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同时检测姜黄素和Fe3+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及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西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同时检测姜黄素和Fe3+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03618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5 0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时检测姜黄素和Fe<supgt;3+</supgt;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及制备方法,属于荧光传感分析技术领域。针对目前以升华硫粉为硫源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的制备时间长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氢氧化钠、升华硫粉、β‑环糊精加入超纯水中,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将混合溶液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反应釜进行高温高压反应,经透析纯化、冷冻干燥后,得到所述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β‑环糊精硫量子点在高温反应釜中6 h即可制得;与已报道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的制备方法(144 h)相比,明显提高了合成效率。并且基于姜黄素和Fe<supgt;3+</supgt;可以引起β‑环糊精硫量子点的比率型荧光变化现象,实现了对姜黄素和Fe<supgt;3+</supgt;的定量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荧光传感分析,具体涉及一种同时检测姜黄素和fe3+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姜黄素 (cur) 是一种从植物姜黄的根中提取出来的多酚色素,常用在化妆品和香料中。多项研究表明,过度使用姜黄素可能会使人体的dna失活,导致细胞内atp水平下降,并造成组织坏死等不可逆的影响。鉴于姜黄素在各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定量检测相关产品中姜黄素 的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2、目前,定量检测姜黄素的方法有毛细管电泳法、电化学法、薄层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然而,设备昂贵、繁琐的样品前处理、复杂的操作和检测周期长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同时,荧光光谱法以其操作方便、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另外,依靠单荧光信号进行检测更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干扰,比率荧光传感更加准确、有效。硫量子点作为新兴的非金属量子点,基于其良好的光致发光、独有的抗菌性,已经应用在荧光传感、生物抗菌等领域。现已报道的以升华硫粉为硫源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制备时长约为144 h,严重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目前以升华硫粉为硫源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的制备时间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同时检测姜黄素和fe3+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及制备方法。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3、一种同时检测姜黄素和fe3+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所述β-环糊精硫量子点呈球形结构,粒径分布在0.55 nm到1.25 nm之间。

4、进一步,所述β-环糊精硫量子点的晶格间距为0.214 nm,平均粒径为0.9±0.1nm。

5、进一步,所述β-环糊精硫量子点的最佳激发光在320 nm,最大发射峰位于420 nm。

6、进一步,所述β-环糊精硫量子点检测姜黄素的线性范围为0.50~90 μm,检测的灵敏度为23 nm。

7、进一步,所述β-环糊精硫量子点在姜黄素体系中检测fe3+的线性范围为0.80~100μm,检测的灵敏度为0.58 μm。

8、一种同时检测姜黄素和fe3+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将氢氧化钠、升华硫粉、β-环糊精加入超纯水中,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将混合溶液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反应釜进行高温高压反应,经透析纯化、冷冻干燥后,得到所述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

9、进一步,所述升华硫粉和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1.5):(1~1.3)。

10、进一步,所述加热搅拌的温度为50℃,时间为30 min;所述透析纯化的具体步骤为:在截留分子量为3500 da的透析袋中透析12~16 h;所述冷冻干燥的时间为:24 h;所述高温高压反应的温度为170℃,时间为6 h。

11、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在姜黄素和fe3+荧光传感检测中的应用。

12、进一步,用于饮料中姜黄素的检测。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利用反应釜6 h快速制备,与已报道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144 h) 相比,明显提高了合成效率。并且基于姜黄素和fe3+可以引起β-环糊精硫量子点的比率型荧光变化现象,实现了对姜黄素和fe3+的定量检测。

15、在此我们利用反应釜6 h即可制得,明显缩短了合成时间。并且将快速制备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用于比率荧光检测姜黄素和fe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时检测姜黄素和Fe3+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其特征在于:所述β-环糊精硫量子点呈球形结构,粒径分布在0.55 nm到1.25 nm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时检测姜黄素和Fe3+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其特征在于:所述β-环糊精硫量子点的晶格间距为0.214 nm,平均粒径为0.9±0.1 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时检测姜黄素和Fe3+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其特征在于:所述β-环糊精硫量子点的最佳激发在320 nm,最大发射峰位于420 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时检测姜黄素和Fe3+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其特征在于:所述β-环糊精硫量子点检测姜黄素的线性范围为0.50~90 μM,检测的灵敏度为23 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时检测姜黄素和Fe3+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其特征在于:所述β-环糊精硫量子点在姜黄素体系中检测Fe3+的线性范围为0.80~100 μM,检测的灵敏度为0.58 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时检测姜黄素和Fe3+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氢氧化钠、升华硫粉、β-环糊精加入超纯水中,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将混合溶液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反应釜进行高温高压反应,经透析纯化、冷冻干燥后,得到所述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同时检测姜黄素和Fe3+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华硫粉和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1.5):(1~1.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同时检测姜黄素和Fe3+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搅拌的温度为50℃,时间为30 min;所述透析纯化的具体步骤为:在截留分子量为3500 Da的透析袋中透析12~16 h;所述冷冻干燥的时间为:24 h;所述高温高压反应的温度为170℃,时间为6 h。

9.一种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在姜黄素和Fe3+荧光传感检测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饮料中姜黄素的检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时检测姜黄素和fe3+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其特征在于:所述β-环糊精硫量子点呈球形结构,粒径分布在0.55 nm到1.25 nm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时检测姜黄素和fe3+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其特征在于:所述β-环糊精硫量子点的晶格间距为0.214 nm,平均粒径为0.9±0.1 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时检测姜黄素和fe3+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其特征在于:所述β-环糊精硫量子点的最佳激发在320 nm,最大发射峰位于420 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时检测姜黄素和fe3+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其特征在于:所述β-环糊精硫量子点检测姜黄素的线性范围为0.50~90 μm,检测的灵敏度为23 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时检测姜黄素和fe3+的β-环糊精硫量子点,其特征在于:所述β-环糊精硫量子点在姜黄素体系中检测fe3+的线性范围为0.80~100 μm,检测的灵敏度为0.58 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钟晓梦王杰穆建园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