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颗粒料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02694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5 01:09
本技术公开了固体颗粒料上料装置,涉及玻璃纤维加工技术领域,包括支架、料斗和上料机,所述支架上安装有四个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上安装有料斗,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玻璃纤维反应釜,所述上料机较低一端位于料斗正下方,所述上料机较高一端设置在玻璃纤维反应釜上,本技术通过设置环形分料管和出料管,环形分料管沿玻璃纤维反应釜设置一周,环形分料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朝向玻璃纤维反应釜插入的出料管,这样玻璃纤维助剂在上料后可以由环形分料管导入到多个出料管内,然后从多个出料管排入到玻璃纤维反应釜,使得玻璃纤维助剂尽可能的分散开,从而使得玻璃纤维助剂与玻璃纤维原料混合更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玻璃纤维加工,具体是固体颗粒料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1、玻璃纤维助剂是一种添加在玻璃纤维熔融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助剂包括氧化锌、铝和氟化物,其中氧化锌作为玻璃纤维的助剂,可以促进玻璃纤维的拉伸,在制备玻璃纤维时,溶液中添加适量氧化锌可以促进玻璃纤维的拉拔,并增加纤维的强度和硬度,铝是一种常见的玻璃纤维助剂,可以增强玻璃纤维的耐热性和强度,在制备过程中,添加适量的铝可以促进玻璃纤维的拉伸和增加硬度,氟化物是制备高性能玻璃纤维不可或缺的助剂,可以提高玻璃纤维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在制备高性能玻璃纤维时,通常会添加适量氟化物。

2、玻璃纤维在加工时,需要将玻璃纤维助剂颗粒通过上料装置输送至玻璃纤维反应釜内与玻璃纤维原料混合加工,但是,现有的上料装置大多为现有上料机,上料后玻璃纤维助剂只能从出料口集中排出,即便通过搅拌装置进行搅拌,玻璃纤维助剂也很难与玻璃纤维原料充分混合,进而难以保证玻璃纤维的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固体颗粒料上料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固体颗粒料上料装置,包括支架、料斗和上料机,所述支架上安装有四个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上安装有料斗,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玻璃纤维反应釜,所述上料机较低一端位于料斗正下方,所述上料机较高一端设置在玻璃纤维反应釜上,所述玻璃纤维反应釜的外壁上固定有环形分料管,所述环形分料管朝向玻璃纤维反应釜内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贯穿玻璃纤维反应釜伸入玻璃纤维反应釜内,所述支架一侧安装有称重显示控制器。

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料机包括上料管、转轴、螺旋叶片、电机和皮带传动组件,所述上料管内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与上料管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电机通过皮带传动组件与转轴传动连接,所述转轴上安装有螺旋叶片。

5、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料管较低一端上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料斗的底端插入到进料口内且料斗与进料口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上料管较高一端底部开设有出料口。

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四个所述称重传感器与称重显示控制器电性连接。

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料管倾斜向下插入玻璃纤维反应釜内。

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料斗的底部安装有下料控制阀。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0、1、本技术通过设置环形分料管和出料管,环形分料管沿玻璃纤维反应釜设置一周,环形分料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朝向玻璃纤维反应釜插入的出料管,这样玻璃纤维助剂在上料后可以由环形分料管导入到多个出料管内,然后从多个出料管排入到玻璃纤维反应釜,使得玻璃纤维助剂尽可能的分散开,从而使得玻璃纤维助剂与玻璃纤维原料混合更均匀,使得玻璃纤维加工质量更好。

11、2、本技术通过设置料斗、称重传感器和称重显示控制器,称重传感器与称重显示控制器组合可以对料斗内的物料进行称重,从而方便人员精确控制玻璃纤维助剂的添加量,进而更好的掌控玻璃纤维原料与玻璃纤维助剂之间的比例,保证加工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固体颗粒料上料装置,包括支架(1)、料斗(2)和上料机(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上安装有四个称重传感器(3),所述称重传感器(3)上安装有料斗(2),所述支架(1)的一侧设置有玻璃纤维反应釜(5),所述上料机(4)较低一端位于料斗(2)正下方,所述上料机(4)较高一端设置在玻璃纤维反应釜(5)上,所述玻璃纤维反应釜(5)的外壁上固定有环形分料管(6),所述环形分料管(6)朝向玻璃纤维反应釜(5)内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出料管(7),所述出料管(7)贯穿玻璃纤维反应釜(5)伸入玻璃纤维反应釜(5)内,所述支架(1)一侧安装有称重显示控制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颗粒料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4)包括上料管(401)、转轴(402)、螺旋叶片(403)、电机(404)和皮带传动组件(405),所述上料管(401)内设置有转轴(402),所述转轴(402),与上料管(401)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电机(404)通过皮带传动组件(405)与转轴(402)传动连接,所述转轴(402)上安装有螺旋叶片(4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颗粒料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管(401)较低一端上开设有进料口(9),所述料斗(2)的底端插入到进料口(9)内且料斗(2)与进料口(9)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上料管(401)较高一端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颗粒料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称重传感器(3)与称重显示控制器(8)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颗粒料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7)倾斜向下插入玻璃纤维反应釜(5)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颗粒料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2)的底部安装有下料控制阀(11)。

...

【技术特征摘要】

1.固体颗粒料上料装置,包括支架(1)、料斗(2)和上料机(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上安装有四个称重传感器(3),所述称重传感器(3)上安装有料斗(2),所述支架(1)的一侧设置有玻璃纤维反应釜(5),所述上料机(4)较低一端位于料斗(2)正下方,所述上料机(4)较高一端设置在玻璃纤维反应釜(5)上,所述玻璃纤维反应釜(5)的外壁上固定有环形分料管(6),所述环形分料管(6)朝向玻璃纤维反应釜(5)内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出料管(7),所述出料管(7)贯穿玻璃纤维反应釜(5)伸入玻璃纤维反应釜(5)内,所述支架(1)一侧安装有称重显示控制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颗粒料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4)包括上料管(401)、转轴(402)、螺旋叶片(403)、电机(404)和皮带传动组件(405),所述上料管(401)内设置有转轴(40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杰程存念郭晓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矽璃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