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密封防漏的外壳组件及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1、目前,一些电器的壳体组件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和连接在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之间的筒状壳体,筒状壳体的左右两端贯穿设置,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之间通过长条螺丝将筒状壳体夹持固定,从而形成密闭的容腔。长条螺丝提供驱使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相互靠近的拉力,以使筒状壳体的两端开口边沿分别抵紧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其中,筒状壳体通常由薄壁金属板构成,筒状壳体受到上述夹持力时容易发生变形以及扭曲,导致壳体组件的气密性不足,例如当该壳体组件用作冷凝式热交换器的外壳时,高温烟气即会从间隙中溢出,影响产品正常使用。
2、而且,第一端盖、第二端盖都需要分别预设供长条螺丝穿过的穿孔,在组装时需要将长条螺丝对准穿孔穿过,既不便于装配,长条螺丝又需要占据容腔的空间,影响容腔的利用率,并且长条螺丝与穿孔之间还需要做密封处理以保障气密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密封防漏的外壳组件,该外壳组件可阻止筒状壳体变形以保障气密性要求;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以上密封防漏的外壳组件的热交换器。
2、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密封防漏的外壳组件,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和筒状壳体,所述筒状壳体的两端贯穿设置,所述筒状壳体的两个端口分别接触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以形成密闭容腔,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间隔设置有至少两条位于所述筒状壳体的外周的安装条,所述
3、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密封防漏的外壳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以上结构的密封防漏的外壳组件利用位于筒状壳体的外周的安装条将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和筒状壳体组装在一起,方便装配,又无需占据外壳组件的内部容腔,由限位机构限定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之间的距离以防止筒状壳体被过度夹紧而发生变形,进而保障气密性要求。
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盖具有凸出于所述筒状壳体的外周壁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二端盖具有凸出于所述筒状壳体的外周壁的第二凸缘,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条的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抵靠于所述第一凸缘的靠近所述第二凸缘的一侧,所述第二阻挡部抵靠于所述第二凸缘的靠近所述第一凸缘的一侧。
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条包括长条片板和成型于所述长条片板的两侧边缘并朝向所述筒状壳体的外周壁弯曲的折弯板条,所述折弯板条的两个端部分别构成所述第一阻挡部和所述第二阻挡部。
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长条片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阻挡部相对的第一钩部,所述长条片板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阻挡部相对的第二钩部,所述第一凸缘的外侧设有供所述第一钩部弹性卡紧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凸缘的外侧设有供所述第二钩部弹性卡紧的第二定位槽。
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槽沿着所述第一凸缘的外侧面内凹设置,所述第二凸缘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侧部连通有导向凹槽,所述导向凹槽与所述第二定位槽之间设有导向斜坡,所述第二钩部能够顺着所述导向斜坡爬坡而从所述导向凹槽移动至所述第二定位槽。
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钩部通过紧固螺丝连接于所述第一端盖,和/或,所述第二钩部通过紧固螺丝连接于所述第二端盖。
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钩部呈l形,所述第一钩部贯穿设置有让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槽底凸出设置有穿设于所述让位孔的螺纹柱,紧固螺丝可连接于所述螺纹柱以阻止所述第一钩部脱离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钩部呈u形,所述第二端盖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一侧以供所述第二钩部的端部插入的插槽。
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盖具有容置所述筒状壳体的一个端口边沿的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端盖具有容置所述筒状壳体的另一个端口边沿的第二环形凹槽,所述折弯板条抵靠于所述筒状壳体的外周壁以驱使所述筒状壳体的内周壁抵靠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内周侧和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内周侧。
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槽宽均大于所述筒状壳体的壁厚,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内周壁、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内周壁均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外周壁、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外周壁均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正对相邻的所述第一凸起之间的区域,所述筒状壳体的壁板位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之间,所述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均填充设置有密封胶体。
13、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热交换器,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密封防漏的外壳组件。采用上述密封防漏的外壳组件的热交换器的内部空间利用率高,方便装配,限位机构可防止筒状壳体被过度夹紧而发生变形,进而保障气密性要求。
14、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密封防漏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防漏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防漏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防漏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防漏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防漏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防漏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防漏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密封防漏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
10.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密封防漏的外壳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密封防漏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防漏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防漏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防漏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防漏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承杰,余培,谢威,何津棠,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诺普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