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储能,尤其涉及一种储能变换器电路和储能变换器系统。
技术介绍
1、当前,在国家推动提倡发展清洁能源的政策支持下,储能变换器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和推广,现有的储能变换器电路分为直流侧和交流侧,在直流侧设有多组电池,每组电池组上均设有软启开关,其软启开关包括:连接于每组电池第一侧的第一接触器和第一断路器,串接于第一电池第二侧的第二断路器;所经直流母线上连接有母线电容,由全桥变换后的交流测电路依次串接有滤波单元,开关模块,熔断器和隔离器,实现对多支路电池组的充电及对电网的放电。而第一接触器+第一断路器的软启开关,需要增加额外的线缆和连接触点,并且在接通多路电池组充放电时,各电池组之间并联,会通过第一接触器和第一断路器产生环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能变换器电路和储能变换器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储能变换器电路线路复杂,且在充放电时存在环流的问题。
2、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储能变换器电路,包括:
3、变换电路、并网电路、多个支路电池组和可控功率开关电路,所述并网电路与所述变换电路的交流侧连接,多个支路电池组并联汇入所述变换电路的直流侧的正极和负极;
4、所述变换电路,用于对电池组或者电网提供的电能进行交直流转换;
5、所述并网电路,用于对电网或者所述变换电路输出的交流电进行滤波、升降压处理;
6、所述支路电池组,用于存储或提供电能;
7、所述可控功率开关电路串接于所述支路电池组中且位于所述支路电池
8、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控功率开关电路为至少一个可控功率开关管构成的组合电路,所述组合电路串联于所述支路电池组中的正极或负极。
9、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控功率开关管为功率二极管或功率三极管。
10、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至少一个可控功率开关管为两个可控功率三极管时,两个所述可控功率三极管之间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相互连接。
11、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若各所述可控功率三极管之间通过串联的方式相互连接时,两个可控功率三极管之间通过共射极或者共集电极的方式串联。
12、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若各所述可控功率三极管之间通过并联的方式相互连接时,两个可控功率三极管之间通过射极与集电极共接的方式并联。
13、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至少一个可控功率开关管为至少三个时,各所述可控功率开关管之间通过串并联的方式相互连接。
14、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三个可控功率开关管包括至少两个组合支路,各所述支路之间通过射极与集电极共接的方式并联,每个所述支路中的各可控功率开关管之间通过共射极或者共集电极的方式串联。
15、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并网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感、交流滤波器、交流断路器、隔离变压器、交流熔丝和交流隔离开关;
16、在并网发电时,所述变换电路输出的交流电,经所述电感和所述交流滤波器滤波后,接入所述交流断路器,通过所述隔离变压器升压,再接所述交流熔丝,经过控制所述隔离开关闭合,将所述交流电接入至电网。
17、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储能变换器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储能变换器电路,以及利用总线连接的控制单元和通讯单元;
18、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并网电路、所述变换电路和所述可控功率开关电路通信连接,用于针对各电路输出对应的驱动信号;
19、所述通讯单元分别与所述并网电路和各所述支路电池组通信连接,用于采集所述并网电路和各所述支路电池组的电流、电压。
20、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交流监测单元和直流监测单元;
21、所述交流监测单元设于所述通讯单元和所述并网电路之间,用于采集所述并网电路的电流、电压;
22、所述直流监测单元设于所述通讯单元和各所述支路电池组之间,用于采集各所述支路电池组的电流、电压。
23、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变换电路直流侧上的各支路电池组上串联可控功率开关电路以实现对支路电池组的充放电控制,这样的电路模块结构简单,且无需多余的线路设置,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方案简化了直流侧的电路结构,并且可控功率开关电路是单向导通的,避免了多支路电池组之间的环流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功率开关电路为至少一个可控功率开关管构成的组合电路,所述组合电路串联于所述支路电池组中的正极或负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功率开关管为可控功率二极管或可控功率三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至少一个可控功率开关管为两个可控功率三极管时,两个所述可控功率三极管之间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若各所述可控功率三极管之间通过串联的方式相互连接时,两个可控功率三极管之间通过共射极或者共集电极的方式串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若各所述可控功率三极管之间通过并联的方式相互连接时,两个可控功率三极管之间通过射极与集电极共接的方式并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至少一个可控功率开关管为至少三个时,各所述可控功率开关管之间通过串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可控功率开关管包括至少两个组合支路,各所述支路之间通过射极与集电极共接的方式并联,每个所述支路中的各可控功率开关管之间通过共射极或者共集电极的方式串联。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网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感、交流滤波器、交流断路器、隔离变压器、交流熔丝和交流隔离开关;
10.一种储能变换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变换器电路,以及利用总线连接的控制单元和通讯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变换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交流监测单元和直流监测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功率开关电路为至少一个可控功率开关管构成的组合电路,所述组合电路串联于所述支路电池组中的正极或负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功率开关管为可控功率二极管或可控功率三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至少一个可控功率开关管为两个可控功率三极管时,两个所述可控功率三极管之间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若各所述可控功率三极管之间通过串联的方式相互连接时,两个可控功率三极管之间通过共射极或者共集电极的方式串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若各所述可控功率三极管之间通过并联的方式相互连接时,两个可控功率三极管之间通过射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冬鸣,张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