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日化口腔护理和及其他护理类包装,特别是涉及一种单一聚烯烃材质的复合材料包装。
技术介绍
1、常规复合片材包装多为塑料铝塑复合膜结构,不可回收结构有pe/al/pe、pe/mpet/pe、pe/evoh/pe等, 可回收结构有塑胶挤出软管等;不可回收包装膜不符合日益严峻的环保趋势,可回收包装膜通常尺寸稳定性、摩擦系数、包装后外观等不佳,很难完全达到客户的期望。且现阶段铝塑复合膜虽可以实现回收,但实际上回收企业较少且污染严重,加上回收利用技术尚未成熟,回收还是相对困难。一些传统铝塑片材结构为ink/pe/al/pe,ink/pe/mpet/pe等,表面存在拉管成型性差,软管形变恢复能力慢,难被分离回收的问题,且铝塑片材常规掩埋回收导致重金属污染,火化回收导致焚烧炉板结等问题。
2、现有塑料复合膜包装难以同时实现环保可降解,尺寸和摩擦系数稳定,包装后精美外观,高阻隔等要求。现有pe单一材质膜袋多采用pe/pe材质结构,两层pe均为普通聚乙烯树脂,阻湿性、阻氧性和保香性均无法满足高品质产品要求。若采用多层共挤高阻隔pe材质结构,因高阻隔材料多为evoh、pa、pvdc等材料,需达到一定厚度(≥3μm)才可有足够的阻隔性,且以上材料与pe材质相容性不好,加工时需要加入连接树脂(≥4μm)配合,因此势必造成多层共挤膜中非聚乙烯成分含量较高。以上材料与聚乙烯相容性很低,降低了再回收利用率,提高了二次加工的难度。并且需要采用的多层共挤设备造价极高,是包装的制膜成本偏高,生产加工难度大,同时使废品率提高,造成极大浪费,无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一聚烯烃材质的复合材料包装及其制备方法,实现包装材料单一化的同时,包装拉管成型好、软管包装形变恢复快、利于分离回收。
2、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一聚烯烃材质的复合材料包装,所述包装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聚烯烃印刷层、外粘结层、阻隔层、内粘结层和聚烯烃热封层;所述外粘结层包括乙烯丙烯酸改性聚乙烯、单组份聚氨酯、双组份聚氨酯、聚醚类胶水中的一种,或者所述外粘结层包括ldpe、hdpe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内粘结层包括乙烯丙烯酸改性聚乙烯、单组份聚氨酯、双组份聚氨酯、聚醚类胶水中的一种,或者所述内粘结层包括ldpe、hdpe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外粘结层用于复合外聚烯烃印刷层、阻隔层,所述内粘结层用于复合阻隔层、聚烯烃热封层 。
3、优选地,所述外聚烯烃印刷层是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均聚聚丙烯、共聚聚丙烯、无规聚丙烯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优选地,所述外聚烯烃印刷层的厚度为50~150μm。
4、优选地,所述外聚烯烃印刷层由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组成,其质量百分比为:20%~40%、10%~30%、30%~50%、10%~20%。
5、优选地,所述阻隔层采用镀金属层薄膜、镀无机氧化物薄膜、镀有机物薄膜、单向或双向拉伸单层薄膜、单向拉伸多层共挤出薄膜、双向拉伸多层共挤出薄膜、多层共挤出ny/pa薄膜、涂覆有机物阻隔薄膜、涂覆无机物阻隔薄膜中的一种或多种。
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阻隔层采用镀金属层聚烯烃薄膜、镀无机氧化物聚烯烃薄膜、镀有机物聚烯烃薄膜、单向或双向拉伸单层聚乙烯薄膜、单向拉伸多层共挤出聚烯烃薄膜、双向拉伸多层共挤出聚烯烃薄膜、多层共挤出ny/pa聚烯烃薄膜、涂覆有机物聚烯烃阻隔薄膜、涂覆无机物聚烯烃阻隔薄膜中的一种或多种。
7、优选地,所述镀金属层薄膜为镀金属层聚乙烯醇。
8、优选地,所述镀金属层聚烯烃薄膜为镀铝聚乙烯或镀铝聚丙烯,所述镀无机氧化物聚烯烃薄膜为镀氧化铝聚乙烯或镀氧化铝聚丙烯或镀氧化硅聚乙烯或镀氧化硅聚丙烯。
9、优选地,所述阻隔层的厚度为12~150μm。
10、优选地,所述聚烯烃热封层是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均聚聚丙烯、共聚聚丙烯、无规聚丙烯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11、优选地,所述聚烯烃热封层的厚度为50~150μm。
12、优选地,所述聚烯烃热封层的组成为:茂金属聚乙烯20%~40%;高密度聚乙烯20%~30%,低密度聚乙烯10%~30%,中密度聚乙烯30%~50%。
13、优选地,所述外粘结层的组成为:ldpe 50%~100%、hdpe 0%~50%。
14、优选地,所述内粘结层的组成为:ldpe 50%~100%、hdpe 0%~50%。
15、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所述的单一聚烯烃材质的复合材料包装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6、步骤一:选取加工外聚烯烃印刷层所需的聚烯烃原料,按照聚烯烃原料的相应比例利用三层吹塑设备吹塑,得到外聚烯烃印刷层;选取聚烯烃热封层所需的聚烯烃原料,按照聚烯烃原料的相应比例利用三层吹塑设备吹塑,得到聚烯烃热封层;
17、步骤二:
18、加工阻隔层,所述加工方法为下述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19、(1)薄膜进行单层、多层共挤工艺;
20、或(2)薄膜进行单向或双向拉伸工艺;
21、通过上述拉伸工艺、多层挤出工艺可以得到诸如单向或双向拉伸单层薄膜、单向拉伸多层共挤出薄膜、双向拉伸多层共挤出薄膜、多层共挤出ny/pa薄膜;
22、或(3)薄膜表面蒸镀金属层、无机氧化物层、有机物;利用上述处理可以得到诸如镀金属层薄膜、镀无机氧化物薄膜、镀有机物薄膜;
23、或(4)薄膜表面涂覆有机物或无机物,得到涂覆有机物薄膜或涂覆无机物薄膜;
24、步骤三:在外聚烯烃印刷层与阻隔层之间、阻隔层与聚烯烃热封层之间分别设置粘结材料,使得外聚烯烃印刷层、阻隔层、聚烯烃热封层依次复合,得到复合膜;
25、步骤四:将复合膜通过分切机切割成所需的宽度。
26、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27、与传统铝塑片材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单一聚烯烃材质的复合材料包装实现材料的单一化目标;实现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延长材料的寿命周期, 减少碳排放量,同时减少金属铝元素的应用,可以解决以往铝塑材料难以分离再回收的困惑。
28、本专利技术的单一材质的复合材料包装尺寸和摩擦系数稳定,复合强度值稳定且满足客户端的高阻隔性能要求。
29、本专利技术的单一聚烯烃材质的复合材料包装阻湿性、阻氧性和保香性满足超长货架期客户需求,对内容物产品可实现长效的保质周期,保证内容物的功能性,兼顾了材料单一去铝化包装产品需求。
30、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材料包装中非聚烯烃成分含量较低提高了再回收利用率,降低了回收材料的加工回收的再利用难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一聚烯烃材质的复合材料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聚烯烃印刷层、外粘结层、阻隔层、内粘结层和聚烯烃热封层;所述外粘结层包括乙烯丙烯酸改性聚乙烯、单组份聚氨酯、双组份聚氨酯、聚醚类胶水中的一种,或者所述外粘结层包括LDPE、HDPE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内粘结层包括乙烯丙烯酸改性聚乙烯、单组份聚氨酯、双组份聚氨酯、聚醚类胶水中的一种,或者所述内粘结层包括LDPE、HDPE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一聚烯烃材质的复合材料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聚烯烃印刷层是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均聚聚丙烯、共聚聚丙烯、无规聚丙烯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一聚烯烃材质的复合材料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聚烯烃印刷层的厚度为50~1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单一聚烯烃材质的复合材料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聚烯烃印刷层由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组成,其质量百分比为:20%~40%、10%~30%、30%~50%、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一聚烯烃材质的复合材料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采用镀金属层薄膜、镀无机氧化物薄膜、镀有机物薄膜、单向或双向拉伸单层薄膜、单向拉伸多层共挤出薄膜、双向拉伸多层共挤出薄膜、多层共挤出NY/PA薄膜、涂覆有机物阻隔薄膜、涂覆无机物阻隔薄膜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一聚烯烃材质的复合材料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采用镀金属层聚烯烃薄膜、镀无机氧化物聚烯烃薄膜、镀有机物聚烯烃薄膜、单向或双向拉伸单层聚乙烯薄膜、单向拉伸多层共挤出聚烯烃薄膜、双向拉伸多层共挤出聚烯烃薄膜、多层共挤出NY/PA聚烯烃薄膜、涂覆有机物聚烯烃阻隔薄膜、涂覆无机物聚烯烃阻隔薄膜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一聚烯烃材质的复合材料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金属层薄膜为镀金属层聚乙烯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一聚烯烃材质的复合材料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金属层聚烯烃薄膜为镀铝聚乙烯或镀铝聚丙烯,所述镀无机氧化物聚烯烃薄膜为镀氧化铝聚乙烯或镀氧化铝聚丙烯或镀氧化硅聚乙烯或镀氧化硅聚丙烯。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所述的单一聚烯烃材质的复合材料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的厚度为12~15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一聚烯烃材质的复合材料包装,所述聚烯烃热封层是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均聚聚丙烯、共聚聚丙烯、无规聚丙烯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单一聚烯烃材质的复合材料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热封层的厚度为50~150μm。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单一聚烯烃材质的复合材料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热封层的组成为:茂金属聚乙烯20%~40%;高密度聚乙烯20%~30%,低密度聚乙烯10%~30%,中密度聚乙烯30%~50%。
13. 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单一聚烯烃材质的复合材料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粘结层的组成为:LDPE 50%~100%、HDPE 0%~50%。
14. 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单一聚烯烃材质的复合材料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粘结层的组成为:LDPE 50%~100%、HDPE 0%~50%。
15.权利要求1至14任意一项所述的单一聚烯烃材质的复合材料包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一聚烯烃材质的复合材料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聚烯烃印刷层、外粘结层、阻隔层、内粘结层和聚烯烃热封层;所述外粘结层包括乙烯丙烯酸改性聚乙烯、单组份聚氨酯、双组份聚氨酯、聚醚类胶水中的一种,或者所述外粘结层包括ldpe、hdpe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内粘结层包括乙烯丙烯酸改性聚乙烯、单组份聚氨酯、双组份聚氨酯、聚醚类胶水中的一种,或者所述内粘结层包括ldpe、hdpe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一聚烯烃材质的复合材料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聚烯烃印刷层是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均聚聚丙烯、共聚聚丙烯、无规聚丙烯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一聚烯烃材质的复合材料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聚烯烃印刷层的厚度为50~1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单一聚烯烃材质的复合材料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聚烯烃印刷层由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组成,其质量百分比为:20%~40%、10%~30%、30%~50%、10%~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一聚烯烃材质的复合材料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采用镀金属层薄膜、镀无机氧化物薄膜、镀有机物薄膜、单向或双向拉伸单层薄膜、单向拉伸多层共挤出薄膜、双向拉伸多层共挤出薄膜、多层共挤出ny/pa薄膜、涂覆有机物阻隔薄膜、涂覆无机物阻隔薄膜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一聚烯烃材质的复合材料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采用镀金属层聚烯烃薄膜、镀无机氧化物聚烯烃薄膜、镀有机物聚烯烃薄膜、单向或双向拉伸单层聚乙烯薄膜、单向拉伸多层共挤出聚烯烃薄膜、双向拉伸多层共挤出聚烯烃薄膜、多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磊,周大成,俞国星,赵飞,
申请(专利权)人:安姆科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