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尤其是一种可变高度式副仪表板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1、汽车碰撞安全性能一直是消费者较为关注的性能,车企为满足客户需求,提高销量,新上市车型多为c-ncap5星要求。目前碰撞工况中增加远端乘员保护要求,占分4分,很多情况下此项得分直接影响5星目标达成,所以远端乘员保护从法规层面上升为非常重要的地位。
2、新法规新工况下,车企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提升远端保护的性能。首先,增加中置气囊。在侧柱碰中,通过碰撞信号点爆该气囊有效阻止前排两乘员头部直接接触,减小远端乘员头部偏移量。但仅靠此气囊起到完全规避扣分,需要气囊体积较大,且可能需要多级多腔式,开发成本较大。另外一种措施是保证足够的乘员间距离。但这不但影响车型主尺寸,还会影响到人机布置,因此实施上受到很大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高度式副仪表板结构及车辆,设置可在碰撞时整体提升高度的副仪表板,可以在侧面碰撞中对中置气囊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无需增大气囊体积,其本身也有阻止乘员间直接接触的作用。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3、第一方面,一种可变高度式副仪表板结构,包括:
4、若干层副仪表板组分总成,每层副仪表板组分总成之间以及第一层副仪表板组分总成与车身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套筒件,两套筒件套接配合,内部具有充装空间;
5、充装组件,其通过管路连通所述
6、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每一组所述连接件包括上套筒件和下套筒件,上套筒件和下套筒件的相对端开口,并且上套筒件滑动套接在下套筒件上。
7、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上套筒件和下套筒件的相背端通过连接板与车身或者副仪表板组分总成连接。
8、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连接板呈矩形,连接板上设有安装孔。
9、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上套筒件和下套筒件之间设有密封圈。
10、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上套筒件和下套筒件内部之间通过弹簧连接。
11、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弹簧连接连接在上套筒件和下套筒件的连接板之间。
12、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充装组件包括高压气瓶,高压气瓶通过带有电磁阀的管路连接套筒件,电磁阀连接执行控制单元。
13、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充装组件包括水箱,水箱内设有水泵,水泵通过管路连接套筒件,水泵连接执行控制单元。
14、第二方面,一种车辆,车辆上安装有如上任一所述的可变高度式副仪表板结构,碰撞时,车辆的整车控制单元将碰撞信号发送给充装组件的执行控制单元,执行控制单元发出指令启动充装组件,实现副仪表板整体抬高。
15、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6、1.本专利技术设置可在碰撞时整体提升高度的副仪表板,可以在侧面碰撞中对中置气囊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无需增大气囊体积,其本身也有阻止乘员间直接接触的作用。此结构使对乘员间横向距离要求亦降低,大大提升安全性能。
17、2.本专利技术的连接件由上套筒件和下套筒件套接组成,其不仅通过连接板可以作为不同副仪表板组分总成的连接件,同时与充装组件连通,在发生碰撞时,可以作为副仪表板的顶升件,实现碰撞时,副仪表板高度快速抬高,保证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高度式副仪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高度式副仪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组所述连接件包括上套筒件和下套筒件,上套筒件和下套筒件的相对端开口,并且上套筒件滑动套接在下套筒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高度式副仪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筒件和下套筒件的相背端通过连接板与车身或者副仪表板组分总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变高度式副仪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呈矩形,连接板上设有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变高度式副仪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筒件和下套筒件之间设有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高度式副仪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筒件和下套筒件内部之间通过弹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变高度式副仪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连接连接在上套筒件和下套筒件的连接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高度式副仪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装组件包括高压气瓶,高压气瓶通过带有电磁阀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高度式副仪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装组件包括水箱,水箱内设有水泵,水泵通过管路连接套筒件,水泵连接执行控制单元。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车辆上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可变高度式副仪表板结构,碰撞时,车辆的整车控制单元将碰撞信号发送给充装组件的执行控制单元,执行控制单元发出指令启动充装组件,实现副仪表板整体抬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高度式副仪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高度式副仪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组所述连接件包括上套筒件和下套筒件,上套筒件和下套筒件的相对端开口,并且上套筒件滑动套接在下套筒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高度式副仪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筒件和下套筒件的相背端通过连接板与车身或者副仪表板组分总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变高度式副仪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呈矩形,连接板上设有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变高度式副仪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筒件和下套筒件之间设有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高度式副仪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筒件和下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素红,徐文凭,曾婷,李平,张许俊,孙宇,姜张豪,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