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提高稻虾共作模式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栽培管理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提高稻虾共作模式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栽培管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02770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5 0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提高稻虾共作模式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栽培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精量播种,采用专用育秧盘,控制种子数量;步骤二、叠盘暗化齐苗;步骤三、控水旱育,延长育秧时间;步骤四、稻虾田改造;步骤五、宽窄行错窝移栽,提高水稻光合作用效率;步骤六、错峰投苗;步骤七、错峰捕捞,使捕捞时间延后错开市场低位提高收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水稻采用长秧龄盘育毯状中苗壮秧的培育方法,推迟水稻移栽时间,进而推迟第二季小龙虾上市时间,有效错开小龙虾市场价格低谷,提高收益,通过在移栽时采用宽窄行机插的方式间隔移栽水稻,在稻田上利用宽行区域提供更充足的光照,有效提高了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进而提高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综合种养,尤其涉及一种提高稻虾共作模式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栽培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1、江苏地区,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大面积生产中,应用较多是“一稻两虾”模式,即在同一块稻田中,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和生态管理,实现种植一季水稻,收获两季小龙虾,水稻种植后6下旬-8月上旬养一季稻中虾,稻田为小龙虾提供了天然饵料和栖息环境,小龙虾的活动又可以疏松土壤、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同时小龙虾可以捕食稻田中的害虫、杂草,减少了水稻病虫害的发生,降低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该模式实现了一季水稻和两季小龙虾的产出,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基本不受影响,同时两季小龙虾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益;

2、在申请号为201911107521.6的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一稻两虾的种养方法,通过在9月上旬进行水稻收获,相较于传统稻虾模式,水稻收获时间提前了1个月左右,小龙虾幼苗的秋季喂养时间相应提前,可利用秋季促进虾苗生长,有利于来年早出苗、卖早虾;另外增加了7~8月份的小龙虾供应;因而,本专利技术中,可实现小龙虾两季错峰上市,有效地提高种养的经济效益,同时,避开了小龙虾“五月瘟”的问题,稻虾共作种养技术上更好控制和操作。水稻品种的选择更广,水稻生育期延长,提高了水稻单产,保证粮食的有效供应;

3、但该模式在生产中存在小龙虾6月上中旬集中上市价格低,水稻移栽期较迟、秧苗活力不强、水稻光合效率低、后期水稻穗型小、产量不高等诸多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提高稻虾共作模式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栽培管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提高稻虾共作模式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栽培管理方法,该提高稻虾共作模式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栽培管理方法通过对水稻采用长秧龄盘育毯状中苗壮秧的培育方法,推迟水稻移栽时间,进而推迟第二季小龙虾上市时间,有效错开小龙虾市场价格低谷,提高收益,通过在移栽时采用宽窄行机插的方式间隔移栽水稻,在稻田上利用宽行区域提供更充足的光照,有效提高了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进而提高产量。

2、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提高稻虾共作模式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栽培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一、精量播种,采用规格为28cm*58cm的9寸大小机插秧专用育秧盘,控制理论最佳种数为4000~4200粒;

4、步骤二、叠盘暗化齐苗,将步骤一中的育秧盘进行叠盘,叠盘四周封闭,叠盘暗化温度控制在35~38℃恒温保湿,经过48~72小时秧苗达到立针期,使秧苗萌发齐芽至0.5cm;

5、步骤三、控水旱育,当步骤二中的秧苗在发芽至2叶1心期前以湿润管理为主,晴天时补水至秧苗不卷叶,当秧苗生长达到2叶1心期后根据秧床实际情况浇水,保证营养土充分吸水,秧盘盘底不滴水;

6、步骤四、稻虾田改造,在稻田四周开挖环形沟作为虾沟,利用虾沟作为小龙虾栖息、繁殖和躲避敌害的场所,利用开挖虾沟的泥土加宽、加高、加固田埂,确保田埂坚固,防止小龙虾逃逸;

7、步骤五、宽窄行错窝移栽,稻虾田整地后保持田面平整,将培育完成的育秧盘安装在宽窄行机械上进行宽窄行栽插,在不减少移栽基本苗的前提下,推迟水稻生育过程中的封行时间;

8、步骤六、错峰投苗,在步骤五中水稻种植前和水稻种植后向稻虾田内投放虾苗,在水稻种植时将虾引入步骤四中改造的虾沟中,种植后投放的虾苗利用步骤三中延长的育秧秧龄延后投放虾苗的时间;

9、步骤七、错峰捕捞,利用步骤三中延长的育秧时间,推迟水稻栽插时间,进而推迟小龙虾捕捞时间,先由地笼对小龙虾进行捕捞,捕捞完成后待水稻成熟再进行收割。

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叠盘时每叠20~25盘,叠盘时使育秧盘垂直堆叠,做到保温保湿不见光。

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的中苗壮秧标准为秧龄18~25天,叶龄3~4叶,株高13~18cm,苗基直径大于2.6mm,单株不定根数大于13条。

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的虾沟,沟宽4米、深1.5米,在田块中间可根据面积大小开挖“十”字或“井”字形状的田间沟,沟宽1~2米、深0.8~1米。

13、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的田埂高0.8~1.2米、宽1~2米。

14、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五中的宽窄行栽插中宽行行距为33cm、36cm、39cm,窄行行距为14cm、16cm、18cm组合。

15、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五中的错窝窝距中宽距为26.5cm,窄距为13.5cm。

1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七中错峰投苗时根据田间小龙虾密度分塘养殖,通过地笼将虾苗分导密度较小的塘口养殖,搭配自然饵料饲养。

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水稻采用长秧龄盘育毯状中苗壮秧的培育方法,推迟水稻移栽时间,进而推迟第二季小龙虾上市时间,有效错开小龙虾市场价格低谷,提高收益,通过在移栽时采用宽窄行机插的方式间隔移栽水稻,在稻田上利用宽行区域提供更充足的光照,有效提高了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进而提高产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稻虾共作模式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栽培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稻虾共作模式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栽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叠盘时每叠20~25盘,叠盘时使育秧盘垂直堆叠,做到保温保湿不见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稻虾共作模式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栽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的中苗壮秧标准为秧龄18~25天,叶龄3~4叶,株高13~18cm,苗基直径大于2.6mm,单株不定根数大于13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稻虾共作模式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栽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的虾沟,沟宽4米、深1.5米,在田块中间可根据面积大小开挖“十”字或“井”字形状的田间沟,沟宽1~2米、深0.8~1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稻虾共作模式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栽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的田埂高0.8~1.2米、宽1~2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稻虾共作模式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栽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的宽窄行栽插中宽行行距为33cm、36cm、39cm,窄行行距为14cm、16cm、18cm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稻虾共作模式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栽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的错窝窝距中宽距为26.5cm,窄距为13.5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稻虾共作模式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栽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七中错峰投苗时根据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稻虾共作模式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栽培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稻虾共作模式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栽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叠盘时每叠20~25盘,叠盘时使育秧盘垂直堆叠,做到保温保湿不见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稻虾共作模式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栽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的中苗壮秧标准为秧龄18~25天,叶龄3~4叶,株高13~18cm,苗基直径大于2.6mm,单株不定根数大于13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稻虾共作模式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栽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的虾沟,沟宽4米、深1.5米,在田块中间可根据面积大小开挖“十”字或“井”字形状的田间沟,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显杨大柳胡中泽衣政伟郭家骏刘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