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新型360°连续防火保温隔热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新型360°连续防火保温隔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06221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7 16:02
本申请涉及建筑外墙保温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360°连续防火保温隔热系统,其包括立体保温系统、外墙保温系统和衔接保温系统,立体保温系统包括多面保温外墙、保温屋面和保温地面;外墙保温系统包括外墙处理层、蓄热材料层和外墙防护层,外墙处理层设于房间位置的两侧,蓄热材料层设于外墙处理层远离房间外墙的一侧,外墙防护层设于蓄热材料层远离外墙处理层的一侧;衔接保温系统包括衔接处理层、隔热材料层和衔接防护层,衔接处理层设于衔接位置,隔热材料层设于衔接处理层远离衔接位置的一侧,衔接防护层设于隔热材料层远离衔接处理层的一侧。本申请具有提高建筑的防火保温性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建筑外墙保温的,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360°连续防火保温隔热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建筑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保温和防火成为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保温防火做法通常是在房间外墙进行设置外保温板,此举缺少对衔接位置的保护,存在保温效果不连续和防火性能欠佳的问题。而且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温差会加速材料老化,其保温和防火性能会逐渐下降,给建筑安全带来潜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建筑的保温防火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360°连续防火保温隔热系统。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型360°连续防火保温隔热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新型360°连续防火保温隔热系统,包括立体保温系统,所述立体保温系统包括多面保温外墙、保温屋面和保温地面,所述保温外墙的顶面与所述保温屋面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保温外墙的底面与所述保温地面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保温外墙和所述保温屋面之间以及所述保温外墙和所述保温地面之间通过三元乙丙连接材料进行密封性处理,所述三元乙丙连接材料位于所述保温屋面顶部,和/或,所述三元乙丙连接材料位于所述保温地面底部,多面所述保温外墙、所述保温屋面和所述保温地面所围成的封闭结构构造为建筑物,所述建筑物内设有用于分割房间和楼层的分割墙体,所述保温外墙具有房间位置和衔接位置,所述房间位置对应所述建筑物内的房间与室外部分相邻位置,所述衔接位置对应建筑物内的所述分割墙体的位置;外墙保温系统,所述外墙保温系统设于所述房间位置处,所述外墙保温系统包括外墙处理层、蓄热材料层和外墙防护层,所述外墙处理层设于所述房间位置的两侧,所述外墙处理层用于预处理所述房间位置表面,为所述蓄热材料层提供理想的附着条件,所述蓄热材料层设于所述外墙处理层远离所述房间位置的一侧,所述外墙防护层设于所述蓄热材料层远离所述外墙处理层的一侧;衔接保温系统,所述衔接保温系统设于所述衔接位置处,所述衔接保温系统包括衔接处理层、隔热材料层和衔接防护层,所述衔接处理层设于所述衔接位置,所述衔接处理层用于预处理衔接位置表面,为所述隔热材料层提供理想的附着条件,所述隔热材料层设于所述衔接处理层远离所述衔接位置的一侧,所述衔接防护层设于所述隔热材料层远离所述衔接处理层的一侧。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墙处理层和衔接处理层均用于预处理建筑表面,使其平整无污渍,蓄热材料层和隔热材料层起到保温的作用,蓄热材料层具有普通建筑材料无法比拟的热容,所以可提高建筑物的热惯性,使室内温度变化幅度减小起到保温的作用,隔热材料层具有极低的导热系数,所以能阻滞热流传递,起到保温的作用。

5、可选的,所述蓄热材料层的材料是蓄热材料,所述蓄热材料包括碳材料、石墨材料和无机氧化物颗粒。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蓄热材料虽然导热系数高,但是蓄热密度大,所以在吸收热量后温度变化小,起到保温的作用。

7、可选的,所述隔热材料层的材料是隔热材料,所述隔热材料包括纳米气凝胶和/或复合硅酸盐。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气凝胶和复合硅酸盐导热系数小,热量很难通过隔热材料进行传播,既能够起到保温的作用,又能够隔绝多个蓄热材料层之间的热传播。

9、可选的,所述衔接防护层和所述外墙防护层的材料均为防火材料,所述防火材料包括陶瓷纤维和硅砖。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陶瓷纤维和硅砖不易燃能够起到防火的作用。

11、可选的,所述外墙保温系统还包括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内部换热管网、外部换热管网、内外接口管和外内接口管,所述内部换热管网设于位于室内的所述蓄热材料层内,以使得流经所述内部换热管网的换热介质能够与位于室内的所述蓄热材料层进行热交换;所述外部换热管网设于位于室外的所述蓄热材料层内,以使得流经所述外部换热管网的换热介质能够与位于室外的所述蓄热材料层进行热交换;所述内外接口管同时与所述内部换热管网和所述外部换热管网相连通,用于将所述内部换热管网中的换热介质送入所述外部换热管网;所述外内接口管同时与所述内部换热管网和所述外部换热管网相连通,用于将所述外部换热管网中的换热介质送入所述内部换热管网,所述外内接口管处设有动力泵。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热交换装置能够使换热介质在外部换热管网和内部换热管网之间进行热交换,以调节位于室内的一侧的蓄热材料层的温度,使室内温度更加适宜。

13、可选的,所述热交换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组,所述温度传感器组包括室内传感器、内蓄热层传感器和外蓄热层传感器,所述室内传感器设于室内,所述内蓄热层传感器设于位于室内的所述蓄热材料层,所述外蓄热层传感器设于位于室外的所述蓄热材料层,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与所述动力泵信号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温度传感器组能够分别检测室内的温度,位于室内的一侧的蓄热材料层的温度和位于室外的一侧的蓄热材料层的温度,通过室内温度与位于室内的一侧的蓄热材料层的温度和位于室外的一侧的蓄热材料层的温度进行对比从而实现对动力泵的自动控制。

15、可选的,所述内部换热管网和所述外部换热管网均包括换热主环管、与所述换热主环管连通且并排布置的多个纵向换热管以及与所述换热主环管连通且并排布置的多个横向换热管,多个所述纵向换热管和多个所述横向换热管均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在位置交叉处相互连通。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阵列分布于同一平面内的多个纵向换热管和多个横向换热管能够增加换热介质与蓄热材料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介质与蓄热材料之间的换热效率。

17、可选的,所述换热主环管为方环管,所述内外接口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部换热管网的换热主环管的一角以及所述外部换热管网的换热主环管的一角相连通,所述外内接口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部换热管网的换热主环管远离所述内外接口管的一角以及所述外部换热管网的换热主环管远离所述内外接口管的一角相连通。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于方环管角落的内外接口管和外内接口管能够使换热介质在外部换热管网和内部换热管网中流通时的压力相对平衡,从而使得各处的流速近似相等,提高换热效率。

19、可选的,所述外墙保温系统还包括多个锚固件,所述锚固件包括两个定位件、两个固定件、螺栓和螺母,所述定位件的一侧设有用于与所述纵向换热管和所述横向换热管交汇处相配合的第一管槽,所述外墙处理层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定位件远离所述第一管槽的一侧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槽,所述固定件的一侧设有用于与所述定位件靠近所述第一管槽的一侧相配合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内设有用于与所述纵向换热管和所述横向换热管交汇处相配合的第二管槽,所述固定件上设有通孔,所述螺栓自室外侧依次贯穿位于室外侧的所述固定件、位于室外侧的所述定位件、位于室外侧的所述外墙处理层、所述保温外墙的所述房间位置、位于室内侧的所述外墙处理层、位于室内侧的所述定位件以及位于室内侧的所述固定件后与所述螺母相配合。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360°连续防火保温隔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360°连续防火保温隔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材料层(102)的材料是蓄热材料,所述蓄热材料包括碳材料、石墨材料和无机氧化物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360°连续防火保温隔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材料层(202)的材料是隔热材料,所述隔热材料包括纳米气凝胶和/或复合硅酸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360°连续防火保温隔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防护层(203)和所述外墙防护层(103)的材料均为防火材料,所述防火材料包括陶瓷纤维和硅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360°连续防火保温隔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保温系统(1)还包括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内部换热管网、外部换热管网、内外接口管(6)和外内接口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360°连续防火保温隔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组,所述温度传感器组包括室内传感器、内蓄热层传感器和外蓄热层传感器,所述室内传感器设于室内,所述内蓄热层传感器设于位于室内的所述蓄热材料层(102),所述外蓄热层传感器设于位于室外的所述蓄热材料层(102),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与所述动力泵信号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360°连续防火保温隔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换热管网和所述外部换热管网均包括换热主环管(3)、与所述换热主环管(3)连通且并排布置的多个纵向换热管(4)以及与所述换热主环管(3)连通且并排布置的多个横向换热管(5),多个所述纵向换热管(4)和多个所述横向换热管(5)均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在位置交叉处相互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360°连续防火保温隔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主环管(3)为方环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360°连续防火保温隔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保温系统(1)还包括多个锚固件,所述锚固件包括两个定位件(8)、两个固定件(10)、螺栓和螺母,所述定位件(8)的一侧设有用于与所述纵向换热管(4)和所述横向换热管(5)交汇处相配合的第一管槽(801),所述外墙处理层(101)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定位件(8)远离所述第一管槽(801)的一侧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槽(9),所述固定件(10)的一侧设有用于与所述定位件(8)靠近所述第一管槽(801)的一侧相配合的第二定位槽(1001),所述第二定位槽(1001)内设有用于与所述纵向换热管(4)和所述横向换热管(5)交汇处相配合的第二管槽(1002),所述固定件(10)上设有通孔,所述螺栓自室外侧依次贯穿位于室外侧的所述固定件(10)、位于室外侧的所述定位件(8)、位于室外侧的所述外墙处理层(101)、所述保温外墙(11)的所述房间位置、位于室内侧的所述外墙处理层(101)、位于室内侧的所述定位件(8)以及位于室内侧的所述固定件(10)后与所述螺母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360°连续防火保温隔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360°连续防火保温隔热系统还包括装饰层,所述装饰层设于所述建筑物外侧且同时覆盖位于室外的所述外墙防护层(103)和所述衔接防护层(20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360°连续防火保温隔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360°连续防火保温隔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材料层(102)的材料是蓄热材料,所述蓄热材料包括碳材料、石墨材料和无机氧化物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360°连续防火保温隔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材料层(202)的材料是隔热材料,所述隔热材料包括纳米气凝胶和/或复合硅酸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360°连续防火保温隔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防护层(203)和所述外墙防护层(103)的材料均为防火材料,所述防火材料包括陶瓷纤维和硅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360°连续防火保温隔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保温系统(1)还包括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内部换热管网、外部换热管网、内外接口管(6)和外内接口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360°连续防火保温隔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组,所述温度传感器组包括室内传感器、内蓄热层传感器和外蓄热层传感器,所述室内传感器设于室内,所述内蓄热层传感器设于位于室内的所述蓄热材料层(102),所述外蓄热层传感器设于位于室外的所述蓄热材料层(102),所述温度传感器组与所述动力泵信号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360°连续防火保温隔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换热管网和所述外部换热管网均包括换热主环管(3)、与所述换热主环管(3)连通且并排布置的多个纵向换热管(4)以及与所述换热主环管(3)连通且并排布置的多个横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正坤卢灵军姜天寿李昊原张健东
申请(专利权)人:捷士通天津房屋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