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箱及其座椅智能调节传动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06233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7 1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齿轮箱及其座椅智能调节传动单元,齿轮箱用于可相对转动地容置蜗轮和蜗杆,所述齿轮箱的中间区域具有主容纳部,用于形成适于容置所述蜗轮的主容纳腔,所述主容纳部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均为弧面,得以在保证主容纳部的厚度的基础上,有利于使主容纳部的应力更为分散,进而有利于提高齿轮箱的结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具体地,涉及一种齿轮箱及其座椅智能调节传动单元


技术介绍

1、座椅智能调节传动单元是汽车上常见的用于调节座椅位置的机构,其设置在座椅和车厢底部之间,用于实现座椅和车厢底部导轨之间的传动连接配合,电机在工作时得以通过座椅智能调节传动单元使座椅沿导轨方向运动,进而实现对座椅位置进行调节的目的。现有的座椅智能调节传动单元通常采用蜗轮蜗杆传动,以使汽车座椅平稳移动。但是,现有的座椅智能调节传动单元的齿轮箱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且结构强度较低,对座椅智能调节传动单元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造成了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箱,得以减小应力集中的产生,有利于提高齿轮箱的结构可靠性。

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智能调节传动单元,具有上述的齿轮箱。

3、为达到以上至少一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齿轮箱,用于可相对转动地容置蜗轮和蜗杆,所述齿轮箱的中间区域具有主容纳部,用于形成适于容置所述蜗轮的主容纳腔,所述主容纳部具有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均为弧面。

4、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均为圆弧面。

5、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主容纳部的上方设有副容纳部,用于形成适于容置所述蜗杆的副容纳腔,所述副容纳腔与所述主容纳相连通,以使所述蜗轮和所述蜗杆相互啮合;所述副容纳部具有内端面,所述内端面包括中间面和延伸面,所述中间面与所述蜗杆的端面相对设置,所述延伸面从所述中间面向所述齿轮箱的两端延伸,并且所述延伸面沿所述蜗轮轴向的长度与所述主容纳部沿所述蜗轮轴向的长度一致,以使所述延伸面与所述主容纳部的内侧壁相交接。

6、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主容纳部还具有内端壁,所述副容纳部还具有周侧面,所述内端壁、所述周侧面和所述延伸面相交;所述内端壁凸出地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适于连接所述内端壁和所述周侧面,和/或连接所述内端壁和所述延伸面。

7、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加强筋的厚度为l,满足:0<l≤2.5mm。

8、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副容纳部具有支承孔和凸肋,所述支承孔用于支撑所述蜗杆,所述凸肋凸出地位于所述副容纳部的内端面,并环绕于所述支承孔的外周,适于和所述蜗杆相抵。

9、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凸肋的内周面与所述支承孔的内周面共面,以共同支撑所述蜗杆。

10、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凸肋的高度为h,满足:0<h≤1mm。

11、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蜗杆上与凸肋相抵的端面的直径为d,所述凸肋的外周直径为d,满足:d≤d。

12、为达到以上至少一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座椅智能调节传动单元,包括:相互啮合的蜗轮和蜗杆;如上所述的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爿壳体和第二爿壳体,所述第一爿壳体和所述第二爿壳体各设有主容纳部和副容纳部,扣合后适于形成主容纳腔和副容纳腔,以相对转动地容置所述蜗轮和所述蜗杆。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主容纳部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均为弧面,得以在保证主容纳部的厚度的基础上,有利于使主容纳部的应力更为分散,进而有利于提高齿轮箱的结构可靠性;

15、(2)通过设置加强筋,得以连接内端壁和延周侧面,以及连接内端壁和延伸面,有利于提高齿轮箱的结构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轮箱,用于可相对转动地容置蜗轮和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的中间区域具有主容纳部,用于形成适于容置所述蜗轮的主容纳腔,所述主容纳部具有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均为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均为圆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容纳部的上方设有副容纳部,用于形成适于容置所述蜗杆的副容纳腔,所述副容纳腔与所述主容纳相连通,以使所述蜗轮和所述蜗杆相互啮合;所述副容纳部具有内端面,所述内端面包括中间面和延伸面,所述中间面与所述蜗杆的端面相对设置,所述延伸面从所述中间面向所述齿轮箱的两端延伸,并且所述延伸面沿所述蜗轮轴向的长度与所述主容纳部沿所述蜗轮轴向的长度一致,以使所述延伸面与所述主容纳部的内侧壁相交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容纳部还具有内端壁,所述副容纳部还具有周侧面,所述内端壁、所述周侧面和所述延伸面相交;所述内端壁凸出地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适于连接所述内端壁和所述周侧面,和/或连接所述内端壁和所述延伸面。

<p>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厚度为L,满足:0<L≤2.5mm。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容纳部具有支承孔和凸肋,所述支承孔用于支撑所述蜗杆,所述凸肋凸出地位于所述副容纳部的内端面,并环绕于所述支承孔的外周,适于和所述蜗杆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肋的内周面与所述支承孔的内周面共面,以共同支撑所述蜗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肋的高度为H,满足:0<H≤1m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上与凸肋相抵的端面的直径为d,所述凸肋的外周直径为D,满足:d≤D。

10.一种座椅智能调节传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啮合的蜗轮和蜗杆;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爿壳体和第二爿壳体,所述第一爿壳体和所述第二爿壳体各设有主容纳部和副容纳部,扣合后适于形成主容纳腔和副容纳腔,以相对转动地容置所述蜗轮和所述蜗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箱,用于可相对转动地容置蜗轮和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的中间区域具有主容纳部,用于形成适于容置所述蜗轮的主容纳腔,所述主容纳部具有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均为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均为圆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容纳部的上方设有副容纳部,用于形成适于容置所述蜗杆的副容纳腔,所述副容纳腔与所述主容纳相连通,以使所述蜗轮和所述蜗杆相互啮合;所述副容纳部具有内端面,所述内端面包括中间面和延伸面,所述中间面与所述蜗杆的端面相对设置,所述延伸面从所述中间面向所述齿轮箱的两端延伸,并且所述延伸面沿所述蜗轮轴向的长度与所述主容纳部沿所述蜗轮轴向的长度一致,以使所述延伸面与所述主容纳部的内侧壁相交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容纳部还具有内端壁,所述副容纳部还具有周侧面,所述内端壁、所述周侧面和所述延伸面相交;所述内端壁凸出地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适于连接所述内端壁和所述周侧面,和/或连接所述内端壁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总辉李峰顾来法应超越李孝宁冯炳云刘嘉奇冯飞强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双林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