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城市建筑用雨污分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城市建筑用雨污分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0488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5 0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城市建筑用雨污分流装置,属于雨污分流技术领域,包括弯管、轮体、蓄水框,所述雨水进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弯管,所述雨水进管位于雨水区内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吸水胶圈,所述污水区内设置有轮体,所述轮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与分流井框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分流井框架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扭簧,所述轮体上周向设置有若干蓄水框,所述蓄水框一端为敞口设置,所述蓄水框敞口一端与所述弯管对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蓄水框,从而在排出初雨后自动将弯管转动至雨水区内部,同时通过吸水胶圈的作用下对弯管的位置进行固定,因此,能够避免初期雨水进行雨水管排至自然水体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雨污分流,具体是一种城市建筑用雨污分流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水资源越来越珍贵,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雨水资源,我国实施雨水和污水各用一条市政排水管道的排水方式,即雨污分流,雨污分流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雨水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到河道,污水则通过污水管网集中后被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从而避免污水直接进入河流造成污染,而且雨水的收集利用及集中管理排放可降低水量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保证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

2、雨水的污染轻,在经过分流后,可以直接排放到河流中,而且经过自然沉淀后,可以作为天然的景观用水,也可以作为供给喷洒道路的城市市政用水,因此雨水经过净化、缓冲流入河流,可以提高地表水的使用效益,同时,污水集中后排入污水管网,并通过污水处理厂对其处理,进而实现污水再生,在通过雨污分流后能加快污水收集率,提高污水处理率,避免污水对河道、地下水造成污染,不仅能改善城市水环境,还能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3、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将雨水和污水的排水完全独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居民往往会向井盖倾倒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汽车尾气污染,露天摊贩在地面上残留的油渍等,降雨初期的雨水因冲刷屋面和道路等会溶解上述大量污染物,将其排至雨水单独的管道内,反而会加重自然水体的污染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城市建筑用雨污分流装置。p>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城市建筑用雨污分流装置,包括分流井框架、隔板,通过隔板将分流井框架分为雨水区与污水区,还包括弯管、轮体、蓄水框,所述污水区两侧壁分别设置有污水进管以及污水出管,所述雨水区两侧壁分别设置有雨水进管以及雨水出管,所述雨水进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弯管,所述雨水进管位于雨水区内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吸水胶圈,所述污水区内设置有轮体,所述轮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与分流井框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分流井框架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扭簧,所述轮体上周向设置有若干蓄水框,所述蓄水框一端为敞口设置,所述蓄水框敞口一端与所述弯管对应,所述蓄水框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三推杆,第一推杆下方的蓄水框位置正对弯管出口,所述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三推杆的宽度逐渐增大。

3、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分流井框架上固定安装有环套,所述环套与所述转轴同轴心设置,所述环套与转轴转动连接。

4、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隔板上与所述弯管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让位槽。

5、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隔板上位于雨水区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挡杆,所述挡杆位于所述让位槽的正下方,所述挡杆远离所述让位槽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浮板。

6、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雨水区内壁上滑动安装有浮杆,所述浮杆的远离水面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警示板。

7、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警示板上设置有刻度线。

8、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雨水区内设置有淤泥管,所述淤泥管的一端与淤泥泵连接。

9、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转轴远离所述轮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杆。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有蓄水框,从而在排出初雨后自动将弯管转动至雨水区内部,同时通过吸水胶圈的作用下对弯管的位置进行固定,因此,能够自动对弯管位置进行调节,避免初期雨水进行雨水管排至自然水体内,其次,通过雨水出管与分流井存在有一定的距离,从而能够对雨水中的淤泥进行截留并收集,避免淤泥进入自然水体,加重自然水体的负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建筑用雨污分流装置,包括分流井框架、隔板,通过隔板将分流井框架分为雨水区与污水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弯管、轮体、蓄水框,所述污水区两侧壁分别设置有污水进管以及污水出管,所述雨水区两侧壁分别设置有雨水进管以及雨水出管,所述雨水进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弯管,所述雨水进管位于雨水区内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吸水胶圈,所述污水区内设置有轮体,所述轮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与分流井框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分流井框架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扭簧,所述轮体上周向设置有若干蓄水框,所述蓄水框一端为敞口设置,所述蓄水框敞口一端与所述弯管对应,所述蓄水框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三推杆,第一推杆下方的蓄水框位置正对弯管出口,所述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三推杆的宽度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建筑用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井框架上固定安装有环套,所述环套与所述转轴同轴心设置,所述环套与转轴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建筑用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与所述弯管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让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城市建筑用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位于雨水区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挡杆,所述挡杆位于所述让位槽的正下方,所述挡杆远离所述让位槽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浮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建筑用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区内壁上滑动安装有浮杆,所述浮杆的远离水面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警示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城市建筑用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板上设置有刻度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建筑用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区内设置有淤泥管,所述淤泥管的一端与淤泥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城市建筑用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远离所述轮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建筑用雨污分流装置,包括分流井框架、隔板,通过隔板将分流井框架分为雨水区与污水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弯管、轮体、蓄水框,所述污水区两侧壁分别设置有污水进管以及污水出管,所述雨水区两侧壁分别设置有雨水进管以及雨水出管,所述雨水进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弯管,所述雨水进管位于雨水区内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吸水胶圈,所述污水区内设置有轮体,所述轮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与分流井框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分流井框架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扭簧,所述轮体上周向设置有若干蓄水框,所述蓄水框一端为敞口设置,所述蓄水框敞口一端与所述弯管对应,所述蓄水框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三推杆,第一推杆下方的蓄水框位置正对弯管出口,所述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三推杆的宽度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建筑用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井框架上固定安装有环套,所述环套与所述转轴同轴心设置,所述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波薛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东华规划建筑园林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