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组件、电池装置和用电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05827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7 15:59
一种支撑组件、电池装置和用电设备,支撑组件适于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电芯之间,支撑组件包括边框和排气结构,边框呈环形并首尾连接,边框适于与相邻的两个电芯接触,并与相邻的两个电芯共同围合形成收容腔,收容腔适于收容相变物质;排气结构与边框连接,排气结构开设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连通收容腔和外界空间。通过设置边框和排气结构,边框与相邻的两个电芯接触并共同围合形成收容腔,收容腔收容相变物质,排气结构开设有排气通道以连通收容腔和外界空间,相变物质发生相变产生的气体可以通过排气通道排出,不会影响还未相变的相变物质,可以提高散热效果,降低热失控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支撑组件、电池装置和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1、电池在使用时温度会逐渐升高,当温度过高时,会导致电池发生热失控,因此对电池进行及时冷却非常重要。

2、现有技术中利用相变物质解决电池温度过高的问题,核心点为利用相变潜热带走电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但相变物质发生相变后会产生大量气体,气体会对未汽化的相变物质造成堆挤,影响电池装置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组件、电池装置和用电设备,解决相变物质相变后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的问题。

2、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适于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电芯之间,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边框和排气结构,所述边框呈环形并首尾连接,所述边框适于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接触,并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共同围合形成收容腔,所述收容腔适于收容相变物质;所述排气结构与所述边框连接,所述排气结构开设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连通所述收容腔和外界空间。

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边框包括在高度方向上相对的底梁和顶梁,所述排气结构靠近所述底梁的一侧到所述底梁的距离大于所述排气结构靠近所述底梁的一侧到所述顶梁的距离。

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结构具有第一高度h1,所述底梁和所述顶梁之间具有第二高度h2,满足:1/6≤h1/h2≤1/3。

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边框包括在高度方向上相对的底梁和顶梁,以及连接所述底梁和所述顶梁的第一连接梁,所述排气结构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且所述排气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梁和/或所述顶梁连接。

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相对,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相对,所述排气通道包括第一排气孔、第二排气孔和排气腔,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围合所述排气腔,所述第一排气孔连通所述排气腔和外界空间,所述第二排气孔连通所述收容腔和所述排气腔,其中,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梁连接和/或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顶梁连接。

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排气孔开设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二排气孔开设于所述第三侧板和/或所述第四侧板。

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排气孔开设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排气孔到所述第二侧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排气孔到所述第四侧板的距离。

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板在所述支撑组件的厚度方向具有第一厚度d1,所述第一连接梁在所述支撑组件的厚度方向具有第二厚度d2,满足:d1≥d2。

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结构还包括排气筒,所述排气筒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侧板背向所述第三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排气孔贯穿所述排气筒。

1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适于部分收容于所述电芯的收容槽;所述边框包括主体和压边,所述主体与所述排气结构连接,所述压边连接在所述主体背向所述排气结构的表面,所述压边适于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接触,所述主体适于伸入所述收容槽,且所述压边在所述支撑组件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主体在所述支撑组件厚度方向上的尺寸。

1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适于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接触。

1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边框连接,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连接部在所述支撑组件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支撑部在所述支撑组件厚度方向上的尺寸。

1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部沿所述边框的高度方向上等距离间隔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

16、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电芯和如第一方面各种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所述电芯之间,并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共同围合形成收容腔,所述收容腔适于收容相变物质。

1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芯的大面开设有收容槽,所述支撑组件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

18、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用电装置和如第二方面各种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装置,所述电池装置给所述用电装置供电。

19、通过设置边框和排气结构,边框与相邻的两个电芯接触并共同围合形成收容腔,收容腔为密闭空间,收容腔收容相变物质,排气结构开设有排气通道以连通收容腔和外界空间,气液相变物质产生的气体仅通过排气通道排出,不会影响还未相变的气液相变物质,可以提高散热效果,降低热失控风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适于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电芯之间,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包括在高度方向上相对的底梁和顶梁,所述排气结构靠近所述底梁的一侧到所述底梁的距离大于所述排气结构靠近所述底梁的一侧到所述顶梁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结构具有第一高度H1,所述底梁和所述顶梁之间具有第二高度H2,满足:1/6≤H1/H2≤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包括在高度方向上相对的底梁和顶梁,以及连接所述底梁和所述顶梁的第一连接梁,所述排气结构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且所述排气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梁和/或所述顶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相对,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相对,所述排气通道包括第一排气孔、第二排气孔和排气腔,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围合所述排气腔,所述第一排气孔连通所述排气腔和外界空间,所述第二排气孔连通所述收容腔和所述排气腔,其中,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梁连接和/或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顶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孔开设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二排气孔开设于所述第三侧板和/或所述第四侧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孔开设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排气孔到所述第二侧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排气孔到所述第四侧板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在所述支撑组件的厚度方向具有第一厚度D1,所述第一连接梁在所述支撑组件的厚度方向具有第二厚度D2,满足:D1≥D2。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结构还包括排气筒,所述排气筒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侧板背向所述第三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排气孔贯穿所述排气筒。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适于部分收容于所述电芯的收容槽;所述边框包括主体和压边,所述主体与所述排气结构连接,所述压边连接在所述主体背向所述排气结构的表面,所述压边适于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接触,所述主体适于伸入所述收容槽,且所述压边在所述支撑组件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主体在所述支撑组件厚度方向上的尺寸。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适于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边框连接,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连接部在所述支撑组件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支撑部在所述支撑组件厚度方向上的尺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部沿所述边框的高度方向上等距离间隔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

14.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电芯和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所述电芯之间,并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共同围合形成收容腔,所述收容腔适于收容相变物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的大面开设有收容槽,所述支撑组件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

16.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电装置和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电池装置,所述电池装置给所述用电装置供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适于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电芯之间,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包括在高度方向上相对的底梁和顶梁,所述排气结构靠近所述底梁的一侧到所述底梁的距离大于所述排气结构靠近所述底梁的一侧到所述顶梁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结构具有第一高度h1,所述底梁和所述顶梁之间具有第二高度h2,满足:1/6≤h1/h2≤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包括在高度方向上相对的底梁和顶梁,以及连接所述底梁和所述顶梁的第一连接梁,所述排气结构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且所述排气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梁和/或所述顶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相对,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相对,所述排气通道包括第一排气孔、第二排气孔和排气腔,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围合所述排气腔,所述第一排气孔连通所述排气腔和外界空间,所述第二排气孔连通所述收容腔和所述排气腔,其中,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梁连接和/或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顶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孔开设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二排气孔开设于所述第三侧板和/或所述第四侧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孔开设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排气孔到所述第二侧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排气孔到所述第四侧板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在所述支撑组件的厚度方向具有第一厚度d1,所述第一连接梁在所述支撑组件的厚度方向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毅雷松郭金鑫韩桂月肖隆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弗迪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