,所述矩形上支架上设有用于导向柱穿设的导向孔和用于与电动车后靠背固定连接的固定耳;在H型下支架的横梁中部设有调节螺杆穿孔,在矩形上支架的中部设有调节螺杆通道,所述调节螺杆同时穿设在调节螺杆穿孔和调节螺杆通道中;并且,在位于调节螺杆穿孔下方的调节螺杆首端设有调节旋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电动车后靠背高度可调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杆设有非螺纹段和螺纹段,所述非螺纹段穿设在调节螺杆穿孔中,所述螺纹段穿设在调节螺杆通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实现电动车后靠背高度可调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调节螺杆末端设有限位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电动车后靠背高度可调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上支架的中心设有矩形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现电动车后靠背高度可调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矩形通孔的下部设有向前方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电动车后靠背高度可调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矩形通孔的上部设有定位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电动车后靠背高度可调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H型下支架的固定部固定连接在电动车后扶手的后部,矩形上支架的固定耳固定连接在电动车后靠背的前壳体内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现电动车后靠背高度可调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连接为可拆卸式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现电动车后靠背高度可调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后靠背还包括后壳体,所述矩形上支架位于前壳体与后壳体形成的空腔内,且在后壳体的底部设有分别用于H型下支架的两上支臂和调节螺杆穿过的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电动车后靠背高度可调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调节螺杆首端的外壁与调节旋钮的内壁之间设有平键连接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电动车后靠背高度可调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h型下支架、矩形上支架和调节螺杆,所述h型下支架的下端设有与电动车后扶手固定连接的固定部,所述h型下支架的上端分别竖直设有导向柱,所述矩形上支架上设有用于导向柱穿设的导向孔和用于与电动车后靠背固定连接的固定耳;在h型下支架的横梁中部设有调节螺杆穿孔,在矩形上支架的中部设有调节螺杆通道,所述调节螺杆同时穿设在调节螺杆穿孔和调节螺杆通道中;并且,在位于调节螺杆穿孔下方的调节螺杆首端设有调节旋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电动车后靠背高度可调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杆设有非螺纹段和螺纹段,所述非螺纹段穿设在调节螺杆穿孔中,所述螺纹段穿设在调节螺杆通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实现电动车后靠背高度可调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调节螺杆末端设有限位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电动车后靠背高度可调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上支架的中心设有矩形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铭,李宏伟,张潇,金春,
申请(专利权)人:创呈工业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