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05841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7 16:00
本申请实施方式公开一种光学成像装置,其包括镜筒、透镜组和间隔元件组,透镜组以及间隔元件组均容纳于镜筒内,其中,镜筒包括外环面和内环面,内环面呈阶梯状;透镜组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间隔元件组至少包括:第四间隔元件,置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第五间隔元件,置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且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以及第六间隔元件,置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且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多片透镜的光学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1、如今高清成像镜头在例如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对成像镜头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对于手机等电子产品拍摄的像素要求也随之提升。因此,高像素、大像面的成像镜头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2、然而,大像面的成像镜头通常伴随着大段差问题,容易产生组立不稳定的问题。尤其是在镜头后段的透镜之间,当空气间隙过大时,容易导致相应透镜组立过程中产生应力集中,影响镜头组立稳定性,进而影响成像质量;但减小间隙时又会导致光线偏折角过大,光线更加陡峭,导致透镜更加敏感,影响镜头良率。

3、如上所述,目前的成像镜头往往存在组立性不稳、部分透镜敏感度较差、以及镜头性能良率较低等至少一个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对成像镜头进行结构优化以提升成像品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装置,其包括镜筒、透镜组和间隔元件组,所述透镜组以及所述间隔元件组均容纳于所述镜筒内,其中,所述镜筒包括外环面和内环面,所述内环面呈阶梯状;所述透镜组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间隔元件组至少包括:第四间隔元件,置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第五间隔元件,置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且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以及第六间隔元件,置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且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其中,光学成像装置的光圈数fno满足:1.5<≤fno≤<2.0;第五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5s、第五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5s及第六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6s满足:0.80<(d5s-d5s)/(d6s-d5s)<1.20;以及第四间隔元件至第五间隔元件沿光轴方向的距离ep45、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56及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1.20<(ep45-t56)/ct5<2.50。

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内径d0s及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满足:0.30<d0s/f12<0.45。

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5s、第五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5s、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及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56满足:12<(d5s-d5s)/(ct5-t56)<20。

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间隔元件的像侧面至第五间隔元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距离ep45及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1.60<ep45/ct5<3.10。

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外径d0m、第六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6s及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满足:0.50<(d0m-d6s)/f6<0.80。

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间隔元件组还包括置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内径d0s、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2s、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及光学成像装置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20<d0s/d2s*(f12/f)<2.0。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间隔元件组还包括置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镜筒的物侧端面至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距离ep02,及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间隔元件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承靠端之间的轴上距离sagh22满足:3.60<ep02/|sagh22|<5.80。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67、第五间隔元件的像侧面至第六间隔元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距离ep56及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间隔元件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承靠端之间的轴上距离sagh62满足:2.60<(t67+ep56)/|sagh62|<3.40。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间隔元件组还包括置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2s、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1及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满足:26<d2s*v1/f1<28。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间隔元件组还包括置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及第三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3s满足:0.50<(r5-r6)/d3s<1.30。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间隔元件组还包括置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与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之间的第四辅助间隔元件,第四辅助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4bm、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4及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满足:-40<d4bm*v4/r8<-22。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间隔元件组还包括置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第五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5s、第五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5s、第四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4s及第三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s满足:0.70<(d5s-d4s)/(d5s-d3s)<1.45。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镜筒包括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第一透镜容纳于第一镜筒内且第一透镜通过点胶与第一镜筒固定连接;第二透镜至第七透镜容纳于第二镜筒内。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间隔元件组还包括置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第三间隔元件的像侧面至第四间隔元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距离ep34、第四间隔元件的像侧面至第五间隔元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距离ep45及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满足:2.0<(ep34+ep45)/t23<3.10。

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及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满足:1.50<r10/r11<2.00;以及第六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6s、第五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5s、第四间隔元件的像侧面至第五间隔元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距离ep45及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56满足:2.5<(d6s-d5s)/(ep45-t56)<6.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光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透镜组和间隔元件组,所述透镜组以及所述间隔元件组均容纳于所述镜筒内,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中,所述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内径d0s及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满足:0.30<d0s/f12<0.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五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5s、所述第五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5s、所述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及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56满足:12<(D5s-d5s)/(CT5-T56)<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四间隔元件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五间隔元件的物侧面沿所述光轴方向的距离EP45及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1.60<EP45/CT5<3.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中,所述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外径D0m、所述第六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6s及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满足:0.50&lt;(D0m-d6s)/f6<0.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中,所述间隔元件组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且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中,所述间隔元件组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且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六透镜与所述第七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67、所述第五间隔元件的像侧面至所述第六间隔元件的物侧面沿所述光轴方向的距离EP56及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间隔元件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承靠端之间的轴上距离SAGH62满足:2.60<(T67+EP56)/|SAGH62|<3.4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中,所述间隔元件组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且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中,所述间隔元件组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且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中,所述间隔元件组还包括置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之间的第四辅助间隔元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中,所述间隔元件组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且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中,所述镜筒包括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所述第一透镜容纳于所述第一镜筒内且所述第一透镜通过点胶与所述第一镜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容纳于所述第二镜筒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中,所述间隔元件组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且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及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满足:1.50<R10/R11<2.00;以及

16.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中,所述间隔元件组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且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中,所述间隔元件组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且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

18.光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透镜组和间隔元件组,所述透镜组以及所述间隔元件组均容纳于所述镜筒内,其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光学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透镜组和间隔元件组,所述透镜组以及所述间隔元件组均容纳于所述镜筒内,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中,所述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内径d0s及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满足:0.30<d0s/f12<0.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五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5s、所述第五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5s、所述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及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56满足:12<(d5s-d5s)/(ct5-t56)<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四间隔元件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五间隔元件的物侧面沿所述光轴方向的距离ep45及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1.60<ep45/ct5<3.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中,所述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外径d0m、所述第六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6s及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满足:0.50<(d0m-d6s)/f6<0.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中,所述间隔元件组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且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中,所述间隔元件组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且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六透镜与所述第七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67、所述第五间隔元件的像侧面至所述第六间隔元件的物侧面沿所述光轴方向的距离ep56及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间隔元件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承靠端之间的轴上距离sagh62满足:2.60<(t67+ep56)/|sagh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亚竹张锐丁先翠方荣波闻人建科戴付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