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多模态模型的产品外观缺陷检测系统及检测设备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基于多模态模型的产品外观缺陷检测系统及检测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04799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5 0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模态模型的产品外观缺陷检测设备,包括底座、图像识别装置,所述图像识别装置具备视觉、红外、3D扫描多种作业模式,所述底座的顶部和中部分别安装有辅助支架、支撑环架。该基于多模态模型的产品外观缺陷检测系统及检测设备,通过设置的图像识别装置在相应的第三啮合输出部件、第二齿轮套板以及活动环形板的传动下,图像识别装置围绕复合检测支撑部件进行旋转调节,继而进行多角度、多位置的图像收集和识别检测,且图像识别装置的融合视觉、红外、3D扫描等多种模态数据,使整体设备能够捕捉并分析更多维度的产品外观信息,即使是对光照敏感或隐蔽的缺陷也能准确识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具体为一种基于多模态模型的产品外观缺陷检测系统及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1、传统的产品外观检测一般是才用肉眼识别的方式,因此有可能人为因素导致衡量标准不统一,以及长时间检测由于视觉疲劳会出现误判的情况,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光、机、电等技术的深度开发配合,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图像识别技术,它具备了快速、准确的检测特点,能够识别各种不同模式的目标和对像的技术,且作为现有技术,以图像识别技术为原理的图像识别装置也早就投入应用中,例如申请号为202210937799.1的专利文件,其就公开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pcb板检测装置及图像识别方法。方法包括:若接收到检测指令,获取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得到的pcb板的初始图像;对初始图像进行像素溶解,以确定与初始图像对应的电路线轮廓;根据预置的轮廓筛选规则从电路线轮廓中筛选得到非连续区域;获取非连续区域在初始图像中的区域图像;对每一区域图像分别进行均一性识别,得到所述初始图像是否满足预设的均一条件的识别结果”。

2、但在申请使用现有的产品外观缺陷检测系统时发现,现有系统通常依赖于单一的图像识别技术,存在识别准确率低、对复杂缺陷检测效果不佳等问题,而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模态大模型在处理多种媒体数据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因此申请人经研究和试验后,将提供一种基于多模态模型的产品外观缺陷检测系统及检测设备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模态模型的产品外观缺陷检测系统及检测设备,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多模态模型的产品外观缺陷检测设备,包括底座、图像识别装置,所述图像识别装置具备视觉、红外、3d扫描多种作业模式,所述底座的顶部和中部分别安装有辅助支架、支撑环架,所述辅助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检测平台架,所述检测平台架的内部设置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内套装有复合检测支撑部件,且复合检测支撑部件的顶部设置有透明的检测支撑空间;

5、所述支撑环架的内侧通过轴承套装有活动环形板,所述图像识别装置安装在活动环形板顶部的内壁上并与复合检测支撑部件对齐,所述活动环形板一侧的表面套装有第二齿轮套板,所述第二齿轮套板的底部传动连接有安装在底座顶部的第三啮合输出部件,所述图像识别装置能够在第三啮合输出部件、第二齿轮套板以及活动环形板的传动下围绕复合检测支撑部件进行旋转调节。

6、优选的,所述检测平台架的底部开设有能够与滑轨卡接的导向槽,保证后续移动过程的稳定性,且检测平台架中部的前后端均开设有减重槽。

7、优选的,复合检测支撑部件包括透明板、组合环架、第一齿轮套板、第一传动齿轮以及第一抱闸伺服电机,所述透明板通过轴承套装在组合环架的内部,所述第一齿轮套板的顶部安装在轴承的内圈结构底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中部与第一抱闸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且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齿轮套板啮合连接,所述第一抱闸伺服电机的壳体表面与透明板的后端表面之间安装有支撑架,所述组合环架套装在让位槽的内部。

8、优选的,所述第三啮合输出部件包括第三传动齿轮、第三抱闸伺服电机,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的中部与第三抱闸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且第三传动齿轮与第二齿轮套板的底部啮合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的壳体表面与底座中部的顶面之间安装有支撑座,第三啮合输出部件与第二齿轮套板组合,使图像识别装置与活动环形板具备自动化旋转调节的使用功能,满足产品多角度、多位置的图像数据收集和识别。

9、优选的,所述让位槽的后端为开放结构,且让位槽的设置数量为五个并等距分布在检测平台架的顶部上,所述复合检测支撑部件的设置数量与让位槽的设置数量相同,进而满足产品的批量化检测的使用效果。

10、优选的,所述检测平台架为中空结构,且检测平台架的顶部开设有十个拼装槽,十个所述拼装槽两两一组设置在五个让位槽的外侧,且拼装槽与对应的让位槽空间相通,为检测平台架与复合检测支撑部件的组装提供辅助空间。

11、优选的,所述组合环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组合板,且组合环架与自身结构上的两个组合板分别卡接在对应的让位槽内和两个拼装槽内,所述检测平台架的内部固定套接有能够与对应组合板磁吸连接的电磁铁,保证复合检测支撑部件在检测平台架拼装后的稳定性。

12、优选的,所述检测平台架前端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直齿板,所述直齿板的两端均传动连接有第二啮合输出部件,两个所述第二啮合输出部件均包括第二传动齿轮、第二抱闸伺服电机,所述第二抱闸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传动齿轮的中部传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分别与直齿板的两端啮合连接,为检测平台架上多个复合检测支撑部件的批量使用,提供往复移动的动力,完善整体装置的自动化作业性能。

13、优选的,所述检测平台架前端的顶部设置有辅助清洁组件,所述辅助清洁组件包括清洁支架、清洁海绵条,所述清洁支架的后端固定连接在检测平台架前端顶部的表面上,所述清洁海绵条的后端固定连接在清洁支架的前端上,辅助清洁组件位于图像识别装置依靠活动环形板旋转调节的轨迹上,继而能在图像识别装置旋转移动过程中,对图像识别装置的镜头进行辅助清洁。

14、一种基于多模态模型的产品外观缺陷检测系统,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5、s1、数据采集与处理

16、通过第三啮合输出部件、第二齿轮套板以及活动环形板的传动下围绕复合检测支撑部件进行旋转调节,对放置在复合检测支撑部件顶部的待测产品,进行多角度,多位置集产品外观图像收集,形成图像和视频数据,继而进行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最终将待测产品的高光谱图像、深度图像、rgb图像不同模态的特征信息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的特征表示;

17、其中的数据采集是数据处理流程中的首个关键步骤,旨在收集并整理原始数据,为后续的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融合以及缺陷检测等步骤提供必要的输入数据,这一过程确保了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18、数据预处理:在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产品外观缺陷检测系统中,数据预处理环节负责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处理操作,以提升数据质量,确保后续特征提取和缺陷检测步骤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这些处理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噪声抑制、图像增强、图像归一化、数据标准化、数据平衡等,旨在消除或减少原始数据中的噪声、冗余和无关信息,突出关键特征,并调整数据分布,使其更符合模型的输入要求,通过数据预处理,可以显著提升系统的检测性能和稳定性;

19、特征提取是指从经过预处理的图像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或属性,这些关键信息或属性被称为特征,它们被进一步转化为特征向量的形式,以便于后续的分析、比较和缺陷检测算法的处理。特征提取是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它能够捕获图像数据中的本质和具有代表性的元素,从而简化数据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多模态模型的产品外观缺陷检测设备,包括底座(1)、图像识别装置(2),所述图像识别装置(2)具备视觉、红外、3D扫描多种作业模式,所述底座(1)的顶部和中部分别安装有辅助支架(3)、支撑环架(5),所述辅助支架(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轨(4),所述滑轨(4)上滑动连接有检测平台架(7),所述检测平台架(7)的内部设置有让位槽(8),所述让位槽(8)内套装有复合检测支撑部件(9),且复合检测支撑部件(9)的顶部设置有透明的检测支撑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模态模型的产品外观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平台架(7)的底部开设有能够与滑轨(4)卡接的导向槽,且检测平台架(7)中部的前后端均开设有减重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模态模型的产品外观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复合检测支撑部件(9)包括透明板(91)、组合环架(92)、第一齿轮套板(93)、第一传动齿轮(94)以及第一抱闸伺服电机(95),所述透明板(91)通过轴承套装在组合环架(92)的内部,所述第一齿轮套板(93)的顶部安装在轴承的内圈结构底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94)的中部与第一抱闸伺服电机(95)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且第一传动齿轮(94)与第一齿轮套板(93)啮合连接,所述第一抱闸伺服电机(95)的壳体表面与透明板(91)的后端表面之间安装有支撑架,所述组合环架(92)套装在让位槽(8)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模态模型的产品外观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啮合输出部件(16)包括第三传动齿轮(161)、第三抱闸伺服电机(162),所述第三传动齿轮(161)的中部与第三抱闸伺服电机(162)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且第三传动齿轮(161)与第二齿轮套板(15)的底部啮合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齿轮(161)的壳体表面与底座(1)中部的顶面之间安装有支撑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模态模型的产品外观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槽(8)的后端为开放结构,且让位槽(8)的设置数量为五个并等距分布在检测平台架(7)的顶部上,所述复合检测支撑部件(9)的设置数量与让位槽(8)的设置数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模态模型的产品外观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平台架(7)为中空结构,且检测平台架(7)的顶部开设有十个拼装槽(12),十个所述拼装槽(12)两两一组设置在五个让位槽(8)的外侧,且拼装槽(12)与对应的让位槽(8)空间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模态模型的产品外观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环架(9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组合板(17),且组合环架(92)与自身结构上的两个组合板(17)分别卡接在对应的让位槽(8)内和两个拼装槽(12)内,所述检测平台架(7)的内部固定套接有能够与对应组合板(17)磁吸连接的电磁铁(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模态模型的产品外观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平台架(7)前端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直齿板(10),所述直齿板(10)的两端均传动连接有第二啮合输出部件(11),两个所述第二啮合输出部件(11)均包括第二传动齿轮(111)、第二抱闸伺服电机(112),所述第二抱闸伺服电机(112)的输出端与第二传动齿轮(111)的中部传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11)分别与直齿板(10)的两端啮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模态模型的产品外观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平台架(7)前端的顶部设置有辅助清洁组件(14),所述辅助清洁组件(14)包括清洁支架(141)、清洁海绵条(142),所述清洁支架(141)的后端固定连接在检测平台架(7)前端顶部的表面上,所述清洁海绵条(142)的后端固定连接在清洁支架(141)的前端上。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模态模型的产品外观缺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模态模型的产品外观缺陷检测设备,包括底座(1)、图像识别装置(2),所述图像识别装置(2)具备视觉、红外、3d扫描多种作业模式,所述底座(1)的顶部和中部分别安装有辅助支架(3)、支撑环架(5),所述辅助支架(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轨(4),所述滑轨(4)上滑动连接有检测平台架(7),所述检测平台架(7)的内部设置有让位槽(8),所述让位槽(8)内套装有复合检测支撑部件(9),且复合检测支撑部件(9)的顶部设置有透明的检测支撑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模态模型的产品外观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平台架(7)的底部开设有能够与滑轨(4)卡接的导向槽,且检测平台架(7)中部的前后端均开设有减重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模态模型的产品外观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复合检测支撑部件(9)包括透明板(91)、组合环架(92)、第一齿轮套板(93)、第一传动齿轮(94)以及第一抱闸伺服电机(95),所述透明板(91)通过轴承套装在组合环架(92)的内部,所述第一齿轮套板(93)的顶部安装在轴承的内圈结构底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94)的中部与第一抱闸伺服电机(95)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且第一传动齿轮(94)与第一齿轮套板(93)啮合连接,所述第一抱闸伺服电机(95)的壳体表面与透明板(91)的后端表面之间安装有支撑架,所述组合环架(92)套装在让位槽(8)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模态模型的产品外观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啮合输出部件(16)包括第三传动齿轮(161)、第三抱闸伺服电机(162),所述第三传动齿轮(161)的中部与第三抱闸伺服电机(162)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且第三传动齿轮(161)与第二齿轮套板(15)的底部啮合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齿轮(161)的壳体表面与底座(1)中部的顶面之间安装有支撑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模态模型的产品外观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丽齐光鹏马岩堂商广勇
申请(专利权)人: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