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03753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5 0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及方法,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其中,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包括反应容器、烟气扩散器、驱动装置、烟气通入管道和烟气排放管道,反应容器内用于盛放粉煤灰浆液,烟气扩散器设置于反应容器内,其内设置有烟气通道,烟气通道的进口端与烟气通入管道连通,用于通入烟气,烟气扩散器上还设置有多个扩散微孔与烟气通道连通;烟气扩散器沿反应容器的高度方向设置,且驱动装置与烟气扩散器连接,用于带动烟气扩散器转动;烟气排放管道与反应容器连通,用于供烟气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二氧化碳吸收方法,采用上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利用粉煤灰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减轻了环境负担,降低了成本,而且能够提高反应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特别是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火电厂的co2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是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密切研究的焦点之一,在众多ccs技术中,使用粉煤灰来吸收火电厂排放的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技术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2、但是,现有的利用粉煤灰吸收二氧化碳的装置,多通过矿化反应将二氧化碳以稳定的碳酸盐的形态封存于矿化灰渣中,该种方式气体转化效率底,导致能耗过大。

3、因此,亟待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利用粉煤灰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减轻了环境负担,降低了成本,而且能够提高反应效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包括反应容器、烟气扩散器、驱动装置、烟气通入管道和烟气排放管道,所述反应容器内用于盛放粉煤灰浆液,所述烟气扩散器设置于所述反应容器内,且所述烟气扩散器内设置有烟气通道,所述烟气通道的进口端与所述烟气通入管道连通,用于通入烟气,所述烟气扩散器上还设置有多个扩散微孔,所述扩散微孔与所述烟气通道连通,用于供烟气扩散进入所述反应容器内;其中,所述烟气扩散器沿所述反应容器的高度方向设置,且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烟气扩散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烟气扩散器转动;所述烟气排放管道与所述反应容器连通,用于供烟气排出。p>

4、优选的,还包括承重平台,所述反应容器设置于所述承重平台上;其中,所述承重平台上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上设置有旋转连接装置,所述烟气通入管道的一端用于供烟气进入,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固定装置上并通过所述旋转连接装置与所述烟气扩散器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反应容器的顶部,且与所述烟气扩散器的顶部连接。

5、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所述烟气扩散器为螺旋烟气扩散器,所述螺旋烟气扩散器的顶部通过电机旋转杆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底部通过辅助旋转杆与所述旋转连接装置连接。

6、优选的,所述反应容器的底部两侧分别通过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支撑于所述承重平台上;其中,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均为液压支柱。

7、优选的,所述烟气排放管道连接于所述反应容器的顶部,所述烟气排放管道还通过烟气循环管道与所述烟气通入管道连接,且所述烟气循环管道和所述烟气排放管道的连接处还设置有烟气检测装置,所述烟气检测装置用于对所述反应容器内的烟气进行检测;

8、其中,所述烟气排放管道上设置有烟气排放阀门,所述烟气循环管道上设置有烟气循环阀门,所述烟气通入管道上设置有烟气通入阀门;且,所述烟气循环管道上还设置有加压泵,所述烟气通入管道上还设置有引风机。

9、优选的,所述烟气检测装置包括温度检测模块、压力检测模块、二氧化碳浓度检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所述压力检测模块以及所述二氧化碳浓度检测模块均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与所述烟气排放阀门、所述烟气循环阀门以及所述烟气通入阀门信号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反应容器的顶部还设置有添料口,用于加入粉煤灰和水,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烟气扩散器转动时,能够对粉煤灰和水进行搅拌形成所述粉煤灰浆液;所述反应容器的底部还设置有卸料口,所述卸料口上设置有卸料阀门;

11、所述反应容器的顶部还设置有压力表和泄压阀。

12、优选的,还包括超声装置,所述超声装置设置于所述反应容器上,用于产生超声波;

13、其中,所述超声装置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超声装置和第二超声装置,所述第一超声装置和所述第二超声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反应容器的两侧。

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吸收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实施,包括步骤:

15、s1、将烟气引入所述烟气通入管道,并通过所述烟气扩散器扩散进入所述反应容器中;

16、s2、使所述烟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所述反应容器内的粉煤灰浆液进行反应;

17、s3、将所述反应容器内的烟气通过所述烟气排放管道排出;

18、s4、待所述反应容器内的压力降为0时,进行卸料。

19、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s101、将预设比例的粉煤灰和水加入所述反应容器中,通过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烟气扩散器转动,对粉煤灰和水进行搅拌形成所述粉煤灰浆液;

20、所述步骤s2包括步骤:

21、s201、当所述反应容器中的压力达到预设范围时,关闭所述烟气通入管道,并打开烟气循环管道,同时开启所述烟气循环管道上的加压泵,使烟气进行循环;

22、s202、使所述粉煤灰浆液与所述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充分反应,直至所述反应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到达排放范围:

23、s203、关闭所述加压泵和所述烟气循环管道。

24、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25、本专利技术在反应容器内盛放粉煤灰浆液,火电厂排放的烟气引入烟气通入管道后,通过烟气扩散器能够扩散进入反应容器中与粉煤灰浆液进行反应,从而能够利用粉煤灰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减轻了环境负担,且降低了成本;而且,本专利技术中烟气扩散器沿反应容器的高度方向设置,且驱动装置与烟气扩散器连接,能够带动烟气扩散器转动,使烟气与粉煤灰浆液充分混合接触,提高了反应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容器、烟气扩散器、驱动装置、烟气通入管道和烟气排放管道,所述反应容器内用于盛放粉煤灰浆液,所述烟气扩散器设置于所述反应容器内,且所述烟气扩散器内设置有烟气通道,所述烟气通道的进口端与所述烟气通入管道连通,用于通入烟气,所述烟气扩散器上还设置有多个扩散微孔,所述扩散微孔与所述烟气通道连通,用于供烟气扩散进入所述反应容器内;其中,所述烟气扩散器沿所述反应容器的高度方向设置,且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烟气扩散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烟气扩散器转动;所述烟气排放管道与所述反应容器连通,用于供烟气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重平台,所述反应容器设置于所述承重平台上;其中,所述承重平台上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上设置有旋转连接装置,所述烟气通入管道的一端用于供烟气进入,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固定装置上并通过所述旋转连接装置与所述烟气扩散器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反应容器的顶部,且与所述烟气扩散器的顶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所述烟气扩散器为螺旋烟气扩散器,所述螺旋烟气扩散器的顶部通过电机旋转杆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底部通过辅助旋转杆与所述旋转连接装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容器的底部两侧分别通过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支撑于所述承重平台上;其中,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均为液压支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排放管道连接于所述反应容器的顶部,所述烟气排放管道还通过烟气循环管道与所述烟气通入管道连接,且所述烟气循环管道和所述烟气排放管道的连接处还设置有烟气检测装置,所述烟气检测装置用于对所述反应容器内的烟气进行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检测装置包括温度检测模块、压力检测模块、二氧化碳浓度检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所述压力检测模块以及所述二氧化碳浓度检测模块均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与所述烟气排放阀门、所述烟气循环阀门以及所述烟气通入阀门信号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容器的顶部还设置有添料口,用于加入粉煤灰和水,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烟气扩散器转动时,能够对粉煤灰和水进行搅拌形成所述粉煤灰浆液;所述反应容器的底部还设置有卸料口,所述卸料口上设置有卸料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超声装置,所述超声装置设置于所述反应容器上,用于产生超声波;

9.一种二氧化碳吸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实施,包括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S101、将预设比例的粉煤灰和水加入所述反应容器中,通过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烟气扩散器转动,对粉煤灰和水进行搅拌形成所述粉煤灰浆液;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容器、烟气扩散器、驱动装置、烟气通入管道和烟气排放管道,所述反应容器内用于盛放粉煤灰浆液,所述烟气扩散器设置于所述反应容器内,且所述烟气扩散器内设置有烟气通道,所述烟气通道的进口端与所述烟气通入管道连通,用于通入烟气,所述烟气扩散器上还设置有多个扩散微孔,所述扩散微孔与所述烟气通道连通,用于供烟气扩散进入所述反应容器内;其中,所述烟气扩散器沿所述反应容器的高度方向设置,且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烟气扩散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烟气扩散器转动;所述烟气排放管道与所述反应容器连通,用于供烟气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重平台,所述反应容器设置于所述承重平台上;其中,所述承重平台上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上设置有旋转连接装置,所述烟气通入管道的一端用于供烟气进入,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固定装置上并通过所述旋转连接装置与所述烟气扩散器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反应容器的顶部,且与所述烟气扩散器的顶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所述烟气扩散器为螺旋烟气扩散器,所述螺旋烟气扩散器的顶部通过电机旋转杆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底部通过辅助旋转杆与所述旋转连接装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容器的底部两侧分别通过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支撑于所述承重平台上;其中,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均为液压支柱。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令锦张志义蔡春城朱振涛薛壮壮张雅宙周生啓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